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corporate social capital theory)

目录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概述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为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M.)于1985年提出,在现代市场中各种社会因素对经济行动发生着主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他还用“关系性嵌入”与“结构性嵌入”来说明经济活动在社会结构中的嵌入性,他认为,所谓“关系性嵌入”是指经济行动者嵌入于个人关系之中,而“结构性嵌入”则指许多行动者嵌入于其中的更为广阔的社会关系网络。“嵌入”概念的引入和运用一方面说明经济活动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依赖,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对经济活动的制约,同时,还可以看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作为经济活动可以动员的一种资源,构成了企业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本。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Budieu)提出了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概念,他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为: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某些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社会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关系的网络。

  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Coleman)对社会资本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在他看来,由于某些行动者的利益,部分或全部处于其他行动者的控制之下,行动者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甚至单方转让对资源的控制,其结果就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这种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不仅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时是一种个人资源,这就是社会资本权威关系、信任关系、规范信息网络、多功能的组织、有意创建的组织等等都是社会资本的特定形式。

  普特楠Robert D,Putnan)则将社会资本定义为“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Robert D,Puthan,1992)。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经济学和社会学,最准确划清他们界限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他在他的著作《普通社会学通论》中提出经济学研究理性行为,而社会学研究非理性行为。在此之后,经济学与社会学日益疏远,只有极少数学者还试图保持两者之间的联系,比如熊彼特韦伯等人,他们的努力丝毫不能阻拦经济学和社会学日益疏远的趋势。

  然而近几十年,这两门学科却出现了相互融合的征兆,加里·贝克尔将新古典经济分析方法即理性选择架构运用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贝克尔认为在有限的范围内,理性选择理论能够解决的问题比迄今为止已经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但他并不知道这个有限的范围到底有多大。以科尔曼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学家也开始构建理性选择社会学。但是一些非主流的经济学家却发现,理性选择理论存在缺陷,现实中人类的很多决策行为,无法用理性选择理论来解释。于是理性选择理论开始受到怀疑,经济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行为本身的重要性,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经济人类学家卡尔·波拉尼、人类学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哲学家卡尔·曼海姆等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人类行为的动因问题,他们反对把个人简单地理解为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认为个人行为的目的不仅要满足自我的物质需求,还要获得社会的认同,其行为是在历史文化和制度的背景下作出的选择,受到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体系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道格拉斯·诺斯不仅关注正式制度对人的选择行为的影响,而且指出应该分析包括观念、文化、意识形态在内的非正式制度,这实际上暗示着对理性选择范式关于个人假设的修正。再如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信息经济学三剑客之一的阿克洛夫,他不用经济学模型来解释非经济学行为,而是直接将非经济的社会学要素引入经济分析之中。他认为人们偏离理性最优化的现象往往不是随机的,由于社会或心理方面的原因,这种偏离经常是系统的。

  对这种情况提供新的分析方法的,是在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范围内发展起来的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在一些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社会学家通过引入和运用一种新的社会学方法,即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诸多经验的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正如格拉诺福特所说,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经济学中流行的技术分析工具不适于讨论社会关系,也不适于解释社会关系如何对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这时大家关心的是社会关系网络如何构成有利于行动的资源、如何创造价值、行动者如何在行动中利用与他人的关系和更为广义的社会结构等问题。这时需要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或视角,而且这种新的分析工具或视角必须具备能够使社会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范式相融合的特点,即在一个行动者身上使理性选择假设与社会结构约束假设相容的功能。于是学术界把注意力投向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概念首先源于社会网络观点,可以从个体选择行为出发进行研究,使社会资本的研究同资源、回报、效益等经济管理问题联系在一起,即个人或企业可以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投资或构建社会资本。

  关于社会资本的概念,虽然争议很多,但其基本思路是统一的,即社会资本是基于信任、制度、规则、惯例、习俗或投资于社会关系的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网络关系可以为个人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动力或方便,即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从宏观层面来看,社会资本能够改善法律、法规的执行效率和政府政策的宏观经济绩效;从微观层面来看,社会资本能够减少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信息成本

