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五世而斩定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五世而斩定律

  五世而斩定律,指富贵人家总是难以持久。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有本事的君子,得了个好位子,挣了一大份家业,想把他千秋万代的传下去,但君子的梦想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碎。老百姓的说法,更加令人扫兴。他们说, “富不过三代”。五世也好,三代也好,贫与富,是在不断地转换。也许这是一种自然的调节,自然的公正。

  中国汉族世家大族很少能打破“ 五世而斩”定律,“ 五世而斩”定律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恒久不变的“ 九大定律”之一。[1]

五世而斩定律的原因及表现

  要说富,《红楼梦》里的四大家名满天下。书中描述:“贾不贾,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贾家从发迹到没落也不过三代的光景,其他三家从书里看比贾家倒得还要快些。而中国历史上朝代也多衰亡于第五代统治者,这是中国历代王朝兴衰沉浮不可违抗的宿命。历代王朝的创立者栉凤沐雨、艰苦备尝乃有天下,所以经营起来无不万分小心,像唐太宗、朱元璋都是-生勤政、 宵衣旰食,至少在他们统治前期是这样的。然而到了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这种作风已经渐行渐远,王朝的衰败也在所难免。[2]

  1856—1860年,太平军两次打破围困天京的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取得大捷。有人说,虽然打了胜仗,但客观上却帮了清廷的忙。何以这样说?驻守江南、江北大营的是清廷"精锐"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绿营兵"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八旗兵则更为腐败无能。两营溃败,湘军成为清廷主力,形势急转直下。当年八旗兵入关,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只凶猛的老虎后来为什么会变成如此熊样?富贵人家,总是难以持久,是中国历史的规律。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有本事的君子,得了个好位子,挣了一大份家业,想把他千秋万代的传下去。但"五世而斩",君子的梦想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碎。 老百姓的说法,更加令人扫兴。他们说,"富不过三代"。五世也好,三代也好,贫与富,是在不断地转换。也许这是一种自然的调节,自然的公正。

  为什么富者不能恒富?富贵人家之所以会出败家子,原因可能有四[3]

  一曰"骄"

  八旗兵入关,满人成为统治阶级,拥有特权。八旗子弟一不务农,二不做工,对汉人有强烈的优越感。由"骄" 而"横",一些贵胄子弟仗恃父兄的特权,在社会上横行霸道,欺男霸女。红楼梦中的薛蟠,打死人命,抢了丫头,扬长而去。古代法律,不仅"刑不上大夫",亦且"刑不上大夫之子"。

  二曰"奢"

  八旗兵入关,大肆掳掠。许多人在战争中聚敛了大量的财富。西方人拥有了财富,会把他变为资本,不断增值。我们中国的富人比较缺少这种进取心,尤其是一些新贵,有一种暴发户心态,喜欢彼此攀比,讲排场,一掷千金。像"石崇与王恺争豪"这样的事,是一种流行病,一直流行到今天。生于锦绣丛中的富家子弟,耳濡目染,他们的攀比和挥霍,更是青出于蓝。惟其如此,才有了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

  三曰"淫"

  古人告诫我们,"富贵不能淫。"此处"淫"字之义,乃是迷惑与放纵。之所以有这样的告诫,是因为富贵能迷惑人,使人放纵。通常我们说,饱暖思淫欲。或者像现在人们所说的,男人有钱就学坏。有钱会使人们产生更多的欲望。外部世界又充满了各种诱惑。内部的欲望碰到外部的诱惑,两者一拍就合。已经成熟的男人尚且无法抵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小孩子的自制力如何比得上男人?

  四曰"逸"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句话流传很广。

  好爸爸是很有用的,他可以帮我们进入好大学,帮我们安排好工作,帮我们步入上流社会,过安逸生活。但好爸爸也有副作用,他使我们失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旦失去了好爸爸,美丽的象牙塔便会轰然倒地。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富人,富人子弟如何承继父业,已成为一个问题。解决富家子弟问题,我们的学者开出药方来是四个字,"加强教育"。像美国人,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自尊精神。据说他们那边百万富翁的孩子也会利用假期去打工挣钱。

  一些富家子弟,骄奢淫逸,根本不是什么教育问题,他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正是那样的社会,那样的传统,生出那样的孽障。富家子弟,骄奢淫逸,根本是一个社会问题

  有晋人撰文说,某晋商家业兴盛达两百年,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定律。家业延续两百年,确实了不起。但两百年后又如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五世而斩定律的影响

  中国有俗语称: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五代,说明社会情态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流转轮回的规律。也有说法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本来这一规律说明的是人间富贵贫贱的更替潜规则,须不知这一规律也成了中国王朝更迭的咒语。

  其实,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孟子的语录,孟子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圣人之言,可以为富不过五和王朝更迭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所以,我们认为,孟子应该是这一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预言者。

  要说富,《红楼梦》里的四大家名满天下。曹雪芹自己说:“贾不贾,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话有点李白的风格,使用了极夸张的修饰手法,但是看看人家那吃的喝的用的,不光是刘姥姥进出之后得傻眼,就是现在的亿万富翁进去也是傻冒一个。贾家从发迹到没落也不过三代的光景,其他三家从书里看比贾家倒得还要快些。这便是富不过五的最经典的范例。

