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Alcatel Sbell)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Alcatel Sbell)

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alcatel-sbell.com.cn/

目录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通信行业第一家外商投资的股份制企业。它是由原上海贝尔转股改制后,与原阿尔卡特在华主要业务于2002年5月28日合并而成。

  阿尔卡特朗讯拥有端到端的产品线,覆盖固定,移动和专网通信市场。公司拥有强大的集成能力和国际资源,致力于提供以用户为核心的宽带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满足最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与全球信息技术同步的本地研发实力是阿尔卡特朗讯核心竞争力之一。阿尔卡特朗讯是阿尔卡特全球宽带接入,NGN,3G,和光领域研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同时从事前沿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与创新,以确保公司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

  阿尔卡特朗讯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能力,完全融入阿尔卡特全球制造体系。公司拥有世界级的生产设备,面向中国及全球市场提供多元化的产品。

  凭借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国内和国外市场广泛、完整的营销服务网络,阿尔卡特朗讯致力于成为客户的首选供应商。

  阿尔卡特朗讯渠道

  作为国内外知名供应商,阿尔卡特朗讯渠道管理与各事业部及销售团队致力于为全球各合作伙伴提供全面的产品线及完善的解决方案、并在售前售后给予强而有力的支持。阿尔卡特朗讯提倡关注合作伙伴利益,注重提升合作伙伴的可发展空间,希望通过建立良好长期合作、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完善的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

  除阿尔卡特海外事业部及研发部外,在国内另设有固定通信网络集团、移动通信网络集团、专用通信网络集团及各集团研发部。可提供全面、高品质的产品及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并且,阿尔卡特朗讯国内营销总部设于上海,在全国另建有31个分公司,分别管辖北京、广州、浙江、江苏、重庆、山西、西藏、新疆等各省业务,呈辐射状发散。可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及给予合作伙伴有力的支持。

  渠道管理职能:定制认证体系和完善的渠道体系,对产品经销商、战略合作伙伴的进行审核、认证、管理及商务谈判并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可靠的业务合作模式,共同拓展市场。

  阿尔卡特朗讯渠道管理希望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长期的合作并共同成长,让我们“双赢”!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选才标准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选才标准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最基本的素质。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专业知识需求,它是员工顺利完成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

  价值观、态度和内在素质———可以说是一些“软性”的要求,却在工作中必不可少。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客户至上、勇于创新、团队合作、尽职尽心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所有的员工都认可、遵循这一价值观。另外,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不同的内在素质,如有的岗位要求严谨细心,有的岗位要求坚韧不拔,有的岗位要求极高的创新精神,有时候这些素质比以前学过的专业知识还重要。

  是否适应跨国公司工作环境———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这样的国际化公司里任职,每天要面对外国同事,参加国际电话会议,接触英文E-mail,要想在第一时间掌握资讯,就一定要有好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的合作能力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是求职者尤其是电子、通讯类专业背景的IT精英梦想的“天堂”,范星,这个给进入天堂者发放通行证的把关者,走近他,也许能帮助你进入“天堂”。

  人才———公司只要一流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整合了国际和国内的优势资源,在挑选人才方面也有其相应的标准。在该公司的理念里,招聘与选拔一流人才是企业创造一流业绩的基本保证。

  公司在不断的招聘过程中积累了一套吸引一流人才的新思路:注重人才对新技术、新技能的掌握;注重人才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注重人才来源的多元化。

  选拔———淘尽黄沙始见金

  由于公司的业务集中在通信领域,带有很强的专业性,因而所需要的人才相对集中在通信、电子、无线电、计算机等专业,有经验的人员在应聘中可能更有优势。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人才选拔有严格的流程。先是由人力资源部门对应聘简历初步筛选,符合岗位要求的安排面试。先由人力资源部对应聘人员作相应的人事考察,通过后进行专业面/考试。

