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效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劳动效率,人工效率(labor efficiency)
目录 |
什么是劳动效率[1]
劳动效率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或完成的工作量,或者劳动者创造一定使用价值和价值或完成一定工作量需要的时间。一个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越多、完成的工作量越多,或者用更少的时间创造同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完成同等的工作量,都表明其劳动效率越高。反之,劳动效率越低。
劳动效率可以用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来表示。劳动效率的概念通用于各社会形态和所有社会经济部门。从计量的范围来划分,劳动效率可以分为全社会劳动效率、部门劳动效率、地区劳动效率、行业劳动效率、企业劳动效率和劳动者个人劳动效率。劳动效率是经济效益的主要方面,不断提高劳动效率,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企业的主要经济目标之一。
劳动效率的计算公式[2]
劳动效率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或净产值,跟平均职工人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 劳动效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或净产值÷平均职工人数
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3]
从劳动过程自身来看,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首先可以从构成劳动过程的三要素来分析,即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主要包括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劳动手段主要包括劳动者运用的劳动工具的先进程度及劳动工具的规模等。劳动对象指未加工过的和加工过的。其次对劳动过程的管理也是影响劳动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一个经济的人、才、物、产、供、销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从政策因素来看,由于劳动效率直接与劳动力的供求状况有关,人口政策直接决定未来劳动力的供给,所以人口政策对劳动效率有直接影响;就业政策制约劳动力的需求,就业政策就成了影响劳动效率的另;—个政策性因素;合理的分配政策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相反,就会抑制劳动者的积极性,劳动者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劳动效率的高低,分配政策就形成影响劳动效率的第三个政策性因素;最后,产业政策是制约宏观经济劳动效率的重要因素。经济体制决定经济政策,经济政策又是对特定的经济体制的反映。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政策必然带有高度的指令性特点。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政策更多的是通过市场引导、调节的。
劳动效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区别和联系[4]
通常的理解,劳动效率是劳动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具体来说,劳动效率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为生产一定产品所实际投入的劳动量与因劳动投人而带来的产出或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人们在习惯上,往往将劳动效率与劳动生产率视为同一概念,事实上,劳动效率虽然与劳动生产率有密切联系,但并不是同一概念。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理解劳动效率的本质,探讨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与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劳动效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区别与联系,马克思从概念上进行了精确的界定。劳动效率区别于劳动生产率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效率反映的是与劳动投人相联系的产出或收益,即劳动投人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它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投入,即增加了一定时间的劳动力支出,也就是提高了劳动强度,或者是减少了劳动力的非生产耗费。而劳动生产率反映的是产品和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它是指单位时间内的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需要的劳动时间。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在这里一般是指劳动过程中的这样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能缩短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需的劳动时间,从而使较小量的劳动获得生产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劳动生产率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是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
第二,在劳动效率中,劳动量为一定值或可变量,而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量一定时的产出,即劳动量为一定值或不变量。马克思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指出,我们所理解的劳动生产力增加是指使用一定量的劳动时具备更大的效率,而不是指使用的劳动的量的任何变化。显然前者的变化是指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后者指的是劳动效率的变化。
第三,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成反比,劳动效率与商品价值量没有必然的联系。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以较少量的劳动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单位产品凝结的劳动量减少,商品价值必然降低;反之,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值必然提高。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劳动效率提高则意味着在劳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劳动量支出的增多,产品量也随之增加。单位产品内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能没有变化,商品价值也就不发生变化。劳动效率的提高是由于劳动者率先掌握了较复杂的技术,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但由于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单位产品凝结的劳动量也不一定下降,价值也未必降低。
第四,劳动生产率与科技进步呈同向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设备的加速更新,劳动生产率将以加速度提高。而劳动效率与科技进步未必呈同向发展趋势,它取决于当寸的经济,政治体制,宏观及微观管理,劳动者的积极性等诸因素。
第五,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手段主要侧重于物,以先进技术为主要标志,而劳动效率的提高则侧重于人,以人的劳动投入为主要标志。而且劳动生产率与自然条件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马克思指出,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资料的自然资源即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对生产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劳动效率与自然资源没有直接联系。
尽管劳动效率与劳动生产率有区别,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一是提高劳动效率的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具有重合性。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手段来看,劳动生产率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显然也是提高劳动效率的手段。再如协作,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特有的能力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这种协作既是提高劳动效率的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二是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生严率都可使一定时间内产出增多。三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复杂劳动的利用和开发,从而为劳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物质条件,特别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由于先进机器的应用,工人的劳动更加划一,可以防止一些不规范劳动行为的发生。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能力发挥职能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先进技术、先进机器的采用对工人劳动起到了自然监督的作用
在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率的联系中有提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不等于劳动效率的提高”这句话,是否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