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馬修·拉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Matthew Rabin)
马修·拉宾(Matthew Rabin)
放大
馬修·拉賓(Matthew Rabin)
馬修·拉賓(Matthew Rabin)

目錄

馬修·拉賓簡介

  馬修·拉賓(Matthew Rabin),男,出生於1963年,1984年獲威斯康星大學經濟學與數學學士學位,1989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同年起執教於伯克利加州大學,1999年晉升為經濟學教授。拉賓因對行為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做出開創性貢獻而獲得2001年美國經濟學會克拉克獎章(Clark Medal)。他以研究延遲行為和公平理論而知名,擅長利用複雜的數學模型來研究人類的各類經濟行為。

馬修·拉賓的研究

  汽車廣告的狂轟濫炸會促使人們買下名車,熱戀中的人們會馬上結婚,當人處於極度絕望時會自殺,這些行為意味著,由於人們低估了強烈感情的影響程度,他們很可能做出不可更改的決定。拉賓嘗試分析和解決這些決策偏差。

  在行為經濟學崛起之前,主流經濟學出於研究的需要簡化了真實世界人們的各類經濟行為,即假定人類的行為理性,而這一“簡化”過的理論在真實世界的經濟現象面前顯得不那麼調和。這讓經濟學家們將視野轉向人類的行為因素對於經濟決策等的影響研究。以便對主流經濟學的部分假設做出修正和補充。拉賓在這一經濟學分支上起到了獨特的創建型作用。

  拉賓研究發現,人們對周圍環境的判斷以及各類選擇的效用評價上存在系統性的偏差,因此有必要在讓人們在作出諸多決策之前經歷一個強制性冷靜階段,以便人們脫離短期的強烈感情對於自身行為的偏差性影響。因為人們一旦做出不可更改的決定,而這種決定又是建立在“非冷靜判斷”的基礎上,則很可能事後後悔。因此,對於各類衝動行為進行“冷處理”是必要的。而在人們對於當下與未來的效用感知差異上,拉賓發現,人們更在意當下的“效用”,即喜歡把正效用的事情當天做,而把負效用的事情拖到以後,而相當於未來的長期福利,人們則更在意短期福利。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Zfj3000,Gaoshan2013.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馬修·拉賓"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