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智慧交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智慧交通是什麼[1]

  智慧交通是在整個交通運輸領域充分利用物聯網、空間感知、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綜合運用交通科學、系統方法人工智慧知識挖掘等理論與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動服務科學決策為目標,通過建設實時的動態信息服務體系,深度挖掘交通運輸相關數據,形成問題分析模型,實現行業資源配置優化能力、公共決策能力、行業管理能力、公眾服務能力的提升,推動交通運輸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經濟、更環保、更舒適的運行和發展,帶動交通運輸相關產業轉型、升級。

智慧交通發展的背景[1]

  一、國家釋放的政策紅利為智慧交通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多年來,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交通行業的發展。2000年,科技部會同國家計委、經貿委、公安部、交通部、鐵道部、建設部、信息產業部等部委相關部門,專門成立了全國智能交通系統協調指導小組及辦公室,組織研究中國智能運輸系統的發展;《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2020年中長期規劃綱要》將“智能交通系統”確定為重點發展項目;《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十二五”時期要推進交通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運輸的現代化水平;在國家八部委起草的《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智能交通被列為十大領域智慧工程建設之一;2014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中所做的報告《深化改革務實創新加快推進“四個交通”發展》則提出將“四個交通”(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作為今後和當前一段時期交通運輸發展的主旋律;楊部長則在2015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兩次提到 “以智慧交通為主戰場”。

  交通運輸部近年來高度重視智慧交通發展,提出了要建設交通基礎設施信息化基礎設施兩個體系,將信息化提升到交通基礎設施同等重要地位。智慧交通扛起了引領交通現代化的大旗,是未來交通發展主要趨勢之一。

  二、新一代新興技術的發展為智慧交通提供了強大支撐

  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智慧交通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全面感知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交通運載工具的建設狀況,同時監控整個交通的運行情況。利用大數據技術則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數據的價值,盤活現有數據,在此基礎上進行應用、評價、決策,服務於交通部門的管理與決策。雲計算則為各類交通數據的存儲提供了新模式,“交通雲”的建立將打破“信息孤島”,徹底實現信息資源共用、系統互聯互通。通過使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則可以實現信息在各種運輸方式間的順暢傳輸、交換,從而達到各種運輸方式的合理佈局及協調、高效運行。

智慧交通發展的意義[1]

  一、智慧交通是全面深化交通領域改革的重要手段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為深化貫徹落實深化改革的相關要求,交通部於2015年1月正式出版了《關於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的意見》,對綜合交通運輸體制、交通運輸現代市場體系收費公路體制、現代運輸服務等領域的改革提出具體要求。當代政府的治理能力已經面臨重要挑戰,社會參與和共治成為必要手段,信息化技術發展則為社會參與創造了基礎,信息化建設將成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工具。智慧交通則成為交通領域深化政府體制改革、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全面提升政府有效治理能力、主動順應新興信息技術互聯網發展新趨勢的重要手段。

  二、智慧交通是解決現有交通問題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城市道路交通量不斷增加,各種交通問題凸現:交通擁堵成為影響大城市居民出行的首要問題,交通事故數量呈上升趨勢,機動車尾氣污染成為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這些交通問題對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損失。2014年一季度,全國發生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0283起,造成10575人死亡、直接財產損失2.1億元。2015年4月荷蘭交通導航服務商TomTom發佈了全球擁堵城市排名,中國成為擁堵名單中的大戶--在全球最擁堵100個城市中,中國大陸有21個城市上榜,其中北京位列全球最擁堵城市第15名。   

  發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緩解擁堵難題、減少交通事故。據分析,智能化交通可使車輛安全事故率降低20%以上,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下降30%~70%;可使交通堵塞減少約60%,使短途運輸效率提高近70%,使現有道路網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另一方面,發展智慧交通可提高車輛及道路的運營效率,促進節能減排。車輛在智能交通體系內行駛,停車次數可以減少30%,行車時間減少13%~45%,車輛的使用效率能夠提高50%以上,由此帶來燃料消耗量和排出廢氣量的減少。據分析,汽車油耗也可由此降低15%。中國發展智慧交通已經成為必然,並且十分緊迫。

我國智慧交通行業發展現狀[1]

  目前,中國智能交通系統已從探索階段進入實際開發和應用階段。接下來將從應用領域、行業規模和企業分佈三方面來闡述我國智慧交通已經取得的巨大成就。   

  從應用領域來看,目前我國智慧交通主要應用在公路交通信息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務信息化以及城市公交信息化領域。   

  在公路交通信息化方面。北京實施了“科技奧運”智能交通應用試點示範工程,廣州、中山、深圳、上海、天津、重慶、濟南、青島、杭州等作為智能交通系統示範城市也各自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在公路收費領域中,全國14省市高速公路ETC正式聯網運行,京津冀,長三角地區正逐步展開跨省區的收費系統的建設。   

