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苦難是金:從一貧如洗到億萬富豪》 (本田宗一郎)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從汽修工到日本汽車巨頭

  提起日本本田,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本田技術研究所是當今乃至世界汽車業的佼佼者。在日本企業界,本田是技術和活力的代名詞,也是日本大學生畢業後非常嚮往的就業目標

  作為HONDA的創始人和第一任總裁,本田宗一朗以其過人的膽識和埋頭科研的精神,把本田公司從一個小小的修理摩托車的作坊發展成為世界頭號摩托車跨國公司和大型汽車生產企業。

  一、窮苦鐵匠的兒子
  ☆喜歡機器的古怪少年

  1906年11月17日,本田宗一郎出生在日本濱松鎮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是7個男孩中的長子。他出生的這一天,從早到晚都颳著大風,下著大雨,這樣的情形在這個季節是相當少見的。祖父一代從事農業,到了父親這一代開起了鐵匠鋪。父親是個鐵匠,所以,本田宗一郎是伴隨著風箱和叮叮噹當的打鐵聲中長大的。

  本田宗一郎從懂事起,常常趁父親不註意時拿起打鐵工具擺弄鐵片,並用工具把鐵片巧妙地做成各種玩具,他的天賦和創造力在這時就很突出地表現出來。他在入小學前,就對機器、引擎之類的東西抱有濃厚的興趣。他喜歡機械,喜歡操作機械,喜歡聽機械的轉動聲,一齣家門,就圍著機械旁邊,母親叫他回家,他連聲也不應,與機械為伴片刻不離。本田宗一郎是一個古怪的少年,多年以後,他自己也說: "那時碾米廠發動機發出的隆隆聲、鋸木廠聲勢浩大的拉鋸聲,對我都有一種抵擋不住的魅力。"

  村莊裡剛剛裝上電燈時,本田宗一郎對腰佩鉗子、扳手工具的電工十分羡慕,成天跟著電工跑東跑西、跟上跟下。當村莊出現第一輛汽車時,他又跟在汽車後面跑,車停下來後,他便爬到車身下東看西看,用手指沾沾滴下的汽油,鼻子湊上去一個勁兒地嗅。如果是一般人,肯定耐不住那股汽油味,而他卻對此按捺不住跳動的心。他後來回憶說:"我年幼時,對汽車就非常有興趣,有一次,看見一輛J型福特牌汽車開進村莊,我立刻就被它迷住了,以後,每次看見汽車經過,我就扔下手中的一切東西,跟在汽車後面猛追猛跑。"由此看來,本田宗--tip對機械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就從那時起,他下定決心將來自己一定要造出一輛車。

  1915年12月,正值本田宗一郎念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他聽說駐扎濱松的步兵連隊里來了個美國飛行員,要公開表演飛行技術。飛行表演那天,他逃學了,躲過父親的目光,偷拿了兩枚一錢的硬幣,騎著父親的自行車,踏上了通往濱松步兵連隊的路途。

  ☆全村最淘氣的孩子

  山村裡不缺少小孩子游戲的去處:春天,登山採山菜,尋找蝙蝠巢作探險,屁股坐在樹葉上在斜坡急滑而下;夏天,跑到河裡游泳,並坐著木筏順流而下;秋天,撿慄子;冬天,玩陀螺。本田宗--tip從小就學會了游泳,他在水裡玩水,時常發現再重的石頭,只要靠著水的力量也能讓它滾動。川里漂流的巨木,也能靠著水流從上游往下游浮去。本田宗一郎從大自然中學到水力的應用,這和他後來搞水力發動機很有關係。

  本田宗一郎是一個成績糟糕的學生,常常逃學,還不時地搞出一些惡作劇,是全村最淘氣的孩子。他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 "父親從未對我說過要好好念書之類的話。但我也不想讓父親看到成績單上的丙字,便用壞車胎橡皮自己刻了個章。因為成績單上須蓋有父母的的印章才證明確實給家長過目了。我就偽造了印章,瞞過父母,自己蓋上後還給老師。但畢竟兒時的智慧有限,沒註意到印章的字體必須反著刻,不過我的印章沒事兒,因為'本田'兩個字均左右對稱。我朋友也不想讓家長看成績單,讓我給他刻個章,自己蓋到成績單上,結果因為字體左右顛倒壞了大事,挨了好一頓罵......"

  少年時代的本田宗一郎,毫無保留地將自己那份淘氣勁兒發揮了出來。他的和服袖管上因為擦著鼻涕,老是像塗了層合成樹脂般硬邦邦的,且咔嚓有聲。小學後面有個瓜田,他經常悄悄鑽到田裡,偷吃西瓜,他在西瓜上開個小Vl,插上麥管,把瓜汁吸得乾乾凈凈,然後將西瓜上的小ISl朝下放回原處,仿佛什麼也沒發生似地溜回去了。從吃法上,也能看出這個好玩機器的少年,鬼點子還挺多的。

  學校附近的清海寺廟,每日正午時分必敲鐘鳴示,到田裡工作的村人,都憑鐘聲來認定用午飯的時間。某日,本田宗一郎又逃學到後山閑逛,玩著玩著肚子餓了,可是離吃午飯還有一段時間,情急之下,他心生一計,悄悄登上了清海寺鐘樓,擅自敲響了鐘聲。隨後急急忙忙趕回家,見母親也聽見鐘聲開始準備飯菜,他因此如願提早吃到午飯。

  本田家附近有個石材店,工作的場地上放了一尊剛完工的地藏王菩薩石雕。本田宗一郎對那尊地藏王菩薩石雕的鼻子形狀不甚滿意,趁石材店老闆不在之機,便用鐵錘開始對其"整形"。不料在敲擊時用力過猛,本該修整的鼻子一下子給敲掉了。這段故事,與其說是惡作劇,倒更像是一段熱衷"修理"的本田式插曲。

