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DRI)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ietary Rdference Intake,DRI)

目錄

什麼是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是指為滿足人群健康個體基礎營養所需的能量和特定營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養素的攝入量,它是在推薦的膳食營養素供給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RDA)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組每日平均膳食營養攝入量的參考值。評定標準可隨科學知識的累積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等而有所變化,而且對於不同國家和不同時期也可有所不同,其目的在於更準確地指導各類人群獲得最佳的營養狀態和生活素質。當然,DRI也是為全民食物和食品生產計劃加工分配、食品的強化,以及人群的營養教育等提供依據。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解讀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包括4項內容,即平均需要量(EAR)、推薦攝入量(RNI)、適宜攝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既是衡量所攝入的營養素是否適宜的尺度,又是幫助個體和人群制訂膳食計劃的工具。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是一組每日平均膳食營養素攝入量的參考值,它是在“推薦的每日膳食營養素供給量(RDAS)”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既是衡量所攝入的營養素是否適宜的尺度,又是幫助個體和人群制訂膳食計劃的工具。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背景

  由於實驗科學及工業的發展,使人們逐步認識到食物中有各種營養素,進一步理解人和自然,特別是人和食物的關係,這種關係在人們處於應激狀態下特別容易顯露出來。1740年,英國海軍出發到北極探險,因缺少新鮮蔬菜、水果,引起一半人死於壞血病。這使人們認識到士兵口糧合理性的重要。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戰國已有明確的口糧要求,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指揮者知道膳食與成敗有直接關係,制定士兵的口糧。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國聯,曾明確提出人體對營養物質的需要,並公佈全球,這是一個全球性RDA的開始。限於歷史條件,當時的RDA是很概括的,但有重要的意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WHO作了許多努力,多次組織有關專家對單個及各類營養素進行研究及探討,提出面對全球的RDA,從而推動各國按照自己的國情訂定推薦的膳食供給量或攝入量。就以美國而論,其食物與營養局在1941年開始為本國人民訂定膳食營養素推薦供給量,至1943年公佈,以後又根據研究成果和有效的論證材料,約每四年左右修訂一次,至今已發行了十版。每一次修訂,都根據營養科學研究的最新材料作為依據,增加項目,調整營養素的量值,擴大人們的視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益。

  在中國為居民集團提供飲食指導,最早可追溯到二千年前的“黃帝內經”一書,書中反覆提到飲食和居室與健康的關係,其中在“素問”一章中明確指出:“藥毒功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合氣味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一論點,至今仍然是正確的,只是當時不可能認識各種營養素的存在與作用。直到今天,我們在普羅大眾的膳食中,還可以看到“素問”那一段話的影響。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內容

  1、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EAR是群體中各個體需要量的平均值,是根據個體需要量的研究資料計算得到的。這一攝入水平能夠滿足該群體中50%的成員的需要,不能滿足另外50%的個體對該營養素的需要。EAR是制定RNI的基礎。

  2、推薦攝入量(ReconlIIlended nutrient intake,RNI),RNI相當於傳統使用的RDA,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絕大多數(97%~98%)人的需要。長期攝入RNI水平,可以滿足身體對該營養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維持組織中有適當的儲備。這個指標是在健康食品或者產品中經常用作對照來顯示產品的營養情況。

  3、適宜攝入量(Adequate intake,AI)是通過觀察或實驗獲得的健康人群某種營養素的攝入量。AI應能滿足目標人群中幾乎所有個體的需要。Al的主要用途是作為個體營養素攝入量的目標,同時用作限制過多攝入的標準。 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

  4、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UL是平均每日可以攝入該營養素的最高量。這個量對一般人群中的幾乎所有個體都不至於損害健康。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計劃步驟

  (一)設定營養素攝入目標

  設定適宜的營養素攝入目標要考慮已經建立了DRIs的所有營養素。應當使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量都在安全攝入範圍之內,即都能達到各自的RNI或AI,而又不超過它們的UL。

  (二)制訂膳食計劃

  計劃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可以使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寶塔》制訂事物消費計劃,然後再根據事物營養成分數據複查計劃的膳食是否滿足了RNI和AI而又不超過它們的UL水平。如果有本地的食物成分表,最好根據當地的食物營養成分來驗證計劃的膳食能否提供了充足的營養素。在特定的情況下,也可能需要用強化食品甚至用一些營養補充劑來保證特定營養素的供給。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營養素的分類