  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務信息化方面。南京市城市智能雲交通誘導服務系統通過綜合分析人、車、路等交通影響因素,利用各類信息發佈手段,為道路使用者提供最優路徑引導信息和各類實時交通幫助信息服務,為眾多出行者優化路徑。廈門市智能交通指揮控制中心則通過檢測設備、視頻巡邏、電話、微信、微博等多元化渠道採集道路交通信息,通過室外誘導屏、網站、手機等方式及時發佈信息。   

  在城市公交信息化方面。37個城市入選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創建城市,在提高公共交通系統的吸引力、調控城市交通需求總量和出行結構、提高城市交通運行效率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從行業規模來看,2011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應用總體市場規模達到252.8億元,比2010年201.9億元增長了25.21%,2012年隨著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在智能交通行業IT應用投資方面加大了力度,2012年比2011年增長了25.59%,規模達到了317.5億。2013年受政府投資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影響,智能交通行業應用投資增長至408億元,增長率則高達28.5%。預計到2020年國內智能交通領域的投入將達到上千億元,智能交通產業將進入新一輪的快速發展軌道。   

  從企業分佈來看,目前國內從事智能交通行業的企業約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監控、高速公路收費、3S(GPSGISRS)和系統集成環節。近年來的平安城市建設,為道路監控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目前國內約有500家企業在從事監控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高速公路收費系統是中國非常有特色的智能交通領域,國內約有200多家企業從事相關產品的生產,並且國內企業已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雙界面CPU技術。在3S領域,國內雖然有200多家企業,但能夠實現系統功能的企業還比較少。儘管國內從事智能交通的企業“魚龍混雜”,一些專註於特定領域的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一些龍頭企業在高速公路機電系統、高速公路智能卡地理信息系統快速公交智能系統領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十三五期間智慧交通發展趨勢判斷[1]

  一、互聯網思維深度滲透融合   

  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中,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意味著“互聯網+”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十三五”期間互聯網將同交通行業深度滲透融合,對相關環節產生深刻變革,並將成為建設智慧交通的提升技術和重要思路。

  --大數據思維。將城市非涉密數據有條件地開放,鼓勵企業基於開放的數據進行數據挖掘,挖掘出大數據背後的潛在價值,為百姓提供更為智能和便利的交通信息服務

  --用戶思維。為使智慧交通中投入的資金更有效率,更有針對性,在項目建設中,運用互聯網眾籌的思想,開展百姓需求調查,瞭解百姓最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選擇項目,將有限的“好鋼”(資金)用在“刀刃”上。    

  --跨界思維電子商務智能交通逐步融合,使得人們的出行體驗與購物、消費等服務結合在一起。典型案例如中國最大的電商阿裡巴巴收購了高德後,將高德的位置服務和出行路徑誘導與電商服務進行了集成,給了用戶全新的體驗。   

  --免費思維。在盈利方式上,引入互聯網思維的盈利思路,創新項目商業運營模式,對於可以市場化的項目加強具體項目的商業運作模式可行性研究,增強項目自身造血功能,使項目建成後能快速持續收回成本;比如基礎服務免費、增值服務收費,或者短期免費、長期收費,或者對百姓免費、轉嫁收費等。   

  二、綠色交通成為交通發展新底色

  加快推進綠色迴圈低碳交通運輸發展,是加快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的一項艱巨而緊迫的戰略任務。近年來,國家層面通過出台相關政策、開展城市試點等方式積極推進綠色交通建設。2010年啟動了“車、船、路、港”千家企業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2012年交通運輸部頒佈實施了《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隨後便啟動了公交都市建設工作,截至2013年底,37個城市入選公交都市試點城市;2013年交通運輸部印發了《加快推進綠色迴圈低碳交通運輸發展指導意見》,同年頒佈了《關於推進水運行業應用液化天然氣的指導意見》,組織無錫等10個城市開展低碳交通城市區域性試點工作。   

  “十三五”期間,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創新、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綠色交通將成為交通運輸發展的新底色,節能減排將成為智慧交通發展的關鍵詞。大力發展車聯網,提高車輛運行效率;重視智能汽車的發展,提升車輛智能化水平,加強車輛的智能化管理;積極採用混合動力汽車、替代料車等節能環保型營運車輛;構建綠色“慢行交通”系統,提高公共交通和非機動化出行的吸引力;構建綠色交通技術體系,促進客貨運輸市場的電子化、網路化提高運輸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實現技術性節能減排。   

  三、新興技術應用更加普及   

  “十三五”期間,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社交網路媒體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其在智慧交通行業中的應用將更加普及。   

  ――物聯網:激活智能要素。通過各類感測器、移動終端電子標簽,使信息系統對外部環境的感知更加豐富細緻,這種感知為人、車、路、貨、系統之間的相互識別、互操作或智能控制提供了無限可能。未來,智能公路、智能航道、智能鐵路、智能民航、智能車輛、智能貨物、智能場站等將快速發展,管理者對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場站設備等的技術運行情況和外部環境能夠更加全面、及時、準確掌握。   

