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弱連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弱連接(Weak Ties)

目錄

什麼是弱連接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溝通互動的頻率來看,可以簡單劃分為強連接和弱連接。

  強連接最有可能的是你目前工作的搭檔,事業的伙伴,合作的客戶,生活和工作上互動的機會很多。弱連接範圍更廣,同學、朋友、親友等等都有可能,就是溝通和互動的機會較少,更多的是由於個人的時間、經驗和溝通機會造成的。可以簡單的概括個人大概有150個聯繫人,其中強連接約30個,弱連接約120個。

弱連接理論的發現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晚期,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生Mark Granovetter通過尋訪麻省牛頓鎮的居民如何找工作來探索社會網路。他非常驚訝地發現那些緊密的朋友反倒沒有那些弱連接的關係更能夠發揮作用。事實上,緊密的朋友根本幫不上忙。

  Granovetter描述弱連接的論文被當年的《美國社會學評論》據之門外而無人問津,直到多年之後才得到認可,並被認為是現代社會學最有影響的論文之一。正是弱連接才使新的主意從外部世界傳輸過來。

  弱連接理論由美國社會學家馬克·格拉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於1974年提出。格蘭諾維特指出:在傳統社會,每個人接觸最頻繁的是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同事……這是一種十分穩定的然而傳播範圍有限的社會認知,這是一種“強連接” (Strong Ties)現象;同時,還存在另外一類相對於前一種社會關係更為廣泛的,然而卻是膚淺的社會認知。例如一個被人無意間被人提到或者打開收音機偶然聽到的一個人……格蘭諾維特把後者稱為“弱連接”(Weak Ties)。研究發現:其實與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關係最密切的社會關係並不是“強連接”,而常常是“弱連接”。“弱連接”雖然不如“強連接”那樣堅固(金字塔),卻有著極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傳播效率。

  Granovetter認為在探究一些網路現象時,使用弱連接(Weak Ties)的概念比使用強連接(Strong Ties)的概念來得的重要。

弱連接與強連接

  強連接關係通常代表者行動者彼此之間具有高度的互動,在某些存在的互動關係型態上較親密,因此,透過強連接所產生的訊息通常是重覆的,容易自成一個封閉的系統。網路內的成員由於具有相似的態度,高度的互動頻率通常會強化原本認知的觀點而降低了與其它觀點的融合,故認為在組織中強連接網路並不是一個可以提供創新機會的管道。

  相對於強連接關係,弱連接則較能夠在不同的團體間傳遞非重覆性的訊息,使得網路中的成員能夠增加修正原先觀點的機會。因此Burt的看法正好與Granovetter的弱連接優勢觀點相同,即聯合其它網路位置的人來減低社會結構的限制以取得結構利益。

  關於強弱連接的界定,Granovetter設計了四個指標,分別是互動時間、情感強度、親密程度以及互惠行動的內涵,但Granovetter在1973年並無明確指出用來判別強弱連接的標準。然而,後續研究學者所使用的諸多測量方法卻都已經明確地掌握了Granovetter所稱弱連接的構成本質。有的研究是將強連接視為一種互惠性或回報性的互動行為,弱連接則是非互惠性或非回報性的互動行為,而無連接則代表著無互動關係存在(Friedkin;1980),因此連接強弱的界定事實上是一種程度的區分,而在測量方面,Granovetter是用了互動的次數來測量連接的強度,另外一種測量方法則是將最近互動的次數納入考量(Lin , Dayton & Greenwald;1978)。

  很自然的,人們都會想,強連接比弱連接更有用處。而 Granovetter 調查的結果卻表現出,找尋工作的人更多的是通過那些很少見面甚至一年才可能見一次面的人那裡獲得職位的信息。總體來說,在找尋工作方面,弱連接的機會要比強連接高的多。

  雖然 Granovetter 沒有更多的證據來證明為什麼弱連接有著更重要的價值,但很幸運,他有著足夠深的洞察力

  事實上,在信息的擴散傳播方面,弱連接起著同樣的作用。一個人的親朋好友圈子裡的人可能相互認識,因此,在這樣圈子中,他人提供的交流信息總是冗餘。比如,我從這個朋友或親戚聽到的,可能早已經在另一個朋友那裡聽說了,而他們之間也都相互交談過此話題。日常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事例。

  上面提到的是比較親密的私人圈子之間。如果我們考慮到熟人,也就是那些關係不足以到私密程度的人,情況就大為不同了。他/她來自另一個不同的社交圈子。因此,他們所散播的信息源是不同的。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wdz,Hanmlate,Cabbage,Wgm0594,Dan,Zfj3000,KAER,LuyinT.

評論(共7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弱連接"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61.154.39.* 在 2009年3月11日 10:13 發表

挺有道理的,我們要關註弱連接的作用,尤其是在企業中,獲取信息不要局限在自己的部門與直接的上下級之間,還需要走出去,與其他部門進行互動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回複評論
218.22.21.* 在 2009年4月6日 16:13 發表

非常有用,感謝^_^!

回複評論
61.185.221.* 在 2009年4月25日 17:18 發表

很好啊,謝謝!!!

回複評論
222.209.206.* 在 2010年5月19日 09:20 發表

有道理,謝謝!!

回複評論
144.82.210.* 在 2014年1月6日 11:58 發表

非常好,謝謝!

回複評論
123.14.51.* 在 2014年5月30日 14:51 發表

有一個問題,強連接和弱連接的出現,主要針對不同的信息源帶來的新機會。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很多信息可以在網路中得到,部分地解決了弱連接的問題

回複評論
Forever2013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5月19日 10:06 發表

不同意某些觀點,比如,強關係存在回報性行為,而弱關係不存在。我認為恰恰相反,弱關係建立在所謂的“人情”之上,而強關係更多地是基於親情,一種人與生俱來的傾向,沒有太多的利益粘連。事實也是如此。各位以為呢?歡迎交流!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