  本田宗一郎少年時代的淘氣故事,多得簡直不勝枚舉。☆到東京當汽修學徒工1922年,本田宗一郎15歲,那時原本開鐵匠鋪的父親改行做起了修理自行車的生意。因為這個緣故,本田家裡就定期地有《輪業的世界》這本專業雜誌寄來。本田宗一郎非常喜歡讀這本雜誌,常常翹首期待每一期雜誌的到來。有一天,他正在瀏覽這本雜誌,突然發現一則招聘啟事: "亞特商會招聘汽車修理工。"僅"汽車修理"幾個字,就讓他心馳神往了。他決定去應聘,趕緊寄信給亞特商會,大致內容是想拜師學藝。沒過多久就來了迴音,說是雇佣你了,請儘快到東京來。但與父母一商量,卻遭到反對。母親的態度尤為堅決: "絕不能讓長子去東京。"他竭力說服父母:"今後是汽車時代,無論如何我也要去乾汽車這一行!"最後父親還是同意了:"既然你講到這一步了......" 於是,本田宗一郎小小年紀就獨自到了東京,隨身的行李就是一隻柳條箱。他來到亞特商會,當了一名汽車修理學徒工。他到了那裡乾的頭一件活是替主人家領孩子,他後來回憶說:"背上一熱,便知小孩撒尿了。於是師兄們便會挖苦我本田背上又畫地圖羅'。我咬緊牙關默默忍受,心想拜師學藝最初都是如此。"他接著說: "每天都是看顧孩子,手裡捏的不是夢寐以求扳手之類的修理工具,而是抹布。失望之餘使我幾次想收拾行李,從二樓放下繩索逃走。這時,眼前就會出現遠在故鄉的父親怒容和母親吹口琴的身影,我也只好打消離開的念頭。"

  這樣的情況大概持續了半年。某日,老闆總算說話了: "喂,小子,今天太忙了,這邊來,幫一下。"那是個大雪紛飛的日子,本田宗一郎第一次得到的工作就是修理線路斷了的底板,他忘了寒冷,往汽車底下鋪張席子就鑽了進去。當時的興奮情景久久難以忘懷。

  1923年9月,東京地區發生了大地震。大地震引發的火災也殃及亞特商會。 q陝把汽車弄出去!會開車的每人開一輛,把它們運到安全的地方去。"老闆大聲吩咐雇工們。那些都是客戶為了修理而寄放在商會裡的貴重汽車。當時汽車的零件大多是木製品,所以即使自己家燒了,也要保住車輛,這是商人特有的性格。

  本田宗一郎心裡想:太好了,平日里時時刻刻都想著能早日開車。當然,這些客戶寄放的汽車,老闆不可能交給一個小學徒來駕駛的,不過,今天就不同了。他跳上一輛正在修理的汽車,儘管動作生疏,還是把它駛上了混亂擁擠的街道,並設法把它停到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他回憶那日初次駕車的情景時,這樣說道: "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誘人的了。"

  關東大地震後,在亞特商會裡做事的十五六個修理工幾乎都回到老家,留下來的只有本田宗一郎和師兄兩人。而另一方面,由於亞特商會承接了因芝浦工廠被燒而轉來的汽車,修理任務繁重,本田宗一郎也就徹底從看管孩子的困境中解脫了出來。從那時起,他總是騎著摩托車到各處跑,上門為客戶服務,修理各種汽車。維修工作給他帶來了樂趣,使他逐漸瞭解汽車的構造及發動機的原理。他工作勤奮、聰明能幹,很快就成了一名優秀的汽車修理工。

  二、白手起家的青年
  ☆自己開辦汽車修理行

  就這樣,本田宗一郎在亞特商會學了6年的汽車修理技術,他不僅學到精湛的修車技術,而且學到了許多人生哲理。1928年,他22歲了,老闆決定讓他以同一店號回到家鄉另立門戶,開了一家亞特商會濱松分店。分店開業之初的規模,不過是本田宗一郎和小學徒兩個人而已。當時,濱松還有另外兩三家汽車修理行,汽車用戶不多,加上本田宗一郎又太年輕,所以很少有顧客上門,生意非常清淡。

  但不久,由於本田宗一郎肯鑽研技術,尤其能修理棘手的汽車故障,亞特商會濱松分店逐漸獲得了用戶的好評:"只要拿到亞特商會去,什麼樣的故障都能修複。"由此,本田宗一郎開辦的汽車修理行慢慢步上正軌。回想那時的情景,他如是說:"那年12月31日,結賬之後發現還盈餘80日元。因為開店才一年,又是22歲就賺下了這筆錢,所以很高興。我下決心要在一生中攢下1000塊錢,於是拼命工作。不管怎麼說,我很喜歡機械,手也靈巧,因此對身邊的東西常做一些修改、研究和創新,真是樂此不疲,興趣盎然。"

  進入第二年,本田宗一郎全身投入汽車的改造工作,這是應客運、貨運公司的要求,把客車的車身加以改造,可以增加兩三人的座h位,又把貨車的車身也加以改造,這也可以增載入貨量。由於亞特商會濱松分店的改造技術高明,名聲四起,名聞遐邇,鄰近地區的客戶都知盜本田宗一郎的大名。因此,只能容納四臺車的修理工廠,已無法接受更多的修理或改造車輛,便在第三年把工廠搬到占地80坪的較大廠房。

  這期間,本田宗一郎不僅搞修理,而且還搞發明創造。前面也曾提到:當時的汽車,輪圈都是木製品,而木製品易腐蝕、怕撞擊,一遇上火災,整個車輪全毀,因此木製品用於汽車極不合適。於是,本田宗一郎開始琢磨用金屬來製造輪圈,終於發明瞭可以防火的金屬輪圈。1931年,這項發明取得了專利,其產品在博覽會上展出後深受好評,除了在國內銷售外,還出口到印度,可謂生意興隆。這是本田宗一郎首次進入創造世界,這也是他所擁有的100多項專利中的第一項。曾經下決心一生要攢下1000塊錢的本田宗一郎,經過這番努力,在他25歲時,每月所賺到的錢,就比這多出許多了。

  1933年,本田宗一郎27歲時,與一位美麗賢淑的退職官吏的女兒、小學教師阿幸姑娘結婚。兩人結婚後,夫人就成了本田宗一郎基礎修養或者說是有關社會學方面的家庭教師。正因為有這位賢內助的支持與幫助,才有後來的本田宗一郎。