  对一些要求较高的岗位,我们还会跟人才测评公司合作,利用他们的工具对一些关键职位的应聘人员进行测评,这样就可以确保选拔的准确性。

  面试———coach、develop能力兼具

  在面试前我们会对此岗位做一个岗位要求分析,根据岗位的关键任职要求来设计面试题目。比如我们和一些应聘管理岗位的候选人面谈,可能会问到“请具体描述你给不同类型的下属作建设性的批评或反馈的方法和实例”,在候选人回答的过程中,面试官可能会希望了解到非常具体的内容,如:当时的情况,你采用的方法,对方的反应,一些特别困难的情况的处理,你现在对当时的做法有何改进的建议等等。这个问题我们主要是考察应聘者对其下属的coach和develop的能力。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生意经

  按照与去年持平的业绩来估计,新成立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今年的销售总额就应该达到近20亿美金,这在目前的中国电信设备厂商排名中,已经非常靠前,直逼华为

  公司新任总裁杨安卓从中国台湾奔赴上海,统领整个中国区市场。对他来说,接手一艘制造业的航母并且要带领它在一片广阔的海域上乘风破浪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情,那么,杨安卓将怎样驾驭这艘巨轮呢?

认准目标:这些领域将增长

  尽管来到上海还没超过半年,但看得出来,杨安卓对整个中国电信市场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随着中国电信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化,杨安卓很肯定地告诉记者:中国电信市场在后半年的增长将加快。在新西兰人杨安卓看来,中国电信市场处处充满商机。他透露:新成立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正在进行对网络的评估和优化,将把网络朝着宽带、灵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而这正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发挥端到端供应商优势的大好机会。

  主要由三个公司合成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电信设备领域。大部分是从事窄带交换机生产和销售的上海贝尔一直保持了良好的销售业绩,阿尔卡特中国公司则在宽带领域和传输领域占到一定份额。之前,两家还成立了一个专门从事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销售的公司,在中国南方富裕省份站稳了脚跟。所以,杨安卓评论说:“中国市场很特别,它在传统固网领域和新的移动领域都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特别的公司才能适应特别的市场。面对新公司如此丰富和全面的产品线,杨安卓表示并不特别在意产品的高端或者低端定位,他强调公司一贯所坚持的仍旧是一个端到端的服务供应商,从网络核心层、到本地环路和用户接入,不管用户想要什么,公司都能够提供。例如在固定宽带领域,除了为运营商提供满足骨干网需求的传输和交换产品,同时还能够为有关联增长的接入市场提供丰富的用户端产品。在相对薄弱的移动通信设备领域,新公司将继续加强在CDMA上与韩国三星的合作,并且在整个移动领域,面向3G加强研发和市场推广力量。所以在今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还将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整合销售网络:形成综合销售体系

  虽然合并前的三个公司各自的产品领域并无冲突,大家各有优势,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三家公司都有各自的销售队伍,虽然销售的产品不同,但往往是面向同一个客户,而客户是没有耐心去分辨听上去很相似的几家公司的差别,常常会造成客户的迷惑,甚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这也是杨安卓来到上海后花费了几个月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按照杨安卓的部署,新公司将保留原上海贝尔横向的大区体系,也保留原阿尔卡特(中国)公司纵向的按照运营商划分的大客户部(KAM)体系。全国共分为六个大区,从省一直贯穿到市县,在省一级,每一个销售人员都将在一个大客户部中工作,他们对当地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将围绕业务开展工作,包括客户服务和支持。这一系统已经证明是相当成功的。大客户服务部还将保持与运营商总部的密切联系。

  这样,一个新的横纵向联合的销售体系就可以顺利进行运转,每个大区团队都可以销售新公司的全线产品,用一个面孔去面对客户的目的达到了。

  在解决新公司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问题上,杨安卓也找到了瓶颈所在。上海贝尔细密的销售触角,对于市场需求的感应还是相当灵敏的。新公司成立后,可以直接从阿尔卡特全球技术库里拿到需要的技术和产品,进而转为中国本地研发和生产,这样就大大加快了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同时,新公司的CTO将直接与阿尔卡特在全球各分公司的CTO保持直接联系,同在一个技术交流小组中即时沟通、共同进步,这也是新公司以一个面孔同时又兼具国际和本土双重身份的优势所在。

