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企业知识状态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企业知识状态的概念及内涵

  企业知识存量、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知识分布是企业知识的四个基本属性,而企业知识状态是企业知识基本属性的总体体现。

  知识存量是指特定时点企业的各种类型知识总量,是依附于企业内部人员、设备和组织结构中的所有知识的总和,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知识的积累,它反映了企业生产知识的能力和潜力,体现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知识存量是企业知识积累的结果,依附于不同的载体,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以人为载体的知识,这类知识依附于人的大脑中,具有经验特性;以物为载体的知识,这类知识可以编码、传递,主要体现为技术知识;以企业组织结构为载体的知识,这类知识有助于企业有效管理;市场知识,是企业所拥有的与市场有关的知识,这类知识可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

  知识水平代表企业某种类型知识相对的先进性或高低,主要依附于企业的人力资本,体现企业员工拥有知识水平的高低,并反映在企业的产品上。知识(技术知识)水平高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比低的企业提供的产品的质量要高。企业的整体知识水平是一种累积的结果,不同企业的知识水平具有差异性。

  知识结构是各种类型的知识在企业内部的知识总量所占的比例。企业知识的载体是企业内的人力资源,企业的知识结构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上。由于不同企业的知识结构不一样,产生了企业的异质性,造成了企业使用和配置资源的不同,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模式、产品、销售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竞争优势。不同类型的企业由于产出的价值不同,那么对知识的类型要求是有区别的。一个从事商业的组织提供的价值往往是服务,因此它最需要的知识是市场知识而不是技术知识;而对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提供的价值是有形产品,技术知识则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分布是企业的不同载体(部门)所拥有的知识的状况。知识在企业中的分布取决于所在的行业、企业规模、历史惯例等诸多因素。一个企业往往是由很多部门所构成的,这些部门是要紧密合作的。而这些部门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所要求的知识类型是不同的,如技术开发部要求技术的知识要强一些,但是不能缺乏其它的知识,比如市场的知识。合理的知识分布使得企业各个部门间易于协作、交流,使学习能力得以加强。

  企业的基本属性呈现动态性。这种动态变化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组织学习或引入新的人力资本。由于企业知识创新的方向并不是随机的新知识的积累,而是以某种特定方式,把关联的和正式的知识转化为非正式程序化的、富有针对性的、隐形知识的过程正是这种企业内部学习的功能,是实现它们之间顺利互动转化的保证。

  企业的基本属性存在着相关性。某一个属性的演化会影响到其它属性的演化。知识存量的增加,无论知识水平是高或低,都会改变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分布,当增加知识存量,自然会引发知识创新,从而提高知识水平;知识水平提高,来源可能是因为从外部引进了新的知识或者自发演化出新的知识,导致知识存量的增加,同时改变了知识的结构及分布。知识结构的优化,促使企业的不同类型的知识在企业内部重新分配。对于知识存量来说有可能是减少的,但减少的是对企业没有用的知识,而增加的是对企业价值更高的知识。不同类型的知识水平产生了变化,从而与其它类型的知识水平相匹配,改变了知识分布。通过组织学习或从外部引进新的知识,那么会增加知识存量,也会改变某一类型知识的水平,同样改变知识的结构。

企业知识状态的特征

  企业知识的基本属性的演化会促使知识状态的变化,知识状态的变化可以分为优化和提升两种。知识状态的优化是由某个基本属性的量变引起的,使得基本属性间更为合理的匹配,导致知识状态在层次内的演化;知识状态的提升是指基本属性的突破性的质变所引起的知识状态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进化。自我学习演化可以优化和提升企业的知识状态,但这是一种累积的过程,往往具有时间的滞后,从外部引入人力资本也可以优化提升企业的知识状态。

  知识状态是该企业所特有的,很难较好地应用到其它结构不同的企业中,具有不可复制性;有别于有形资产,知识状态只能通过企业内部积累与学习才可获得,不可能瞬间形成并调整,是一种积累性与储备性的概念;积聚而成的知识状态是由企业内部分工不同的个人与部门协作、交流产生的,在企业各部门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很难外部购买到,具有稀缺性

  知识状态并非是基本属性的简单加总,单个基本属性往往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有综合起来才能显示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知识的每一个基本属性决定企业的某些能力,都可能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各种属性要配置合理,也就是说企业知识状态要合理,才能发挥出每个基本属性的作用。如企业技术知识水平很高,但由于市场知识的缺乏,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将难以取得竞争优势。

企业知识状态和创新能力

  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通过提高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企业特性的、路径依赖性的、不易为外界获取和模仿的知识体系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因此,决定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应该是隐藏在能力背后的知识状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实现企业内部的知识状态的提升,这种创新能力的差别,是由现有的知识状态所决定的,其背后就是知识状态的差别。

  技术创新是由一个复杂的知识系统构成的,企业知识状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最根本因素。从技术创新过程来看,涉及到了技术预测、评价和选择,研究与开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了企业知识状态的影响。技术的预测决定于企业的知识存量、知识水平、知识的结构、知识的分布这些属性,其强弱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技术机会、市场机会的能力。