  ☆成了名副其實的老闆

  1934年,成家不久的本田宗一郎創立了一家東海精機公司,成了名副其實的老闆。

  1937年7月,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當時的世界局勢很不穩定。本田宗一郎眼看修理進口車輛的事業前程黯淡。在修理業務紅火的時候。毅然決定把業務從修理轉向製造,並選中了戰時和平常時期都有用的活塞環作為他的研製開發產品。轉向製造業。這意味著他在事業上的一大轉機,這是大突破,是向製造業邁進的第一步。

  由於本田宗一郎上完高小就當了學徒工,修理行也沒有學到冶金技術,於是他以旁聽生的名義到濱松高等工業學校重新學習。年屆30歲的本田宗一郎。已成家立業,是擁有員工50餘人的老闆,卻穿起學生服來當了一名旁聽生。雖說是旁聽生,不但要交學費,也要參加考試,更不能缺課,天天要上學。這樣的學習生活持續了兩年。本田宗一郎一邊學習知識,一邊繼續研究。一開始,活塞環攻關幾乎沒有什麼進展,他的第一個主顧是正在試製汽車的豐田公司。豐田公司試用了本田宗一郎的50只活塞環,只留用了3只,其餘都退貨。本田宗一郎日以繼夜地在爐前反覆試驗,產品質量終於有了提高。不久活塞環終於研製成功了,本田宗一郎製造的活塞環被用到了著名的"奧斯卡"轟炸機上。接著,他又進一步採用自動切削機,使生產一架飛機螺旋槳上所需活塞環的時間從一星期降到半個小時。自此,東海精機公司蓬勃發展,成為中島飛機公司(富士重工的前身)和豐田汽車公司的下游廠商,豐田汽車公司也入了股。到了1945年,公司員工已達數千人。至少在濱松地方,本田宗一郎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年輕企業家

  1945年,日本中部地區發生地震,本田宗一郎的工廠--東海精機公司,同別的工廠一樣,機器遭受了巨大的損壞。接踵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日本戰敗了,社會一片混亂,幾乎所有的物質都受到管制,很難搞到需要的物資。本田宗一郎感到日本的前途渺茫,便把發展順利的東海精機公司全部賣給了豐田汽車公司,售價為45萬日元。對於當時的情況,本田宗一郎是這樣說的: "我認為,那種時候做生意是做不出什麼名堂來的。因此,接下來的一年裡,我什麼事也沒做。"

  ☆本田企業的誕生

  本田宗一郎在家呆了一年,他看到剛剛脫離戰爭後日本的衣料十分缺乏,於1946年成立了"本田技術研究所",最初以製造紡織機械為目標,但因資金不足,就放棄了開發大型紡織機械。本田宗一郎轉而致力於研製機動自行車,即設法在自行車上安裝小型引擎。他想到了戰時散落在各地的軍用通訊機,若把那上面的引擎裝到自行車上會是什麼樣子?他低價收購這些小引擎,將它們裝到自行車上,沒想到推出後,這個俗稱"叭嗒叭嗒"的自行車銷售量很大,成為當時的熱門商品。在這種"叭嗒叭嗒"自行車發售之初,許多人都懷疑:"汽油不足的時代,會有人騎這種機動自行車嗎?"本田宗一郎的考慮卻相反:汽油不足,正需要這種用汽油少的機動自行車,因為即使藥房裡賣的揮髮油,也能讓它發動。

  這種"叭嗒叭嗒"自行車發售的第一個月銷售量只有二三百輛,不久即上升到1000輛。 "本田技研"正是靠"叭嗒叭嗒"自行車的成功,為日後跨進世界行列奠定了基礎。很快那些舊引擎都用完了,本田宗一郎就獨立開發小型引擎,不久他成功開發並生產了小型引擎--本田50CCA型馬達。

  1948年9月,本田宗一郎以100萬日元的資金,成立了"本田技研工業公司"(股份公司)。他以這種A型馬達為基礎,經過不斷改良,1949年8月成功開發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D型馬達。D型馬達雖然屬於二行程98CC的小型馬達,卻相當於三匹馬力。裝上這種新型馬達,1949年8月,集本田公司全體員工智慧的第一輛輕型摩托車的試製工作終於完成了。該車被命名為"理想號",寓意是"以速度寄托自己的理想"。這是從機動自行車到摩托車的一次質的飛躍,也是本田公司發展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田宗一郎著手開發D型馬達之際,因需要製圖人才,公司聘用了當時剛從濱松高等工業學校畢業的河島喜好。1949年, "夢想號"摩托車開發成功後,本田宗一郎又遇到了終生搭檔藤澤武夫。本田宗一郎在藤澤武夫和河島喜好兩員大將的協助下,潛心研究摩托車,並一舉獲得了成功,先後研製了"理想"、"佳普"、"奔利"及小型"天使"等多種型號的摩托車。

  1950年,本田宗一郎設立東京營業所,作為打入東京市場的基地,併在東京地區的上十條建造了裝配廠。1952年,本田宗一郎將資本額增加到1500 萬日元,並將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總部遷移到東京,本田宗一郎重新回到了闊別24年的東京,他把全家都搬來了。、同年,本田宗一郎的150件專利權受到社會的好評,以最年輕的46歲榮獲"藍綬褒章",併列席皇宮的招待會,親王問他: "發明是很辛苦的事吧??'他回答說:"一見鐘情。千里之遙僅值一里。"

  1954年1月,本田宗一郎創辦的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的股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旋即成為熱門股。本田技研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日本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公司,"本田現象"一時轟動了全日本,被產業界視為奇跡。有"經營之神"之稱的松下電器松下幸之助,屈尊就教,來到本田的東京工廠參觀學習。

  ☆頑強渡過難關

  正當本田宗一郎雄心勃勃、想成為世界摩托車王之際,1954年遭受了巨大的打擊。首先是資金周轉出現了困難。隨著新建、擴建工廠,本田宗一郎大量購進了機器設備,但貨款支付發生了困難。當時公司的資本額為6000萬日元,而投資在進口設備上的資金競達4.5億日元以上,不難看出這筆資金之龐大。在年初的每一天,公司都有可能倒閉,由於藤澤武夫的努力,公司總算度過了這一難關。緊接著第二次危機, "佳普"車銷售量大幅度下降。 "佳普"車是自行車後輪裝上一個輔助發動機的機動自行車。主體是自行車,不耐用,發動機越好,車子耐久性越差。由於"佳普"車存在的問題反映出來,於是殃及"夢想"、"奔利"、"天使"等的銷量,真可謂四面楚歌,公司的主要產品都不約而同接連跌價。