  • 巨集量營養素: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糖類);
  • 微量營養素:礦物質(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 維生素(包括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選擇方法

  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

  1、概率法(ProbabiJity method):這是一種把群體內需要量的分佈和攝入量的分佈結合起來的統計學方法。它產生一個估測值,表明有多大比例的個體面臨攝入不足的風險。在群體內攝入量和需要量不相關或極少相關的條件下,這種方法的效果良好。概率法由人群需要量的分佈獲得每一攝入水平的攝入不足危險度:由日常攝入量的分佈獲得群體內不同的攝入水平及其頻數。有了人群需要量的分佈資料以後,對每一攝入水平都可以計算出一個攝入不足危險度;再加權平均求得人群的攝入不足的概率。

  2、平均需要量切點法(EAR cut-off method):EAR切點法比概率法簡單, 本法要求:觀察營養素的攝入量和需要量之間沒有相關;需要量可以認為呈正態分佈:攝入量的變異要大於需要量的變異。根據現有的知識,我們可以假定凡已制定了EAR和 RNI的營養素都符合上述條件,都可以用本法進行評價。

  EAR切點法不要求計算每一攝入水平的攝入不足危險度,只需簡單的計數在觀測人群中有多少個體的日常攝入量低於EAR。這些個體在人群中的比例就等於該人群攝入不足個體的比例。

  不管採用何種方法來評估群體中營養素攝入不足的概率,日常攝入量的分佈資料是必不可少的。人群日常攝入量的分佈可以用統計學方法調整每一個體的觀測到的攝入量來求得。要對攝入量的分佈進行調整隻少要觀測一個有代表性的亞人群,其中每一個體至少有連續三天的膳食資料或者至少有兩個獨立的日膳食資料。

  (1)用平均需要量(EAR)評價群體營養素攝入量在實際工作中,評價群體攝入量是否適宜。

  (2)用適宜攝入量(AI)評估群體攝入量

  當人群的平均攝入量等於或大於適用於該人群的營養素AI時,可以認為人群中發生攝入不足的機率很低(以制定AI所用營養指標為依據進行判斷)。當平均攝入量在AI以下時不可能判斷群體攝入不足的程度。營養素的AI和EAR之間沒有肯定的關係,所以不要試圖從AI來推測EAR。

  (3)用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評估群體攝入量

  當日常攝入量超過UL以後,發生中毒的潛在危險增加。可以根據日常攝入量的分佈來確定攝入量超過UL者所占的比例,超過UL的這一部分人可能面臨健康風險。進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的評估時,有的營養素需要準確獲得各種來源的攝入總量,有的營養素只需考慮通過強化、補充劑和作為藥物的攝入量。

  (4)應用DRIs評估人群營養素攝入量要特別註意的問題

  ①平均攝入量或中位攝入量一般不能用於評估人群攝入量是否適宜。過去經常把平均攝入量和RDA比較,特別是當平均攝入量等於或大於RDA時就得出“本人群的膳食營養素攝入量達到了推薦的標準,因而是適宜的”的結論。這種用法是不恰當的,因為攝入不足的概率決定於日常攝入量的分佈形態和變異程度,而不決定於平均攝入量。但是,對於大多數營養素來說為了要保證攝入不足者的比例很低,的確平均攝入量要超過RNI;而且,日常攝入量的變異比需要量的變異越大,則平均攝入量超過RNI也要越多才能保證人群中只有少數個體有攝入不足的危險。如果人群的平均攝入量等於RNI則人群中會有相當比例的個體其日常攝入量低於需要量,因為人群對某種營養素攝入量的變異一般總會大於其需要量的變異。

  ②不宜用RNI來評估人群攝入不足的流行。根據定義,RNI是一個超過人群中97%~98%的個體需要的攝入水平(假定人群的需要量呈正態分佈)。如果用RNI作為切點來估測攝入不足結果必然嚴重的高估了攝入不足的比例。

  ③不宜用食物頻數問卷資料評價人群攝入量評估人群的膳食, 營養素攝入必需有人群日常攝入量的分佈資料,因而需要每一個體的定量的膳食資料。半定量的食物頻數問卷資料一般不宜用於評價人群攝入量是否適宜。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人體需要量的定依據