销售方向:产品和服务打包

  作为一个全面体现阿尔卡特技术优势和上海贝尔销售力量的拳头项目,ADSL成为新公司亮相之初的神来一笔。ADSL从阿尔卡特全球技术库直接进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生产和销售体系,大大缩短了产品推出时间并降低了成本,使得公司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量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销售量,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

  杨安卓在谈及ADSL产品销售经验的时候,多次强调这样的理念,即产品销售一定要配合客户服务。他说,在ADSL上,阿尔卡特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在全球各地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样,我们在中国销售产品的时候,就可以把其他运营商成功推广ADSL的经验介绍给客户,帮助运营商实现业务的成功销售,这样才是双赢之举。所以在ADSL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常常在各地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运营商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一起向用户来宣传和推广ADSL产品。今后在很多的项目上,新公司都能够依托母公司全球化的背景和经验,来制造一个又一个成功产品销售案例。

  这样,在总结新公司的销售体系时候,可以更进一步地理解为:是阿尔卡特的技术、全球服务经验,加上原上海贝尔庞大的销售和服务队伍及本地化生产能力。

管理理念:客户和员工价值最大化

  当一个公司成立之初,你很难归纳出它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当这个公司中存在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相互渗透,人们甚至还不免会为将来可能发生的碰撞和冲突而担忧。

  但是,杨安卓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却是最简单直接,也是最合理和可行的。那就是客户优先、注重成效,并且实现每个员工最大的价值。杨安卓说:新公司的任何一个职位,从高层到低层,都是要按照个人的能力去任免,而不是看他的国籍或者背景。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新公司基本上完成了机构的调整,每个岗位上都已经人员到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相应的业绩考核手段。至少杨安卓目前最基本的目标已经达到:公司所有人都在为着一个目标而养精蓄锐,随时以团队作战的精神来争夺每一个目标市场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都是任何一个电信设备制造商不可小看的竞争对手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中国土壤上的技术领袖

  当TCL正在为对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并购烦恼不已的时候,上海贝尔则对于与阿尔卡特股权转让津津乐道。难怪他们自豪,股份转让三年半以来,合资公司不仅每年产生的70多项专利都属于中国所有,而且公司产生利润的50% 也属于国资委。仅2005年11月与澳大利亚Telstra23亿美元的订单一项,就为中国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利税收入。通过合资既获得了技术又获得了效益,这在殷切期待用“市场换技术”却大多陷于尴尬处境的中国产业界来说,是殊为罕见为……也是值得我们关注与借鉴的。

  从“同场操戈”到“同舟共济”

  上海贝尔与阿尔卡特的渊源由来已久。

  1984年,上海贝尔作为中国通信业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宣告成立,股东架构为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占股份60%,比利时贝尔公司占32%,比利时王国合作发展基金会占8%。后来,比利时贝尔被阿尔卡特兼并,其32%的股份也随之转移,阿尔卡特也正式成为了上海贝尔的股东。只是,由于是中方控股、中方决策。在18年间,上海贝尔一直被看作是中国国有企业。

  起初,上海贝尔引进的是S12程控交换机技术,这项固定通信网络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在当时绝对是业内领先的,并在2001年时占有了全国固话交换机总容量的1/30。

  但是,经历18年发展的整个电信市场,早已不再是固网“一网吃遍天”的时代。移动网络、专网……新技术日新月异,当中国土壤中崛起的电信新贵华为、中兴跃马扬鞭之时,仅凭一项利润率不断下滑的固网交换机技术,上海贝尔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尽管每年都在研发上投入数亿元资金,但研发成果所带来的效益远低于预期……

  而合资案的另一主角——阿尔卡特,此时也正在经历由于行业变化而引起的阵痛。

  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阿尔卡特,曾经一度大而无当,从电力、运输到造船、酿酒无所不做。但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此长的产品线很难保证各项业务都取得理想业绩。于是在新任董事长谢瑞克的推动下,阿尔卡特从1996年开始回归专业化道路,只在通信领域内进行业务的全面拓展,业务范围上至天上的卫星,下至海底的光缆,当然少不了地面上的各种网络。与诺基亚爱立信等行业内的竞争对手相比,阿尔卡特在很多领域都居于领先地位,仍是世界第一大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