  公司瀕臨破產倒閉,本田宗一郎夜以繼日改進產品的性能,提高產品的質量。通過分析估計出問題發生在發動機的汽化器上,本田宗一郎反覆精心研究汽化器,最後終於成功地研製出了高功率發動機的汽化器。後來,本田宗一郎回憶說:"當時,被一種可怕的氣氛所困擾,即公司將會破產倒閉!"在這樣的逆境中,本田宗一郎沒有喪失信心和勇氣,沒有分散註意力。可以說,越是身處逆境。他驚人的信念、氣概和毅力越能充分地表現出1948年,宗一郎與他一生事業的得力伙伴藤澤武夫(左)合影來。由於經受了挫折的考驗和痛苦的磨煉,本田宗一郎終於站到了騰飛的起跑線上。

  就這樣,在本田宗一郎的領導下,公司上下一心,剋服危機的努力和複原期雖因通貨膨脹多少有些延誤,但最後還是大功告成。大約自1955年6月起,本田技研工業公司便重振雄風,走向輝煌的未來。

  三、汽車王國的奇才
  ☆成為世界摩托車大王

  1954年,本田宗一郎到歐洲考察摩托車工業,看到那裡的摩托車工業的發展,他受到了很大的震動,認為自己雖然在本國取得一些成績,但與歐洲相比,相差甚遠。回國後,他參看許多資料,反覆進行對比,併到車間向工人征求意見。1958年,本田公司生產出了第一輛新穎的c一100型摩托車,這是一種新型的摩托車,超過了世界水平。從此以後,本田公司快速發展。

  本田宗一郎雄心勃勃,一直想成為世界摩托車大王。1954年,就在公司被倒閉的陰影所籠罩時,本田宗一郎卻宣佈了一個令公司上下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決定:他要參加在英國馬恩島舉行的世界著名摩托車大賽。為此,本田宗一郎寫下瞭如此"狂人宣言": "我們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天生的鬥志不允許我們這樣苟且地經營。我們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的使命在於給日本企業界以啟蒙。我在這裡宣佈我的決心,與諸君共同宣誓,為參加T·T摩托車大賽並奪取勝利,我們將殫精竭慮,銳意創新!"他將自己的產品拿到世界最高級的摩托車競賽中角逐,從中瞭解競爭者哪方面具有優勢,哪方面處於劣勢,然後再進行創造革新。在1959年世界摩托車大賽--T。T大賽上,本田的產品囊括了250CC級摩托車比賽的前五名。從此以後,各種摩托車比賽的獎盃都被本田產品捧走。

  1959年,本田宗一郎的年收入已達到4000萬日元,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的市值也達到20億日元。從此他躋身於日本"億萬長者"(富豪)排行榜的前茅。1960年,本田技研的總公司搬到東京火車站前八重洲口,這是自行建設的辦公大樓,資本額也增加為66.4億,成為一家大企業。本田宗一郎的年收入達到1.18億,日元,在當年日本的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8位。

  1960年,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生產的摩托車突破了149萬輛的記錄,出口6萬輛,居世界第一,終於成為世界一流的摩托車公司。1965年,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在日本國內204家機車廠商中脫穎而出,奪取了日本第一和世界第一的摩托車廠商稱號。本田宗一郎成了促使摩托車業成為年銷售收入達30億美元的行業偶像。他富有創意的設計和推銷方式是使摩托車業發生根本變化的催化劑。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在產品上始終處於領先地位,從而改變了摩托車業,併在摩托車業占據優勢地位,無論在當時還是在以後,沒有另一家公司能與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媲美。如今,本田技研工業公司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商,在全世界摩托車的銷量中,每4輛當中就有1輛是本田摩托車。

  ☆向汽車業進軍

  在確保摩托車業的龍頭大哥的地位之後,精力充沛和雄心勃勃的本田宗一郎決定進入汽車市場。他再三考慮,決定採取以製造賽車為主的策略。

  製造汽車的最大障礙來自日本政府的通產省,通產省打算把日本10家左右的汽車大廠分為生產大型車、小型車和特種車的三個集團,因此不允許再有新廠家加人進來。通產省對本田宗一郎說,日本不需要又一個汽車生產商。本田宗一郎對通產省的無端干涉深感氣惱,大發雷霆地說: "政府工作人員本應該以維護公共利益為天職,可一提起這些人來,他們簡直成了人們開拓新事業的障礙。"他又說: "假如沒有通產省,我會比現在更成功......通產省造不出車,卻能制服我們。"

  20世紀60年代後期,本田宗一郎又一鼓作氣,開始向輕型汽車的方向進軍。

  本田宗一郎以他的獨特方式無視通產省官員的勸阻,就像他當初無視所有預言他一開始就會失敗的行業專家們一樣。1970年,本田宗一郎成功地打人了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自沃爾特·克萊斯勒於1925年成功地進入投資巨大、困難重重的汽車市場以來,還沒有人取得像本田宗一郎這樣的成就。在克萊斯勒公司講人市場之後和本田公司進入汽車市場之前的歲月里,不少於10家公司在試圖進入汽車市場時碰得頭破血流。本田宗一郎不僅成功地進入了汽車市場,還戰勝了在他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

  1972年10月,經過本田宗一郎與公司技術人員的反覆研製,成功開發了符合法律要求的低公害發動機--這就是CVCC發動機。本田公司的成功,比 GM福特、豐田和日產等超一流廠家均搶先了一步,本田汽車的優點已引起國外人士的註目。以美國為銷售中心的汽車出口額大幅度增長,銷售額僅次於豐田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

