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ve App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Native App是一種基於智能手機本地操作系統如iOS、Android、WP並使用原生程式編寫運行的第三方應用程式,也叫本地app。一般使用的開發語言為JAVA、C++、Objective-C。
自iOS和Android這兩個的手機操作系統發佈以來,在互聯網界從此就多了一個新的名詞:App(意為運行在智能的移動終端設備第三方應用程式)。
開發者們都知道在高端智能手機系統中有兩種應用程式:一種是基於本地(操作系統)運行的APP;一種是基於高端機的瀏覽器運行的Web App。
Native App因為位於平臺層上方,向下訪問和兼容的能力會比較好一些,可以支持線上或離線,消息推送或本地資源訪問,攝像撥號功能的調取。但是由於設備碎片化,App的開發成本要高很多,維持多個版本的更新升級比較麻煩,用戶的安裝門檻也比較高。但是比較樂觀的是,AppStore培養了一種比較好的用戶付費模式,所以在Apple的生態圈裡,開發者的盈利模式是一種明朗狀態,其他market也在往這條路上靠攏。
優勢
1、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最優質的用戶界面,最華麗的交互
2、針對不同平臺提供不同體驗
4、可訪問本地資源
5、盈利模式明朗
6、打開速度更快
劣勢
1、移植到不同平臺上比較麻煩
2、維持多個版本的成本比較高
3、需要通過store或market的確認
4、盈利需要與第三方分成
5、開發的成本比較大
在全行業的移動浪潮中,Native App開發者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Native APP遇到的三大困境:1、雖然用戶手機里的Native APP數量在增多,但日均啟動個數卻在減少;2、用戶的使用時長不斷向高頻Native APP集中,加劇了頭部效應;3、對於低頻和不知名的Native App,則面臨著更嚴峻的“分發”和“使用”長尾困境。這三大困境對開發者形成了較大的挑戰。
其中,大部分低頻和不知名Native App在應用商店少人問津,無法到達用戶手機。數據顯示,應用商店下載量最大的前1000個(數量占比不足0.1%)App,占據了總下載次數的一半以上。這說明用戶在下載應用時“馬太效應”明顯。困境同樣也體現在應用使用率上,用戶下載之後極少使用,要用時卻想不起或找不到它,甚至是六成的Native APP被下載安裝後的一周內並未被使用,其中又有約1/3在一個月內都未被使用,逐漸成為“僵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