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产学研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产学研用

  产学研用是一种合作系统工程,字面意思就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

  从学校方面讲,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产学研结合”和“产学研用结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后者进一步强调了应用和用户,突出了产学研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用”,主要指“应用”和“用户”。“用”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户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新产品研究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产学研结合的本质,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中国产学研结合走过的道路表明,要使产学研结合真正取得成效,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我国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和高速铁路系统的成功开发,都是走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路子。

产学研用的三大突破

  为了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的创新国策,必须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三大突破。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其不仅能够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将实现我国比较优势的革命性转移和升级,即从单纯依靠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转向由巨大产学研资源整合、凝炼而形成的创新力。当前,产业结构转型面临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人才不足两大困境,关键问题是没有形成产学研用的合作创新体系。

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

  突破产学研用合作模式障碍,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多元化合作模式

  科学有效的合作模式是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基本保障,是各参与主体实现共同发展的载体。从校办企业到合作开发,到大学科技园,再到兴办各类研究院,可以说,产学研合作的二十年,就是在合作模式上进行不断创新的二十年。

  1.探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一个时期以来,依托传统合作模式,我国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高校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但不容回避的是,当前我国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还非常少,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附加值还比较低,包括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内的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产业,核心技术即意味着核心竞争力,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反之,不拥有核心技术,规模越大,则风险可能也越大。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在于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未能完全激发出各参与主体的最大活力,高校的科技创新力还没能与产业界的需求有效对接。

  分析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在形式上,“年度性”和“单个项目制”的合作方式还比较普遍;在促进合作的驱动力上,短期利益驱动还占据主导地位,面向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合作还比较少;在合作主体上,嫌“贫”爱“富”、抓“大”放“小”的现象颇为多见,大量中小型企业还没有从产学研合作中受益,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推动作用也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探索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与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这一重大需求的有效对接,成为摆在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面前的紧迫任务。

  2.将国家重大需求作为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源动力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加大改革力度,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从“产学研结合”到“产学研用结合”,一字之差,从根本上明晰了产学研合作的本质,为破解科技与经济脱节这一长期困扰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问题指明了方向。事实上,回顾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成功案例,从中南大学的“高性能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到华中科技大学的“数控技术”,到上海交通大学的“离子膜技术”,其成功之因,无不在于瞄准了国家的重大需求,将国家重大需求作为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源动力,将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不同需求作为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基本依据。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中长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其中“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分别对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类科技需求。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重点跨越,就是指要基于自身学科特点,在追踪国际学术前沿的同时,善于面向核心产业、重点企业的现实需求,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必须要系统集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产学研战略联盟,实现“抱团创新”。支撑发展,就是指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面向中小型企业,着力突破重大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制高点,通过新技术的关键性突破,催生新的产品,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3.倾力打造多元化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通过体制创新,积极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一是发挥多学科优势,与大型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这一合作模式是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等在内的全方位合作。学校已经与宝钢中海油、中广核、中海运、中航商发、中国电信等20多家国有大企业集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关键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二是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实体。由合作企业提出问题,并提供研发资金,与学校联合成立研发平台,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已经与国家电网上海电气新奥集团、华锐风电等多家大型企业分别建立了面向新能源技术的联合研发中心,与中国商飞建立了面向大飞机工程研发的联合研发中心,与中海油建立了面向深水工程技术和新能源工程技术研发的技术研究中心等。

  三是面向未来新兴技术,成立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经过历时五年的调研论证,学校与上海市、闵行区合作共建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产研院)。上海产研院独立事业法人的属性便于整合政府、大学、产业界以及金融界等多个方面的资源,实现产学研用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上海产研院致力于“企业想做而做不成、风投想投而不敢投、政府想干而没法干”的技术研发与服务,通过加强前瞻性技术研发,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建成集知识、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四是面向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中小企业具有旺盛的创新动力和活力,但是普遍缺乏创新资源和配套能力。学校整合校内相关学科力量,成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引入市场机制,突破传统的技术转让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向的针对性的服务。学校的“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受到中小企业的普遍欢迎,同时也确保了科研工作的市场价值。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产学研用"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