  屢次衝擊賽車大賽均告失敗的本田宗一郎,終於在1986年9月21日實現了。本田公司製造的賽車在賽車運動的最高領域--汽車速度賽一級方程式大賽 (F1)上擊敗所有對手,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想起當時的情形,本田宗一郎說道: "明明是造摩托車的,卻要去參加汽車賽,真是個混蛋,簡直瘋了!當時,周圍的人都這麼說。我拚命乾,拚命乾,產品總算有了眉目,然後成熟,一直發展到現在這一步。說實話,當初如果不是朝著努力,就不會有今天。"到了80年代,本田公司已成為日本第三大汽車製造商,而到80年代末,它已成為世界上的第三大汽車製造商。與此同時,本田宗一郎的接班人河島喜好奉行他的"經營要面向世界"的基本方針,決定到美國建廠生產本田汽車。本田公司在美國生產的本田一阿科德牌汽車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成了美國的最暢銷的汽車,並使本田宗一郎成為第一位進入美國汽車名人堂的日本企業家。

  ☆永遠擁有夢想與年輕

  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在1955年成立當初,立下了幾條基本方針:"

  1.永遠擁有夢想與年輕;

  2.尊重理論、構想與時間;

  3.熱愛工作,保持工作場所的明快節奏;

  4.建立諧調的工作流程

  5.牢記不間斷地研究。"這些基本方針中,看不見古時傳下來的那些善感的字眼,也絲毫不帶"和為貴"之類舊時代的感傷主義的色彩,而是充滿著與時俱進的精神和活力。公司座右銘頭條所揭示的"夢想與年輕",即使在今日更新換代的本田公司內部,依然被保持著。

  在本田公司獲得飛速發展的1961年,本田宗一郎就許下諾言:"我將提名公司中最優秀的人選充當我的繼承人,如果沒有合適的,外國人也行。因為一家世襲經營的公司大體上都是要破產的,你就走著瞧吧。"1973年9月24日,本田公司舉行創業25周年紀念活動,就在這一天,本田宗一郎履行諾言,辭去了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董事長一職,就任公司最高顧問。他把公司最高領導的寶座讓給45歲的河島喜好後,。自己駕駛著汽車開始雲游全國,花了一年半時間,一一尋訪了本田公司旗下的工廠、所有經營本田公司汽車的經銷商和修理廠,約有700個定點。

  1974年,本田宗一郎"忍痛割愛",讓創業功臣、歷盡滄桑的弟弟本田弁一郎從公司常務董事的位置上退下來,離開了公司。他擔心自己引退之後,周圍的人們就會儘力推薦弟弟擔任下一任董事長,本田公司不知不覺中仍會成為同宗經營的家族公司。基於同樣的理由,本田宗一郎當然堅決不讓兒子進入本田公司。

  本田宗一郎把世界性大企業拱手交給毫無血緣關係的外人,這在日本企業史上被傳為佳話。也是富有遠見的創舉。本田宗一郎常說,本田公司不是本田家族的, "企業乃社會產物"。在不少公司的領導人挖空心思把親屬往公司內安插的時候,本田宗一郎卻表現出了創業家所特有的驚人氣魄,不是任人惟親,而是任人惟賢。

  ☆最高的榮譽

  本田宗一郎從本田技研總公司的最高領導人的寶座下來後,過著擔任公務和榮譽職務的的生活。本田宗一郎一生擁有470種發明和150多項專利權。他的財產,以本田技研的股票、土地為中心,最保守的估計約近千億日元之多,是名副其實的大富豪。1983年,本田宗--f11j辭去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的董事職務,割斷了與本田公司的最後一點聯繫。

  在本田宗一郎退出江湖的歲月里,世上多種榮譽隨著本田技研總公司的發展,源源而來,其中犖犖大者如下。

  本田宗一郎擔任的公務主要有:1974年,就任總理府物價問題懇談會委員;1975年,就任總理府公務員問題懇談會委員,就任運輸省國鐵再建問題懇談會委員;1976年,就任東京商工會議所工業部會長;1978年,就任日本職業高爾夫球名譽顧問;1982年,就任日本工商聯盟副會長;1983年,就任東京都情報公開懇談會委員;1986年,就任通商省航空機工業審議會臨時委員,等等。

  本田宗一郎獲得的榮譽主要有:1978年,榮獲義大利總理產業獎;1979年,榮獲比利時頒發的王冠勛章;1980年,榮獲瑞典頒發的北極星勛章;1981年,榮獲日本頒發的一等瑞寶勛章;1984年,榮獲法國頒發的勛章;1991年,榮獲美國汽車工業協會頒發的特別獎,等等。

  此外,本田宗一郎還曾獲得美國密執安技術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以及哈佛大學名譽博士。其中,1989年本田宗一郎的塑像列入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的"汽車殿堂",是他一生最高的榮譽。因為能進入這個殿堂的日本人只有本田宗一郎一人,並且他的塑像與"汽車大王"福特並肩同列在殿堂里,讓全世界愛好汽車的人瞻仰,這是他生前的光榮,也是死後名垂青史的恆久紀念。

  本田宗一郎晚年,他的肝臟病和糖尿病併發,直到去世為止,這兩種病一直纏身。1991年8月5日,本田宗一郎在東京與世長辭,終年85歲。

  斯人已逝,其功永垂。

創新是成功致富的源泉

  本田宗一郎是一位從"二"次大戰I拊經濟廢墟中走出來的有代表陛的成功者,一名令全世界摩托車、汽車製造者同行望而生畏的勁敵。他既是一位卓越的技術專家,又是一位膽識過人的創業家和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同時還是一位實幹家和冒險家。他信奉的人生哲學就是"拼搏與挑戰",他成功致富的經驗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第一個成功致富的經驗是:技術創新

  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綜合化趨勢中,人們意識到完成"代替性技術"的發明越來越困難了,而集中已有的各家技術創造新產品是一條發展工業的惟一齣路。本田宗一郎的創業成功,就是能夠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別人的智慧融合起來,從而達到自己的奮鬥目標。他於1952年到世界各地參觀考察、博採眾長,回來後悉心對各國的先進樣品鑽研了兩年,集中各種樣品的優點,然後向全公司員工宣佈:"本田要吸納萬國之長,不步他人後塵,要創世界第一技術水準。"全公司上下,為實現這一目標,致力於技術的研究和開發。1954年參加了世界摩托車T·T大賽,這次大賽雖未奪取好成績,但起到了火力偵察的試探作用。1959年本田公司再次參加T·T大賽,獲得了第6名。到了1961年,本田公司的產品質量更上一層樓,當年的T·T競賽中,在125CC級和250CC級的競賽項目里,囊括了第1名至第5名,可說獲得了全面大勝利。從此,本田摩托車名聲大噪。本田宗一郎也因此被稱之為"當代著名技術專家"、"日本摩托車之父"。

