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京都大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
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

公司官方網站:http://www.kyoto-u.ac.jp/ 英文

目錄

日本京都大學簡介

  京都大學(きょうとだいがく,Kyoto University)是日本的一所國立大學。它的前身是1869年5月建立的第三高等學校。1897年第三高等學校的法學部及工學部變成京都帝國大學,第三高等學校改設大學預科。同年理工科大學、1899年法科大學以及醫科大學、1906年文科大學建立。(當時帝國大學不設學院而是下設分科大學)大約20年後這些分科大學改稱學部(學院之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學制改革中,第三高等學校剩餘的部分(大學預科)併入京都大學。本部所在地圍左京區吉田本町。     

大學歷史

  京都大學是繼東京大學之後成立的日本第二所國立大學。1892年,23位國會議員在向國會提出的一個議案中提出,日本僅有一所東京國立大學,缺乏競爭,對辦學和學生的培養都不利,建議在當時的西京-京都建一所大學,1897年議案被通過,大學得以誕生,當時定名為京都帝國大學。

  初建時整個大學只有一個理工科分科大學,共有6個專業21個講座,學生不到 500人,木下廣次為首任校長。數年之後,又增設了法科、醫科、文科等3所分科大學,這時全校已有5個分科大學。4年後新的大學令頒佈,分科大學改名為學部。法學部原有的法律學和經濟學分家,同時上升為學部。經過數年的努力,農學部和一些研究機構相繼成立,學校規模有了很大的發展,學生人數成倍增加,京都第三高中併入後,以此為基礎成立了人文學部,後發展成為今天的教養學部。

  戰後,按照新的教育法,全部實行新制,削去帝國大學中的“帝國”二字,清除軍國主義對京都大學的破壞和影響,包括實行男女共學,清理教師隊伍,廢除一些不合時宜的講座,增設教育學部、藥學部和一些研究所,研究生的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對外開放門戶。這樣,京都大學就成了在日本僅次於東京大學的學科齊全、規模巨集大的國立綜合大學。

  學部

  京都大學現共有10個學部,各學部所屬系科及附屬設施有文學部,含文學、史學、哲學及人際學4系,共51個講座,並設有文學博物館、中亞研究所等;教育學部,含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3系共14個講座;法學部,僅有法律學一個系含公法、民刑法、基礎法學及政治學4科共39個講座,附屬圖書館中設國際政治法律文獻中心;經濟學部,含經濟學、經營學2系共11個講座;理學部,為京都大學最大的學部之一,幾乎包括自然科學各個領域,即有數、理、化、生、宇宙、地球科學等9個系共70個講座,各系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交叉,設施有兩個天文臺,8個火山、地震、氣候、天體學等方面的觀測所,4個海洋實驗所,一個植物園等;醫學部,含有基礎和臨床兩大分部的若幹系科共有39個講座,附屬機構有校醫院,腦神經研究、免疫學研究設施,人體先天異常標本中心,綜合解剖中心,動物實驗設施等。工學部,是京都大學最龐大的學部,含24個系168個講座,研究領域涉及土木建築、化工、機械、交通、電氣、冶金、航空、自動化、原子能、情報工程等,附屬機構有離子工程,自動化研究所、環境微量污染防治、重質炭資源轉換等工程研究設施;藥學部,含藥學、製藥化學兩系共13個講座,附設藥用植物園;農學部,含10個系53個講座,並有附屬農場、林場、牧場、及供農學研究、亞熱帶作物、水產、細胞培養、農業會計等方面進行研究的設施等。

  研究生院

  研究生院設有文學、教育學、法學、經濟學、理學、醫學、工學、農學9個研究科,包含83個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與學部教育結合在一起,這樣可以充分利用人力、圖書館情報資料、儀器設備等資源,學部、研究生院各科、研究所三位一體,對出成果和人才培養均有利。

日本京都大学
放大
日本京都大學

當今風采

  研究條件獨一無二

  從機構的設置和科學研究的組織上也可以充分看出京都大學的特色。有不少研究所和中心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優良的研究環境為科學研究準備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研究人員如魚得水,因而無論在研究課題和研究成果上在日本均很有影響。

  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京都大學更是走在日本各大學的前頭,影響最大的是以湯川秀樹為首任所長髮展至今的基礎物理研究所,現已成為世界基礎物理理論研究的中心之一,研究領域包羅了天體物理、基本粒子、原子核、宇宙、統計物理、物性等諸多方面。

  在化學反應理論研究方面,福井謙一的量子化學邊界軌道理論已應用於化學工程,1987年獲得了諾貝爾獎數理分析研究溝通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領域。藉助數學模型的方法已愈來愈普及到對許多理論問題的研究,並實現電腦處理的程式化。病毒的研究、癌的發生和遺傳理論也有所進展。

  在人文科學的研究方面,京都大學同樣十分重視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京大歷史上也出現了不少世界著名的優秀學者,有的還得到日本文化勛章。如日本哲學宗師西田幾多郎,法學的佐佐木恣。研究中國史的貝冢茂樹,研究中國文學的吉川幸次郎等。

京都學派 執著成就事業

  京都大學與東京大學雖為日本東西兩方齊名的國立大學,但它們的傳統與辦學目標迥然不同。東京大學以培養治國人才為主;京都大學則以培養科學家見長。在科學研究方面,人才和成果都不少,因而被人們稱為“科學家的搖籃”。