  然而,21世纪初,随着全球电信市场陷入低迷,阿尔卡特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业绩、股价都出现了下滑甚至亏损。他们开始把关注重点放在了市场迅速成长的中国。2000年1月,阿尔卡特亚太区总部在上海成立。这是第一家将亚太区总部设在中国的跨国公司,阿尔卡特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可见一斑。但是,阿尔卡特在中国的销售能力和市场关系都比较薄弱,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在短期内获得突破。

  这时,急需突破僵局的上海贝尔想要得到阿尔卡特全球领先的技术产品资源和研发能力以及国际销售网络,阿尔卡特则看中了上海贝尔在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销售团队,以及与中国政府和用户的良好关系。

  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亲上加亲。

  2002年5月28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正式成立,阿尔卡特在买断了比利时政府拥有的那8%股份后,又从中方股东手中收购了10%加1股的股份,从而以50%加1股的股权,成为了新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中方拥有剩余的50%股份(总股份为100%加1股)。此次股改不涉及阿尔卡特的卫星和海底光缆业务。 新公司仍然由中方出任董事长,法方任命总裁。值得提到的是,新公司虽然由阿尔卡特控股,但是仍然属于中国国资委下属的196家大型企业之一,接受阿尔卡特与国资委的双重领导。

  “黄金一股”的黄金价值

  可别小看了阿尔卡特拥有的这多出来的“黄金1股”。虽然面值也就是1元人民币,但是因为多了这一股,阿尔卡特得以将新公司的营业收入计入在欧洲上市的集团财报;因为少了这一股,上海贝尔得以使阿尔卡特同意: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作为其亚太研发中心,对新公司开放其除卫星和海底光缆外的全球技术库,在新公司所获专利全部归新公司所有,并在中国注册。

  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第一次。

  在此之前,中国通信企业还没有被外资控股的先例。而阿尔卡特以往的原则是只向自己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开放全球技术库。阿尔卡特内部从上市公司角度撰写的研究报告更提出过疑问:只拥有50%加1股的股份,怎么敢把那么多专利放在中国?

  其实,阿尔卡特为了这一股的破例,对于许多跨国公司而言都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市场,实在是一个输不起的必争之地!更何况,目前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已经完全国际化,全球所有的大型电信企业都已经进入中国,所有有潜力的新兴公司也在不断地进入。世界一流的阿尔卡特此前在中国的发展却落在了许多竞争对手之后,如果这次再不抓住机会,更待何时?

  而上海贝尔用这一股所换来的,就更为可观。

  商务部对于合资企业协议的标准文本中有一个技术转让章节(TOT)。一般情况下没有这个章节,合资企业就得不到批准。根据这个规定:技术转让时,转让内容只涵盖经过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部分,再多一点东西都要重新经过转让谈判,过程冗长麻烦,而且中方需要追加大量投入。股改前的上海贝尔就深深体会到这一过程的艰难。但是这次股改的协议中没有TOT,代之的是技术总协议(GTA)。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高级执行副总裁徐智群的话说:“阿尔卡特昨天、今天、明天的技术,完全对新公司开放,双方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所有产品都在一个大家庭里共享,再不用每做一件事都进行技术谈判。”商务部对此表示:这个模式以前没见过,但这是一个好的模式。

  而新公司产生的发明专利都留在中国,更是“市场换技术”、“股权换技术”的真正诉求所在。技术转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技术的本地化,而知识产权的归属则是本地化的关键标志。知识产权在中国,集团其它公司或客户使用时产生的经济效益就归属于中国,税收也交给中国政府。

  阿尔卡特最引以为自豪的就是技术的底蕴、积累和能力,它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子公司,产生的专利都不属于子公司,而是归集团所有。这样,如果有一天子公司被剥离或破产,总公司的知识产权不至于被破坏。而拿到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对于手中没有控股权的中方来说,除了经济效益和税收上的好处之外,万一出现清算的一天,也会占有相当的主动权。