  本田宗一郎進入了汽車行業以後,同樣以一項又一項的創造發明聞名於世。(1)"FF方式"的前輪驅動方式的發明。 "FF方式"的前輪驅動方式,現在已成為每一家汽車製造廠商的常識,但在當初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2)獨創的本田喜美箱型汽車。本田公司推出喜美箱型汽車的成功,豐田、日產、三菱等日本汽車廠商一窩蜂地模仿起來了,今日箱型汽車已成為小型汽車的標準體型。(3)360CC輕型汽車的AT車的發明。AT車就是自排汽車,本田公司製造的360CC輕型小汽車就是全自動的AT車。靠這項發明,本田公司成為業界之雄,輕量小型的AT車今天便成為本田汽車的代名詞。(4)低公害的CVCC引擎發明成功。作為降低有害廢氣排放的對策,各家廠商都在研究開發利用觸媒凈化的引擎時,本田公司就率先開發出來CVCC的低公害引擎,使得日美各家廠商不得不向他購買專利權,模仿CVCC方式製造引擎。(5)N360輕型汽車的獨家製造。1967年,本田公司推出的N360輕型汽車,這是本田公司正式走人生產汽車的第一步。N360,是360CC、31馬力、前輪驅動方式,定價31萬日元。這種超低價的大眾車受到日本消費者的歡迎,改變了向來認為汽車高不可攀的形象。後來,又推出NSX型,本田公司的技術日新月異,一直領先同業,每次都以嶄新的姿態出現。

  第二個成功致富的經驗是:經營創新

  本田宗一郎不僅重視技術創新,而且重視經營創新。他除了有一家技術研究所,還設立了一家營業研究所--本田營研,專門研究獨特的行銷方式,亦即不採用一般汽車廠商的"業販方式"(同業之間的買賣,亦即上游與下游的方式),而採用"直販方式"(直銷至摩托車店、汽車店)。這可以說是本田公司在經營方面的獨創性和創造性。

  本lit公司參加國際競賽也是為了擴大銷售自己的產品,本田宗一郎不隱瞞這個意圖,公開提出"本田的理想是以全世界為目標",並教育全公司所有員工要為此巨集大的抱負而奮鬥。本著這個目標,本田公司決定首先開發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美國,將暢銷的車型作為主攻的有力武器,大做廣告,開拓分銷渠道,亮出本田機車在國際T'T競賽的名聲,併在那裡設立"美國本田"公司,結果很快打開了美國市場。之後又以"世界的本田"品牌形象向歐洲市場進軍,也取得了可觀的銷售量。

  第三個成功致富的經驗是:人才創新

  本田宗一郎極為註重招攬各方面的優秀人才,這是本田公司始終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原因。他特別用心於發現、培養和使用年輕人才,甚至從年輕人身上去發現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年輕人學習,即使這個年輕人比自己年輕得多。他風趣地說: "我只有小學文化程度,我不用擔心向別人討教有失體面。"他在美國設廠生產時,千方百計把當地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招聘進廠,然後把他們送到日本的本田廠進行一個半月至三個月的訓練,使他們熟悉本田的生產標準和管理程式。結果,這些美國人也可以生產出同樣水準的汽車。他對在職員工的職業培訓十分嚴格,任何人上崗前要進行崗位訓練,獲得合格證才能上崗工作。公司里設有研究所,每年支出大批經費讓科研人員和設計人員進行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究開發,並鼓勵公司員工提合理化建議,凡是被採納的好建議,可視效益多少發給重獎。在這麼一種人人動腦筋、出謀獻策的工作氣氛里,人才不斷涌現,有力地促進了公司的生產和經營的發展。

  本田宗一郎還非常重視企業領導班子的年輕化和專業化,1973年他辭去了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董事長一職,就任公司最高顧問,把公司最高領導的寶座讓給 45歲的河島喜好。他不把社長的位置讓給自己的兒子,甚至連他的弟弟也與他同時引退。這種做法,在日本的其他公司不要說找不到第二家,連美國的公司也是罕見。

  第四個成功致富的經驗是:觀念創新

  20世紀70年代初期,世界各國紛紛仿效美國制定了限制汽車排放廢氣的法律。這對各大汽車生產廠家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本田宗一郎敏銳地感覺到,這也許是本田公司超越強勁對手的一次機會。當時,本田宗一郎剛剛進入汽車行業,他立即全身心投人攻剋汽車製造業的最薄弱環節--由美國政府實施的限制汽車廢氣排放法。因為這個法律由美國議員馬基斯首先提出,故而被稱為《馬基斯法》。要符合《馬基斯法》的規定,關鍵在於開發出排放清潔尾氣的汽車發動機。可是,世界汽車業的巨頭,沒有一個能解決這個重大問題。本田宗一郎說: ':汽車業的廠家今後能否生存下去,關鍵在於能否研製、開發出這種新型發動機。"在公司開發新型發動機動員大會上,他對研製人員說: "只有開發出低公害的汽車發動機,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才能取得與老牌汽車廠家並駕齊驅的機會。"本田宗一郎親l臨第一線,與年輕的研究人員一起收集資料,查閱文獻,經過反覆研製,最終於1972年10月成功地開發出符合《馬基斯法》規定值的低公害發動機--CVcC發動機。本田公司的成功,比福特、豐田、日產等超一流廠家均搶先了一步,他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評價。而且,由於CVCC發動機具有非常好的社會效益,公司在銷售方面也就獲得了非常客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成功,使本田宗一郎受益匪淺,他總結到: "這次的成功,不是企業間競爭的成功,而是一種神聖的社會責任感的成功。它使我為之驚嘆,一種新的價值觀,有關企業和社會之間的聯繫等一系列問題的新感覺和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新的經營觀念已經完全形成。需要我們具備這種新的經營觀念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

  第五個成功致富的經驗是:不斷創新

  在創新領域,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專心致志和堅持不懈,才能剋服在通往任何目標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危機和障礙。本田宗一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修理汽車到生產摩托車,從生產摩托車到生產汽車,他一直不斷探索和不斷創新。本田宗一郎深有體會地說: "創業家必須主動確定未必可能實現的目標,並樂意遭受失敗。"