  特別引以自豪的是,在1949~1987年的38年中,日本獲諾貝爾獎的7名得主中京都大學就占4名(又有人說是四個半)。獲日本文化勛章和日本科學院獎以及其他方面獎勵的更是數不勝數,這些成就的取得同它的優秀傳統是分不開的。

  京都大學一向註重於學術上的高標準,從創校以來就有理重於文的傳統,在全校的學部、研究所、教學與科研中心中理科明顯占優勢,因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京都學派”。

  人們曾這樣形容“京都學派”:“即使在常人看來芝麻一樣的小事,京都大學教授也會饒有興趣,只要合乎學術道理的,就會義無反顧地去做”。這個學派最早是京都大學文學部著名的哲學家西田幾多郎以及他的弟子田邊元、三木清等人倡導發起的,原意是指他們對日本哲學的研究有獨到的見解,後來日本學術界引伸為京都大學畢業出來的“不問實際,只管求知”的一群人。正是他們這種“興趣”和“執著”才使京都大學成了科學家的搖籃。

校園生活

  京都大學位於日本歷代的古都,有著悠久的日本傳統歷史和文化;校園遠離首都的政治中心和繁華的大城市,為學者準備了潛心治學的理想場所;優美的校園自然環境;京都人那種“優哉游哉”的生活方式,這些獨特的學術和人文環境與京都大學成果纍纍、人才薈萃都是分不開的。而京都大學為學生創造的學習和研究環境同樣值得稱道。

東京大學更尊重學生的自主

  京都大學自古以來就有獨立自主辦學的優良傳統,建校初始,首任校長木下廣次就強調京都大學一定要辦出自己的特色,要“比東大更尊重學生的獨立自主精神”。

  1913年,抗議校長獨斷專行的“柳澤事件”,導致了校長選舉制度的產生;1928年,法學部瀧川教授被解雇引起全校沸騰,抗議軍國主義踐踏民主和對愛國教師的迫害。為了探求真理就要爭取自由研究的權利,同樣也只有有了這種權利才能保證自由學風的實行。

  經過前人的努力,今天京都大學的學生說:“在這裡學習有種自由感,校方在學習和生活上從不施加過多的壓力,有志者致學,無志者盡興,各聽其便,互不幹擾。”因此,日本國內就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想讀書就去京都大學。”

取得學分也可以不經過考試

  自由的學風體現在教學上就是彈性的管理原則,全校實行選課制,這個制度是法學部在20年前創設的。學生可以打破學年的界限,只要取得規定的學分就可以畢業,且取得學分不一定要經過考試,撰寫論文報告也可以取得學分。

  以理學部為例,在兩年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由學生自己選擇最適合的專業基礎課程組合學習,然後再確定重點專業方向。專業基礎課程組合分為數學類、物理類、化學類、生物類四大塊,由學生任選一塊。兩年專業課程組合分四種類型搭配:自然科學展望、共同基礎學科、專業基礎、專業課。對外來的留學生、本科生實行自由轉學和互換學分的制度。

  自由的學習氣氛和嚴謹的學風並不矛盾,學校始終認為:學習是自願自覺的行動,要靠自己的責任感和不懈的努力,京都大學的特色就是要培養具有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人。因而在這種學術氛圍里用不著擔心這種“過分”的彈性會導致放任自流。事實上,在京都大學要想拿到學位要比其他學校困難得多。

實行對外開放,重視國際交流

  實行對外開放,重視國際交流,亦是京都大學在國際上知名度不斷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京都大學每年要派出近百名研究生出國學習。至於教員出國研究、調查、講學、參加國際會議等活動則更多,每年超過1500人次。

  學校鼓勵以個人、系、專業、研究等多種形式對外交流和開展合作,包括邀請國外學者攜帶課題來京大進行長期或短期合作研究。

  京都大學與東京大學是分列日本東西的兩顆燦爛的學術明珠。經過100多年的努力,在世界上贏得了很高的聲望。今後,京都大學憑藉它那得天獨厚的學術環境、獨具特色的傳統和學風,學校全體成員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成為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名符其實的學術重地。

京都大學與中國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設有日本、東方、西洋三部,其中尤以東方研究部的中國研究最為著名,以中國的社會、政治、歷史、革命史、古典文學為重點,在唐詩、元曲、尚書、天工開物、漢書律歷志的研究上遠勝於日本其他大學,為世界大學中的佼佼者。所內藏有研究漢學的珍貴中國文獻41萬冊,其中有些是連我國國內也難找到的。比如商甲骨文、漢籍拓本,以及日本從我國各地帶回來的像片、地圖、錄像帶、縮微影片等。

  1949年以前,我國就有不少人去京都大學留學。鄭伯奇,作家,1917年赴日留學,1921年與郭沫若等組成“創造社”。1926年京都大學畢業,回國任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章鴻釗(1887~1951年),著名地質學家,曾赴日本京都大學留學。

  京都大學已同我國的西北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等校簽訂了校際交流協議。

  目前在京都大學就讀的留學生有1123人,其中以中國留學生占絕對多數(共408人),近幾年來,留學生人數都呈不斷增長趨勢。日本京都大學積極招收中國留學生,將於2006年在中國上海開設事務所,派教員常駐上海,並與復旦大學合作,利用電腦進行遠程教學。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京都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7.30.73.* 在 2019年4月29日 18:14 發表

竟然沒人嗎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