  全程参与股权谈判的公司董事长袁欣表示:新公司成立本身就是在更高层面上继承和发扬了上海贝尔“以创新追求一流”的精神。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要走出一条国际资源和本土优势相结合的成功发展之路,成为股东、客户、员工满意的好企业,以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

  中国才华+国际管理

  新成立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产品种类,得到了极大丰富,由传统的交换设备,扩展到移动、数据、终端、传输、接入等多个品种,涉及到了电信领域的各方各面。但是,这并不等于新公司就拥有了自己的研发能力。对于中国研发人员的能力,阿尔卡特的欧美同事颇多怀疑之声,认为他们能力不行、外语不行……国内也有观点认为:引入好的产品,通过好的网络销售出去,新公司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威慑力。但如果没有研发,上海贝尔岂不又一次成为跨国企业的生产基地和加工厂?

  负责企业发展战略与研发工作的徐智群,对自己团队的能力、才华和情商都有高度自信:“中国人的能力并不低,接受技术、掌握技术绝对没问题。所以美国硅谷对于IC有一个解释:India,China。”

  而中国在研发上的成本优势更为明显。徐智群介绍:“把整个项目计算进去,我们人均研发成本相当于欧洲的1/4、美国的1/5~1/6。这是直接成本优势,还有很多间接成本优势:我们的人比较吃苦耐劳,老外到了休假时间天塌下来也要去休假,我们的人在市场紧急时可以通宵工作,春节不休假都是经常有的事。并不是我们强迫他们这样做,而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更有灵活度和弹性。”这也是很多跨国公司逐步把研发转移到中国和印度的主要原因。

  但是中国研发人员也有自己的缺点:个人能力都非常强,但是团队合作较为薄弱;意识相对落后,比如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纪律较为松散,你有你的做法,我有我的一套。“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过去长期封闭造成的差距。”徐智群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组织、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于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总裁狄加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

  狄加曾先后担任阿尔卡特欧洲和南方区执行副总裁,他除了把阿尔卡特相关的流程,如:供应商流程、研发流程移植到上海以外,也注意根据中国人的特点进行一些“特色管理”。例如: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厂房内的看板上,就有“大家应该有勇气指出错误”一类的口号,而这在欧洲是没有的。“在欧洲,如果一旦出现什么问题的话会马上将问题往上报。但我发现在中国碰到这样的情况,无论同事的问题也好,自己的问题也好,一般来说都不会往上报,而是在同级之间隐瞒。我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如果问题出现了,而你不解决这个问题,问题可能变得更大。所以,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极力推动大家加强横向沟通,沟通好才能有效地解决。”狄加还表示:在横向沟通中更多强调从正面去引导,及早把问题解决。如果越拖越严重,而给用户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那么隐瞒不报的人就应该承担相关的后果。

  与此同时,新公司也尽量避免阿尔卡特身上的大企业病。作为总裁的狄加在经营管理上就得到了充分的授权:“在整个阿尔卡特集团内部,我们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和好的管理流程,但是,作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从我个人来说,我是完全可以说了算的。这也是董事会的管理体制,董事会对我特别授权,我也向董事会汇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自主的决策权,比起阿尔卡特百分之百控股的企业的决策权要大一些。当然,如果我做得不好的话,他们也可以随时把我给撤换掉。” 而董事会对他的要求就是:更多地自主创新,更灵活地提高效率,更进一步提高用户满意度。

  阿尔卡特方面并没有食言。

  为了培养新公司的研发能力,阿尔卡特给予了很多优惠支持,前三年每年将销售额的8%百分之百无条件地返还给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作为研发经费;2002年6月,公司成立了国内首个开放式、端到端的3G网络应用中心;2003年2月在成都成立了光通信研发中心;2005年4月在上海成立了阿尔卡特亚太区IPTV方案研究中心……去年8月18日,狄加在成都宣布将在成都成立一家年投资3亿元的研发中心,该中心将致力于移动通信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至此,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研发团队已经超过200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3。