  "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成功!"--偉大的創新家,從美國的愛迪生到日本的本田宗一郎,無一不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愛迪生強調指出,創造力依據的是 99%的努力和1%的靈感。本田宗一郎贊同愛迪生的觀點,認為他的成功來自他的"失敗"。他認為,一連串的"失敗"乃是不斷嘗試錯誤的探索性試驗,是成功的創新所必需的。他說: "我從自己的經驗中體會到,創造發明不是異想天開,而是走投無路、迫不得已時的智慧結晶。"這種經歷一次又一次失敗而絕不放棄的不屈不撓態度,是本田宗一郎成功致富的重要法寶。

本田宗一郎經營語錄

  ☆青春易逝,不用實在可惜

  "人生的青春,逝去就不再來了。""年輕有為"是指能夠珍重青春的人,如果青年時代無所作為,那就是"年輕無為",這實在很可惜。

  青春本身就是無量的寶藏,具有偉大的價值。青年人應該利用青春的特權,多做一些事情。即使做不成功也不要緊,至少也會換來一點失敗的教訓。

  青春一縱即逝,不用它實在很可惜。☆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我在30歲的時候,還在當老學生。當時我已經是一家工廠的經營者,這家公司有50個工人,我是社長。那時候,我去拜托濱松工業專科學校的校長,他同意收我當旁聽生,從高工一年級學起,天天上學,為的是想學一點工科的理論課程。學校一放學,就回到自己的工廠工作,邊學習邊工作,每天忙得不得了。通常都工作到三更半夜,不眠不休。

  人的一生離不開學習。要想進步就不能離開學習,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公司不要用關係進來的人

  靠關係或請人介紹,這種人我公司絕對不錄用。原因很簡單,靠關係進來的人沒有一個是有才能的人,真正有才能的人要靠自己的力量進來。請人介紹更是不可靠,尤其請國會議員介紹進來的人,我沒有發現過有一個是可用的人才。

  我從來不過問公司的人事問題,也不擔任新進人員的考試委員,因為我對"人社考試"一直抱著懷疑。何以在學校念了三四年的畢業生,能在一二小時的考試過程中就把他的能力考出來?再說,即使新進人員考試合格,他的能力也只不過考試委員的水平而已,我看沒有什麼了不起。

  ☆絕對不允許公私混淆

  我一生從來沒有用過公司的錢,雖然我是這家公司的社長。不但如此,我也禁止公司的高級人員使用公費做接待工作。用接待來做生意,是最沒出息的做法。

  我把公司的公車廢止了,不讓高級人員坐公司的轎車上班。我自己也是開私家車上班,連汽油也是用自己的錢買。不但如此,我最看不起有些公司,讓公司的社長夫人坐公司的車去看戲、去百貨店購貨、去參加宴會,甚至讓社長的小孩也坐公家車去上學。有些社長把公司的公家車司機叫來為社長夫人或小孩開車,簡直不合道理,這是公私混淆,假公濟私,萬萬行不得。

  ☆工作是為自己工作。不是為別人工作

  公司職員遇到社長不必起立敬禮,他只要拼命地工作,就是對社長的最高敬意。虛禮無用,工作要緊。

  工作是為自己工作,不是為別人工作。所以說,有人認為他是為公司工作,這就不對了。因為能為自己工作,而在工作上找到樂趣,這就是他本人的幸福,也是公司的幸福。有人為工作而工作,不是為自己的幸福而工作,世界上沒有比這種工作更無聊的事了。

  ☆窮苦出身,才會更加努力

  在貧窮家庭出生,不要以為是可恥的。也不要因為家境窮苦,無法上比較高級的學校而悲觀。反而要為出生在貧苦家庭而自傲,因為出生在貧苦家庭,這是給你一個努力的機會。由於出身窮苦,自己想從窮苦中解脫出來,自然會比人家多加一倍努力。努力的結果,絕對會帶來比較富裕的人生。成功的人物,大多出身貧苦的。

  ☆成功的秘訣在於永不模仿別人

  我成功的全部秘訣,就在於永不模仿別人,永遠立志創造出別人從沒有過的高質量產品,正是這樣不懈的努力,才走上了汽車產業的顛峰。

  我討厭模仿。所以我們公司是以我們自己的做法去探索的,為此我們也吃盡了苦頭。雖然趕超他們之前我們花了不少時間,但是,在趕超之後,我們技術上的領先就形成了彼此之間的差距。我們從一開始就選定了艱苦奮鬥的方向,所以是先苦後甜。模仿只圖一時的舒服,日後就會叫苦不迭。作為一個科研人員,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是尤為關鍵的。我現在還是這樣想的,模仿一次,就會永遠模仿下去。

  ☆模仿是先樂後苦。創造是先苦後樂

  模仿,就是把人家的研究成果據為己有,製造出一模一樣的商品。雖然模仿得真似乎很不容易,但是世界上沒有比模仿更加快樂的事情。能把它模仿成功,不是很快樂嗎?

  話雖如此,模仿是先樂後苦。因為一旦嘗到了這個滋味後便欲罷不能,只要有一次模仿成功便不想自己創造了。這樣,不想自己創造而專事模仿,永遠走在人家的後面,世界上還有比這種事更痛苦的嗎?無法超越人家,或製造出人家要向你模仿的東西,怎麼會快樂呢?

  可是,創造就不同了,是先苦後樂。創造是一件非常艱苦的工作,有99次失敗才會有一次成功。在創造的過程中,時間、金錢、精力、創意、工夫等都不可或缺,並且這幾項因素又不一定能保證最後會給你帶來成功。

  話雖如此,一旦創造成功了,其快樂是無與倫比的,並且創造會給你帶來永遠的快樂,不會是短期的。所以說,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先苦而後樂,何樂不為?