二、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

  随着社会资本研究的深入,有关学者又提出了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行为者;同时,企业也是在各种各样的联系中运行的。提出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就是强调企业不是孤立的行动个体,而是与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发生种种联系的企业网络上的纽节。西方经济学主流观点一贯认为,行动者的行为选择是个体特征与目的的函数,只受价格信号的支配,在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前提下进行选择。但是实际上不管个人还是企业都嵌入在社会网络之中,各种价格信号经常因社会性因素的干扰使个人或企业的理性选择出现偏差,必须辅以内外部的各种关系网络、信任机制来对错综复杂的价格信号进行甄别,个人和企业才能做出正确而且有效率的决策。在实践上,越来越多管理者承认,最重要的工作不再是决策,也不是高瞻远瞩,而是人事管理。人事管理的重点不在于管理人,而在于建立人际关系。管理者不应该总是把目光停留在如何提高个人的绩效,而应该关注如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可分为企业内社会资本理论和企业外社会资本理论,企业外社会资本指企业从外部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融合社会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企业能否有效融合社会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是企业能否成长壮大的关键,而企业对它们的融合是以社会网络资本为中介的,社会文化资本通过对交往交易中的共识规则的达成和互助行动的预期来影响企业的成长效率。在此基础上,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除了不断融合社会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外,还有社会信息资本,在现实生活中网络传递的信息比市场获得的信息更密集,比等级沟通获得的信息更自由。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指的是企业内员工间和部门间的信任和行为规范,从理论上讲,企业内社会资本可以增强生产要素组合的效率,增加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的回报。企业内社会资本就像机器的润滑剂,有利于加强企业成员的信任与合作,促进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所以强大的企业内社会资本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内的监督成本和信息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趋势

  不管是社会资本理论还是他的衍生物企业社会资本理论,都还处于他的草创阶段,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规范,在理论体系上还不够完善。但是,他使经济学从高不可攀的神台走向现实世界,所以这种研究方法必将是未来经济管理研究的主流。笔者认为,从企业社会资本的理论体系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完善:

  (1)企业如何投资构建企业社会资本到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众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已经指出,社会资本可以是有目的的投资产物,例如布迪厄指出:“关系网络是投资策略的产物,这些策略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它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针对某些社会关系的确定或再生产,而这些关系则是在短时期内或很长一段时期内直接用得着的社会关系,即把那些偶然的关系,诸如邻居关系、工作场所的关系、甚至亲属关系,转变成既必须又有选择性的关系,转变成从主观上感到有必要长久维持其存在的关系,转变成在体制上得到保障的关系。” 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称,社会资本可以由个人投资和占有,个人为了从中获益,必须通过社会交换对此投资和维护。现在的问题是企业如何投资购建社会资本。

 (2)既然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私人有目的的投资购建,那么把它纳入财务体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将是十分必要的。从财务的角度讲,任何投资都应该在事前进行项目评估,预测未来的收益和成本,这样在实际投资时才有据可依、心中有数。企业进行社会资本投资的收益表现为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成本表现为除了物质投资以外,还包括诸如牺牲短期利益、谋求长远利益这样的非直接性质的投资和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情投资、时间投资等。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衡量成本效益,从而作出企业社会资本投资的正确决策。

  (3)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员工的激励也应由单纯的物质激励转为多种形式的激励,包括以员工之间的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激励。基于信任的激励与其他形式的激励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交易费用,是管理激励的发展趋向。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不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而是能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即企业社会资本。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1]

企业社会资本的基本概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学概念与经济学概念的交叉和渗透,社会资本已成为经济与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热点之一。社会资本是新经济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以社会关系网络为载体的一种促进合作的资源。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是第一位有影响力地提出社会资本理论框架的学者,他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人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认为社会资本是根据其功能来定义的,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能够伎某些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罗纳德·伯特提出著名的结构洞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结构竞争优势的隐喻,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能带来接近资源和控制资源的结构。林南从社会资源的角度研究社会资本,他指出社会资本是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社会资源,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中并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流动的资源。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组织特点,如信任、规范和网络等,它是生产性的,能够通过对合作的促进而提高社会效率。综上所述,社会资本的各种观点之间虽然有所差异,但都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资源。