  ――雲計算、大數據:點亮交通管理智慧。據不完全統計,當前交通運輸行業每年產生的數據量在百PB級別,存儲量預計可達到數十PB。以北京市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TOCC)為例,目前TOCC共包括6000多項靜動態數據、6萬多路視頻,其靜動態數據存儲達到20T,每天數據增量達30G左右。面對增長迅速的海量數據,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支撐保障下,未來的交通管理系統將具備強大的存儲能力、快速的計算能力以及科學的分析能力,系統模擬現實世界和預測判斷的能力更加出色,能夠從海量數據中快速、準確提取出高價值信息,為管理決策人員提供應需而變的解決方案,交通管理的預見性、主動性、及時性、協同性、合理性將大幅提升。   

  ――移動互聯網:提高信息服務水平。服務是交通運輸的本質屬性,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移動終端大範圍應用,信息服務向個性化、定製化發展。信息服務系統與交通要素的信息交互更加頻繁,系統對用戶的需求跟蹤、識別更加及時準確,能夠為用戶提供交通出行或貨物運輸的全過程規劃、實時導航和票務服務,基於位置的信息服務和主動推送式服務水平大大改善。   

  四、車聯網迎來爆髮式增長   

  隨著國內汽車保有量的迅速擴大,我國正在步入汽車社會,與汽車相關的社會問題和矛盾也日益凸顯,其中汽車與道路、汽車與環境、汽車與能源、汽車與行人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這些都表明我國車聯網市場蘊含著巨大空間。與此同時,國家政府已經明確相關政策,大力支持車聯網發展。“十二五”規劃已將車聯網作為物聯網十大重點部署領域之一,車聯網有關項目已被列為我國重大專項第三專項的重要項目,首期資金投入達百萬億級別。工信部將從產業規劃技術標準等多方面著手,加大對車載信息服務的支持力度,全力推進車聯網產業全面發展。   

  然而,由於產業結構商業模式、安全法規等瓶頸的存在,我國車聯網目前依然處於初級階段。“十三五”期間,隨著國家層面對車聯網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互聯網思維的逐步滲透,車聯網將迎來爆髮式增長期。據銀河證券預測,在2015年中國車聯網用戶將滲透到1,000萬戶,占彼時汽車用戶總數的將近10%。5年內用戶數將達到4,000萬戶,有望滲透率突破20%。《物聯網產業發展研究(2010)》則預測,車聯網201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2020年達到1萬億元。   

  五、參與主體趨向多元化   

  2014年12月,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關於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交通運輸部關於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的意見》則提出:完善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建設機制。“十三五”期間,國家層面對社會資本參與智慧交通的態度日漸明朗,同時隨著 “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的技術、思維模式等將逐步滲透到交通行業的各大領域。互聯網企業將積极參与到智慧交通建設,用戶也將成為智慧交通的重要參與主體,智慧交通建設的主體將呈現多元化的特征。   

  ――政府。政府要更多地考慮政策創新,考慮政府信息公開,考慮完善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積極鼓勵多方資本進入智慧交通領域,同時通過營造創新文化氛圍、推動數據開放等舉措,為交通領域的業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提供良好的環境。此外,政府還將更多地承擔起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職責,通過制定績效評估考核指標體系等,對建設項目進行監督管理。   

  ――互聯網企業百度阿裡巴巴騰訊在地圖、導航及交通領域動作頻頻,阿裡投資易圖通、全資收購高德,通過支付寶NFC切入公共交通領域;百度收購長地萬方,通過與交通管理部門聯動盤活大數據,推出CarNet車載設備;騰訊收購科菱航睿、與四維圖新合作、推出車聯網硬體產品路寶。BAT通過打車、專車軟體搶奪移動支付入口,騰訊投資快的打車,阿裡巴巴投資滴滴打車,百度投資美國叫車App Uber,“三國鼎立”的局面一直延續到2015年4月1日滴滴、快的合併。互聯網企業擁有雄厚的技術、數據沉澱以及成熟的互聯網思維,將在智慧交通行業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也將會對交通行業商業模式創新產生重大影響。   

  ――運營商。三大通訊運營商通過和政府合作,依靠政府權威數據後臺,具備了互聯網企業所不具備數據資源優勢,推出智慧交通APP應用。如在廣州市政府主導下,基於“智慧廣州”背景,與三大運營商聯手合作推出了“行訊通”系列APP,這種以“運營商-政府”為主導的特色應用,很好地共用了各自的優勢資源。運營商能夠提供快速流暢的無線網路支持和用戶群體,政府則提供了強大的交通信息數據。   

  ――公眾。未來智慧交通領域將更關註用戶體驗,用戶思維將成為智慧交通建設運營中的主旋律,公眾將擔當著出資者、建設者、監督者的角色。公眾為高質量市場化的智慧交通服務買單,同時也是重要的參與者,未來很多的智慧交通項目將來源於民,真正將用戶需求擺在首位。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智慧交通"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