  ☆失敗也是好事

  人沒有刺激就不會進步。當一個人身處逆境、走投無路時,智慧就顯得尤為寶貴。發明的最好條件是吃苦耐勞,是親身體會痛苦。經受的痛苦與獲得的榮譽往往成正比。如果說有了榮譽就沒有痛苦,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失敗也是好事,一個沒有經歷過失敗,一帆風順就把問題解決了的人和一個經受10次失敗才獲得成功的人,他們如果是同齡人,要我選擇的話,我就要經歷過失敗的那一個。同一年齡,經受過失敗的人能吃苦耐勞,因為這些痛苦的經歷可成為一股力量,成為人生飛躍的基礎。

  ☆我對他人的"失敗談"特別感興趣

  什麼是"失敗談"?就是談一些失敗的經驗。什麼是"成功談"?就是專談他的成功史。我不喜歡聽人家的成功史,因為他人的成功不一定對我有幫助,可是他人的失敗可以作為他山之石,拿來攻玉。所以,我對他人的成功不感興趣,反而對他人的失敗特別有興趣。

  一個沒有失敗過的人,實在很可憐。我認為人不經失敗就不會長智,更無成長可言。人都是從失敗中,記住了失敗的經驗,然後檢討為什麼會失敗。反省失敗的原因,雖說經歷了一次的失敗,卻會帶來長期的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一點都不假。

  聽聽人家的"失敗談",便可叫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因為能夠避免犯錯,才有成功的希望。至於聽人家的"成功談",他人的成功肯定有他人的條件,他人的條件不一定和你的條件一致,聽這些"成功談"對自己毫無幫助,所以我就不喜歡去聽,原因就在這裡。

  ☆培養年輕人,必須讓他們不斷地工作

  我們年輕時,常被老一輩的人說志氣,現在我絕不會說這樣的話。我年輕時,飛機性能還沒像現在這麼好,如今只要花10個小時就能到美國。時代在進步,年輕人也在進步。若沒有年輕人的進步,這個世界就會倒退。所以年輕人的智慧永遠是進步的。由此,為培養年輕人,必須讓他們不斷地工作,讓他們打開第六感之門。我的工作重點就在於此。

  ☆石頭就是石頭。金子就是金子

  公司里每一個人都毫無保留,完全暴露自己的優缺點,是一件好事。石頭就是石頭,金子就是金子。教練要儘量掌握運動員的特點,並使之得到充分發揮,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合理安排。那樣,石頭也罷,金子也罷,統統都會成為真正有用處的東西。

  ☆機械靠燃料。經營靠哲學

  我是搞機械出身的,知道機械這種東西,只要有燃料和潤滑油便能使它運轉。同樣地,經營企業也要有一套哲學,沒有哲學的人來搞經營肯定會失敗。誰會在沒有哲學的人底下工作呢?

  有正確的思想和哲學,便可保證企業會永存不亡。沒有正確的思想和哲學,企業就危險了,一發生挫折便會失去方向。就好像機械缺了燃料和潤滑油,就不能動了。

  什麼是企業的正確哲學?企業若把賺錢作為經營思想,這個企業保證不會長久安定與成長。把企業作為"私產"來經營,這個經營哲學也是不對的;誰會保證第二代或第三代人不出個惡妻孽子、低能子孫?

  企業的存續是對社會有貢獻才會萬代長青,把企業看做公家的事業來經營,經營者就不會以私害公。有了正確的企業經營哲學,難道這家企業還會中途失速(發生故障)嗎?

  ☆我把公司名稱叫"本田"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

  "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和"本田技術研究所",這兩家公司都是用我的"姓"取名,這樣的做法是我一生感到後悔不及的愚舉,於今覺得非常遺憾。

  為什麼呢?這違背了我的哲學。我一直認為公司是大眾的公司,是天下人的"公器",並非我一人的公司,不能把公司作為"私器"。因為公司用我的"姓"取名,便會引起誤會,大家會認為我把公司"私物化",是一個獨裁的經營者。實際上,我連我的兒子都不讓他進入公司做事,要他自己去開一家叫"無限"的公司。並且,我在十幾年前已把本田技研工業和本田技術交給別人去經營,現在的社長叫久米,前任社長叫河島,這兩位社長都不姓本田。

  有一次,鈴鹿市長要求我把鈴鹿市改名為本田市,他所持的理由是:本田技研在鈴鹿市有大型的鈴鹿賽車場,又有幾家鈴鹿工廠,幾乎全市的市民都靠本田吃飯,因為市民的一半以上都是本田的員工與家屬。豐田汽車的根據地叫豐田市,日立製作的發祥地叫日立市,那麼本田技研所在地鈴鹿市也應該改名叫本田市才對。鈴鹿市長的建議,初聽之下很有道理,可是卻被我拒絕了,因為這是違背我的哲學的。我已經為公司的取名感到後悔,不能再犯一次錯誤,否則我會死無葬身之地了。

品茶談富豪

  那位先生(本田宗一郎)真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從不考慮買賣的得失,一味地創新和發明,即使你說這件事是否可緩一緩,他也只是說"知道了,知道了",但從不停止他的發明創造。

  --日本企業家石田退三

他(本田宗一郎)對任何事物都不曾考慮過"不可能"三個字。他為了剋服戰爭期間物資不足的困難,曾在自己工廠的一角自製水泥和石灰。更有甚者,據說他還自己動手製成了玻璃板。撇開那種做法的利害得失,這不正是向各種不可能因素挑戰,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極好的例子嗎?

  --日本企業家川上嘉市

戰後,日本的經營者中,要數真正創造出財富來的人,只有索尼公司井深大和本田技研的本田宗一郎了。其他皆非個人所創造,而是整體組織創造出的。

  --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長五島升

  本田宗一郎是自亨利·福特之後世界上最有才氣、最成功的機械工程企業家。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美國汽車推銷商喬治·吉爾德

本田的設計之精良,幾乎像是一塊寶石手錶,令每一位我與之交談過的工程師吃驚。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在試著拆裝本田機械時,坦白說,因其構造實在太完美,令我們深感惶恐。那機械做得簡直跟手錶一樣精密,且完全沒有模仿的痕跡,是一種根據偉大的構思而獨創的機械。

  --英國《每日鏡報》

上一節:松下幸之助:從小學徒到日本"經營之神"   總書目:《苦難是金:從一貧如洗到億萬富豪》  下一節:鄭周永:從農夫之子到企業巨子 __NOKEYWORD__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苦難是金:從一貧如洗到億萬富豪》 (本田宗一郎)"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