  企业的社会资本是指那些能够被企业所控制的,有利于企业实现其目标和实现目标活动的,嵌入于企业网络结构中显在的和潜在的资源集合。企业社会资本是权变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关系资源始终会作为企业的社会资本存在,只有那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而不是约束和限制企业目标实现的网络资源才能称为企业的社会资本。企业目标的变化、外在环境的变化都会使得关系资源的社会资本性质发生改变。企业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新形式,具有资本的特征,实质上属于资源的范畴,企业社会资本可替代或补充其他资源。作为一种替代,企业有时可通过紧密的联系弥补人力或金融资本的缺乏。在更多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资本可补充其他形式的资本。例如,企业社会资本可通过减少交易费用从而提高经济资本的效率。在Bourdieu识别的几种形式的资本中,经济资本是最为易变的,它可较为容易地转换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比而言,社会资本直接转换为经济资本的可转换率较低,因为社会资本不仅富于易变性而更富于粘质性。总而言之,社会资本落在宽泛且异质的资源范畴之中。企业社会资本的主体是企业而非个人f目前,在企业社会资本的有关研究中,对其行为主体的界定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由于社会资本的研究最初源于对个人层面一一社会资本的研究,一些研究将企业的社会资本与企业内个人的社会资本(企业家的社会资本或企业员工的社会资本)混同起来。虽然企业社会资本的累积与企业内成员个人的社会交往是分不开的,但若将企业内成员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包括企业家社会资本)纳入企业社会资本的范畴,可能会模糊企业社会资本的主体。当然,企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社会资本并非是严格区分开来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关系。

  在企业社会资本概念层次上,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思路:基于资源与基于能力的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界定。基于资源的企业社会资本将社会资本视为企业的一种资源。1997年Nahapiet和Ghoshal首次明确地将企业层面的社会资本定义为嵌入于企业的、可利用的、源于个体或社会单元拥有的关系网络中的、实际的和潜在的资源。此后Leenders和Gabbay提出,社会资本是根植于关系网络内部、可通过关系网络利用的资产,并将企业社会资本界定为企业拥有的有形或虚拟的资源,它们可通过促进目标达成的社会关系而增加。同时他们阐明了社会资本观点的三个因素:

  一是将社会资本视为具有目标特殊性,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是不同的,如果社会联系有益于目标的达成。那么社会网络仅仅是转移社会资本;

  二是个体未必知道它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个体所根植的社会结构会将优势转移给它,而个体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三是为实现特定目标带来机会的社会结构不必建立在追求这些目标的基础之上,社会资本通常是其他社会活动的副产品。如同其他形式的资本——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在缺乏社会资本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实现目标。基于能力的企业社会资本概念则将企业社会资本视为企业获取网络关系中资源的能力。边燕杰等人将企业社会资本定义为企业通过与经济领域中的各个方面建立起的各种网络来摄取稀缺资源的一种能力,正如企业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企业的社会资本也需要经过积累和再生产,它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他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资本理论强调了企业不是孤立的行动个体,而是与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发生种种联系的企业网络上的节点。

企业社会资本与竞争优势

  企业社会资本是对社会资本主体的企业化,对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主要是两方面:即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和企业外部社会资本。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是由企业内部的员工、管理者、部门、团队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的社会资本,企业外部社会资本是企业在外部关系网络中形成的社会资本。

  企业是各种资源(资金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信息等)的集合体,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形成的一个组织。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层次看,企业是一个制度化的组织,个人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共享企业内部专业化的技术知识,就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知识网络。而企业内部的社会资本可以促进这一知识网络的建立,企业内部的社会资本所形成的信任规范、位置、结构等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效率;从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层次看,企业处在由无数组织体形成的一个网络中,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在这个网络中的位势,这种位势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横向位势指横向企业间的关系,这些企业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同等的伙伴合作关系,他们可以通过社会资本形成某种形式的社会关系,容易将各自拥有的互补资源结合在一起,加速技术、信息、知识的转移与扩散,也有利于降低技术成本和创新风险。纵向位势指企业上下游之间形成的供应链关系,企业通过对供应链上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确定核心能力所在。相关文献研究表明,企业的社会资本具有促进企业内外部的集体行为、知识信息及其他资源流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创新等效果,正是企业社会资本产生的这些效果,提升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社会资本的功能