  而中国历史上朝代也多衰亡于第五代统治者,这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沉浮的不可违抗的宿命。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虽然也曾出现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它们被称为治世、盛世,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但除汉、唐有些个别,其他各代都概莫能外,逃脱不了历史的安排。其实就是汉、唐两朝其实也是没有脱离这个轨道。汉朝第五任皇帝是汉武帝,汉武晚年昏聩残暴,不但民间反对情绪溢于言表,就是统治阶级上层也被汉武的胡作非为所激怒。不过,汉武毕竟不同一般的帝王可比,他很快察觉了自己的危险的处境,他一面通过轮台悔过来对外表达自己的政治姿态收买人心,勉强维持了朝代免于崩溃的命运。

  比之唐代,从唐高祖、唐太宗到唐高宗、武则天再到唐玄宗,这里面经历了七任统治者,和前汉相捋。但是,唐高宗中后期,实际是武则天在执政,而唐中宗、唐睿宗的统治时间不但短暂而且了无新意,其中中宗本人也被韦后所害,唐睿宗的皇位来自儿子,所以一旦即位三品以下的升赏都交给太子处理,未几又把皇位让给儿子,自己退居太上皇。所以,唐代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五任皇帝就是唐玄宗。也就是在唐玄宗这一代,唐朝走向衰落,而且李隆基的某些消极做法直接影响到五代时期。从这个角度上说,唐代其实也没有逃过五世而斩的周期律。

  五代十国结束,中原以北宋为正统,北方则先后有辽、金崛起,西部则以党项贵族建立的西夏为主。北宋前五任皇帝分别是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到了宋英宗执政期间,北宋的衰落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宋英宗一死,宋神宗就公开打出改良的旗号。而少数民族政权如金国也一样没有走脱这一规律,金的前五任皇帝分别是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金世宗,金到了金世宗末造,衰败的现象已经露出端倪,金章宗即位后不仅没有纠正金世宗弊政,反而掩耳盗铃,坐视蒙元的崛起。

  元、明、清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烂熟的最后阶段,其中元世祖改蒙古为“大元”,这是元朝名实俱在的开端。忽必烈一死,也就过了短短的三十多年,这个令世界为之震撼的天下第一王朝也就随之覆灭。

  明朝的衰落也不过五任皇帝,从蟋蟀皇帝朱瞻基时代也开始了它的前行路程。朱瞻基死后,明英宗即立,土木之变不久发生,明朝就此步入中衰。清朝如果从第一代算起,第五任皇帝恰好就是乾隆帝

  历代王朝的创立者栉风沐雨、艰苦备尝乃有天下,所以经营起来无不万分小心,像唐太宗朱元璋都是一生勤政、宵衣旰食,至少在他们统治前期是这样的。然而到了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这种作风已经渐行渐远。封建帝王往往把天下当成自家的家产,因而决定家道中落的不可避免,富不过五的宿命。

  这也应了孟子的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孟子应该是中国史上最大的预言家。中国封建社会在反复的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的向前发展,形成了五世而斩的宿命怪圈,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世而斩与五世叙事[4]

  古代文学因“五世而斩”形成的“五世叙事”,“五世叙事”是指文学写一姓王朝或名门望族之兴衰必要上溯其五世的做法。这一做法的社会性远源或起于我国古时历代相沿和至今仍实际传承的父系血缘宗法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敬天尊祖,守先待后,成为无论天子庶民,尤其是作为家庭嫡长子的每一位男性的首要责任。

  我国自两汉经学和史学几乎同时兴盛,小说受到二者强烈的影响,在渐以被赋予“野史”或“史之余”特点的同时,也大量采择化用图解儒家的学说或观念。而至元明清章回小说出现,在主要是涉及一姓王朝或一个世家名族之兴衰题材的一类小说叙事中,注重家世的史的观念与《孟子》 “五世而斩”之说在作家的创作中不谋而合,便有了关于该一姓王朝或一个世家名族叙事以“五世”为度的做法。具体说来就是从该王朝或家族的高祖辈说起,依次叙及曾、祖、父、子辈,以父或子辈也就是第四代或第五代人物故事为全书的中心。这种写一姓王朝或一个世家名族之兴衰必要上溯“五世”的做法,相比于古今中外小说多是仅就人物自身绘形绘色的情况,显然是一个特别的文学现象,因名之曰“五世叙事”。

参考文献

  1. 齐德舜.“ 五世而斩”与“ 绵延千年”: 汉藏家族对比研究——以北宋真定曹氏家族和唃厮啰土司家族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7月
  2. 佚名. 五世而斩定律[J]. 时尚北京(3期):248-248.
  3. 小穆. 中国历史的九大定律[J]. 杂文月刊:文摘版, 2011, 000(001):P.51-51.
  4. 杜贵晨. "五世而斩"与古代小说叙事——从《水浒传》到乾隆小说的"五世叙事"模式[J]. 学术研究, 2014, 000(004):152-158.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刘维燎,Lly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五世而斩定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