  中国的,世界的

  但是做研发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股改前的上海贝尔在研发上面的投入也不少,但是与市场需求的联系却并不紧密。股改后,袁欣一再强调技术研发“市场回报”的重要性。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将研发方向确定为“两个驱动”——市场驱动和技术驱动。所谓市场驱动,是指做出来的产品要符合市场需求。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主要客户是电信运营商,而现在国内主要运营商都已经是上市公司,他们在进行技术投入时更为谨慎,更多考虑股东的要求,关心的是所做的投入是否带来经济效益,而不能为新技术而新技术。徐智群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研发团队必须要投客户所好,要去了解客户以解决客户关心的问题,而不是自己认为客户关心的问题。

  而技术驱动是指:以全新的技术来满足客户需求,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现在随着用户基数扩大,低 端用户不断增加,人均电信消费不断下降,而怎样能在低端用户增加的情况下维持人均电信消费不下降,甚至还有上升,就需要拿出创新的东西。

  目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研发划分为三个阶段:1年、2年最多3年的一般产品研发;3~5年的中期产品研究;以及更长期(如:5~10年左右)的前瞻性研究。前者属于市场导向,主要用于满足市场当前的或近期的需要,分属各个事业部;后两者由公司级的研究与创新中心负责。

  与股改前上海贝尔只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定位不同,新公司的研发是立足于中国和亚太市场,将中国市场的需求带到整个阿尔卡特体系中去,推动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徐智群表示:“在新技术的引用,最终用户在网络上享受新技术方面,我们中国的用户丝毫不亚于欧美用户,很多新技术,如:IPTV,不是我们落后于西方国家,而是我们跑在他们前面。”所以,在市场驱动上,在确定一个项目的时候,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战略部门会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市场上会发生的情况、用户担心的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去影响或参与总部的决策把中国市场和亚太市场未来发展的需要变成产品的策略,与总部同事们一起确定下一步目标和策略,再转换成产品开发。

  例如:宽带多媒体接入技术。阿尔卡特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是宽带接入技术绝对的世界领先者。“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进行调研,2003年提出要从原来以ATM为核心的宽带接入变为以IP为核心的多媒体接入。当时美国、欧洲市场上根本没有这个需要。我们与欧美的同事们不断沟通、不断讨论,用了10个月的时间说服了他们,开发的重心就放在我们这里。“无论是狄加还是徐智群,谈起这个项目都深以为傲。2004年9月,由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主导的研发项目7302 ISAM推出,这是当时业界唯一支持语音、数据、视频三重播放的接入技术,在阿尔卡特集团年度管理年会上获得2004年度唯一一个集团项目大奖。该产品推出后,不仅是中国,美国市场、欧洲市场都大量供货,并在阿尔卡特2004年年底与美国最大的运营商SBC(南方贝尔)高达17亿美元的合同、与澳大利亚Telstra23亿美元的合同中都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与此相关的所有专利收入,都将进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囊中。

  “我们的起点比较高,不单单是国际市场,而是要采纳方方面面的意见,如北美市场、欧洲市场的情况,然后共同确定。”徐智群介绍到。国际化的视野对于提升研发人员的水平具有极大的帮助。通过阿尔卡特内部的人员轮岗制度到欧洲去挂职锻炼的中国人才中,最好的已经做到了阿尔卡特全球移动无线事业部的首席运营官

  经过三年的整合发展,目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研发中心已经成为阿尔卡特全球三大研发支柱之一、六大研究和创新(R&I)中心之一,人均专利数和人均在国际一流媒体发表论文数都大大超过集团平均数,专利总数占到阿尔卡特集团的1/10,在4G等前瞻性研究项目上的多项专利还填补了集团的空白。狄加表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未来的思路是,生产的分量将越来越少,开发的分量越来越大。

  现在,上海贝尔与阿尔卡特的合作,已经进入了哈佛商业评论的案例库。虽然三年半的时间断言其成功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走这条路,谁都不敢想象上海贝尔和阿尔卡特会有怎样的今天。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Aaralyn7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15日 12:07 发表

好想在贵公司工作!我是电子商务运营专员

回复评论
119.84.56.* 在 2012年2月11日 09:55 发表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管理混乱,个个管理不管事,就连一个小小的驾驶员都不得了,车子随意开,常常开车办私事,有时候还搞油卖,哎。。。。。。。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