  技术的评价和选择也依赖于企业的知识状态。对一项技术进行选择,一般是依据这种技术潜在的商业利益,决定企业取得利润的是未来市场对此技术的容量及开发此技术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的时候对未来的市场、技术成功率、技术的投入成本、商业过程中投入等都要有一个预测。预测依赖企业的知识状态,如果企业技术知识存量比较多,技术知识的水平也比较高,企业就容易发现未来的技术机会。

  研究与开发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的知识存量及知识水平。知识存量多和知识水平高的企业比其它的企业在开发同一种技术的时候,无疑具有优势,能够快速地开发出来。如果一项技术是非常复杂,需要多学科合作的话,那么知识的结构也是至关重要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才能让技术顺利开发而没有时间的耽搁。

  技术开发最终取决于产品商业化,这就要求企业的市场知识。市场知识的多寡、推广产品的路径等都取决于企业的知识状态。市场知识的创造与综合会形成企业的市场知识能力,是一种核心组织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有影响。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企业知识的基本属性都对技术创新产生了影响,任何一个属性的不合理,都可能造成创新的失败。也就是说,基本属性必须是相匹配的,即企业知识状态合理才能保证创新的成功。

企业知识状态与学习能力

  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开拓新的竞争优势的根本 。学习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策略或行为意义上的学习,即“博弈学习”,是指企业在与自然博弈过程中,从所获得的经验中学习;二是指某种专门技术知识的学习,这两种学习的基础都是企业成员个人的认知学习。学习能力依赖于企业的知识状态,从客观来说,每个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是完全相同的,但是由于企业知识状态的异质性,决定了它们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是不相同的,那么体现出的学习能力就是不同的。

  企业学习能力是企业知识状态作用的结果。学习能力是将企业外部知识进行内部化的能力,使知识内部化、隐性化,为企业创新力提供了知识源泉;同时,优化提升了企业的知识状态。因此,知识状态具有自我演化的性质。

  知识具有路径依赖性。企业的增量知识严格依赖于企业原有的知识状态,如果企业知识状态为企业创造了竞争优势,那么这种竞争优势在稳定的环境中随着增量知识的产生得以保持,体现为竞争优势的持续性。

  企业知识状态决定了企业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的基础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状态上的。如果企业的知识存量多的话,容易从外部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知识水平高的企业比低的企业更易于获取更高的知识水平;如果企业的知识结构合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每一种类型知识的吸收是近于同步的。

  依据企业知识状态对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作用,本文构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微观机理简单模型,如图1所示。

  Image: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微观机理.jpg

企业知识状态与企业成长

  企业竞争优势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的成长性。对于企业的成长机理,潘罗斯与熊彼特认为,对企业成长分析需要将企业置于市场环境中去形成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与市场上的经济活动的互动。因此,无论是管理能力的过剩还是发展机会的新发现,从本质上都是企业知识状态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

  无论是纳尔逊温特将企业成长描述为企业的生产性知识和能力在不断积累和发展过程中通过惯例化把新的知识储存在组织的记忆中从而提高组织效率的过程,还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潘罗斯所认为的增长过程就是对不断产生出来的未利用资源的利用,都从动态角度提及了企业内外部知识的流动和转化,这种知识流动必然会引起企业知识状态的变化,为企业成长提供了可能。企业成长的根本在于企业知识存量增加、知识水平的提高、知识结构的优化、知识分布的合理化等知识基本属性演进,促进了知识状态不断优化提升的过程。

  企业成长源于不同的人力资本存量,不同类别的劳动者吸附着不同量和质的知识,其人力资本是一种满足企业研发过程并决定其成长率的原料,也就是说,企业的人力资本情况与企业成长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因此,企业的知识状态跟企业成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

  企业拥有合理的知识状态,就可以吸收并保持必需的外部知识,难以言传的默会知识就可能会通过与某种熟知的易于表达的东西相连接而外化为明晰知识,并在组织共享时内化为默会知识。更重要地,企业内部会将某个部门的最好做法(惯例)转移到企业内其他部门以增进知识的应用,从而引起部门剩余知识未被充分利用,企业随之产生成长的动力与压力。

  由于企业的产品一技术联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即一种产品的开发、生产和使用,经常涉及一种以上技术,同时某种技术能够运用到一种以上的产品开发和生产中,企业就往往呈现出多种技术共存的现象,就需要具备协调配置各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虽然管理团队规模的扩大可以解决知识多样化带来的协调问题,但是它又受规模不经济的限制。所以,如果管理团队知识多样化水平不能与企业知识多样化程度相匹配,那么企业成长将遭遇瓶颈。

  知识状态为企业成长提供了内在可能性。知识状态的改变是企业成长的实现过程,当企业受到先前的知识状态的约束,难以持续快速发展,只有知识状态中的某一个属性发生了演化,才能改变既有的成长路径再获成长,这种变化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组织学习或是引进新的人力资本来实现的,通过企业知识状态的优化和提升,促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以维持和强化,当这种企业能力的逐步积累并增强时,使企业产生了扩大生产规模和多样化的要求,通过收购兼并等途径转移其过剩能力或者对原有的惯例进行复制,推动企业的快速成长。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18°@鷺島,Wwdz,Cabbage,Zfj3000,Dan,Vulture,Angle Roh,Yixi,KAER,连晓雾,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企业知识状态"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