  一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也变得更为复杂。如果企业遭遇到一些突发性的事件或是企业在经营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企业的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如现在很多企业在经营中都会面临所谓财务风险,短期内的资金短缺可能会将企业推向破产的边缘。如果企业能够和银行供货商利益相关者保持较好的关系,银行允许企业延期支付债务、供货商也同意企业推迟支付货款,企业就有可能在非常时期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避免由此引发的经营风险。

  二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根本动力。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新产品、新技术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市场要求的创新频率在不断加快;另一方面,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所需的投资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传统企业闭门造车的方式从事创新活动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要求。企业必须在充分发挥其自身创造能力的同时,积极与外界合作,才能够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如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与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关系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动力。以往这些关系多是用合同进行规范,企业的管理者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管理和控制这些关系,以及应付由于出现合同中未触及到的问题而导致的冲突上,大大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目前,环境的变化要求这种合作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推动创新活动,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在信任基础上的更为灵活的合作关系来促进知识的分享与合作,而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三是积累企业声誉资本。声誉资本是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Cone等人1997年在对美国消费者态度的一项研究中发现,76%的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商品时倾向于那些具有良好声誉的品牌,而这一比例在1993年是63%。再如,近年来美国一些诸如默克、时代华纳等知名的大公司纷纷传出业绩造假丑闻,导致公司的股价大跌。这些例子都说明声誉对企业的影响日趋重要。随着网络的日渐普及,媒体对企业声誉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强,因而培育企业良好的声誉资本也显得越来越紧迫,同时企业社会资本的培育有助于企业声誉资本的积累。企业社会资本产生于企业社会网络中不同主体问的信任与合作,因此,在企业社会资本的培育过程中,企业也逐渐在网络成员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并能通过网络向社会传递,最终有助于企业声誉资本的积累。

  四是增加企业市场机遇。企业的成功有赖于各种重要资源的有效组合,如生产资源、政府行政资源等。企业的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所需的各种市场资源,如从网络伙伴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或者建立重要的联系等,促进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和经营绩效的提高。根据Burt(1992)的“结构洞”观点,行为主体可以通过占据其他末联结节点之间被称为结构洞的位置在网络中获取稀缺资源,而其他主体只有通过他才能获取相应的资源。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企业处于其自身构建网络的核心位置,占据了网络的结构洞,因而可以享用网络中的各种资源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企业还处于由其他企业构建网络的从属位置,虽然该企业不能像利用自身网络那样获取充足的资源,但他还是可以通过处于结构洞的其他企业得到一些对企业发展有用的资源。

  五是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交易费用。这些交易成本对企业无疑是一种负担,而企业社会资本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首先,企业的社会网络建立在信任与合作基础上,网络间的成员已经培育起良好的伙伴关系。发生在网络间的交易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较低,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也较小,企业间社会网络产生的社会资本有效地阻止了上述情况的发生,相应降低了由此带来的交易成本。其次,由于企业社会资本可以培育企业良好的市场声誉,有利于减少交易时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时,企业社会资本还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增加企业的市场机遇,减少企业的搜寻成本。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分类[1]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可分为企业内社会资本理论企业外社会资本理论。企业外社会资本指企业从外部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融合社会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企业能否有效融合社会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是企业能否成长壮大的关键,而企业对它们的融合是以社会网络资本为中介的,社会文化资本通过对交易中共识规则的达成和互助行动的预期来影响企业的成长效率。在此基础上,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除了不断融合社会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外,还要融合社会信息资本。在现实生活中网络传递的信息比市场获得的信息更密集,比等级沟通获得的信息更自由。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指的是企业内员工间和部门间的信任和行为规范。从理论上讲,企业内社会资本可以增强生产要素组合的效率,增加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的回报率。企业内社会资本就像机器的润滑剂,有利于加强企业成员的信任与合作,促进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所以强大的企业内社会资本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内的监督成本和信息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1.0 1.1 郝鸿毅.第二章 企业软实力相关理论.《企业软实力》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