  1、以營養狀況良好的乳母及生長髮育良好的嬰兒所攝入的母乳為依據,取得特定月齡的母乳量。分析母乳中所含有的各種營養素,從而求得營養素的需要量。這一方法是公認的一種合理方法,因為母乳本身是一種含均衡營養的全價食物,不會發生營養素間的干擾;在充足母乳喂養條件下的嬰兒群體,可以取得多種營養素需要量基本的依據;

  2、用生物學平衡方法,測得攝入量與機體營養狀態的關係。攝入量與排出量相等的狀態,反映二者處於平衡狀態,攝入大於排出為正平衡,反之為負平衡;

  3、在不同的攝入水平下,以生物化學方法,測量有代表性的組織中被測營養素的飽和程度,或是依賴該營養素的分子功能,如酶的活性,在特定攝入水平下是否滿足生理要求;

  4、研究某一特定營養素的攝入在長期處於低水平,甚至缺乏的情況下,從糾正這種不足,採用不同而又可控制的量做營養干預,以求出每日的需要量,進一步求出特定人群適宜的攝入量;

  5、用流行病學的方法,準確觀察特定營養素的攝入量與被觀察人群的營養狀態;

  6、在某些情況下,不得已將動物實驗的結果推論至人類,這個過程需要特別慎重。近十年來,由於穩定天然同位素的生產成本下降和使用的安全,加之生產無機和有機分子標記物已不是困難的作業,因而使得在人體直接進行代謝觀察成為可能。1998年16屆國際營養科學會中,提倡使用這種方法,因而可以說,這是上述多種方法的一個重要補充和發展。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應用評價

  評價群體營養素攝入量需要關註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人群中多大比例的個體對某種營養素的攝入量底於其需要量?二是有多大比例的人日常攝入量很高,可能面臨健康風險。要正確評價人群的營養素攝入量,需要獲得準確的膳食資料、選擇適當的參考值、調整個體攝入量變異的分佈及影響因素、並對結果進行合理的解釋。

  一、用EAR評價群體營養素攝入量

  在實際工作中,評價群體攝入量是否適宜有兩種方法,即“概率法”和“平均需要量切點法”。

  1.概率法:實際上有了人群需要量的分佈資料以後,對每一攝入水平都可以計算出一個攝入不足危險度,在加權平均求得人群的攝入不足的概率。

  2.切點法:使用這種方法的條件是:營養素的攝入量和需要量之間沒有相關;群體需要量的分佈可以認為呈正態分佈;攝入量的變異要大於需要量的變異。EAR切點法不要求計算每一攝入水平的攝入不足危險度,只需簡單得計數在觀測人群中有多少個體的日常攝入量底於EAR。這些個體在人群中的比例就等於該人群攝入不足個體的比例。

  3.對攝入量的分佈資料的調整:用任何方法來評估群體中營養素攝入不足的概率,日常攝入量的分佈資料是必不可少的。為獲得此資料必須對觀測到的攝入量進行調整以排除個體攝入量的日間差異(個體內差異)。經過調整後的日常攝入量的分佈應當能夠更好的反映個體間的差異。要對攝入量的分佈進行調整至少要觀測一個有代表性的亞人群,其中每一個體至少有連續三天的膳食資料或者至少有兩個獨立的日膳食資料。

  二、用適宜攝入量(AI)評估群體攝入量

  當人群的平均的攝入量或中位攝入量等於或大於該人群的營養素AI時,可以認為人群中發生攝入不足的幾率很低。當人群的平均的攝入量或中位攝入量在AI以下時,則不可能判斷群體攝入不足的程度。營養素的AI和EAR之間沒有肯定的關係,所以不要試圖從AI來推測EAR。

  三、用UL評估群體攝入量

  UL用於評估攝入營養素過量而危害健康的風險。根據日常攝入量超過UL者所占的比例,日常攝入量超過UL的這一部分人可能面臨健康風險。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潛在差誤

  • 不宜用平均攝入量來評估人群攝入水平
  • 不宜用RNI來評估人群攝入不足的流行
  • 不宜用食物頻數問卷評價人群攝入量
  • 要特別註意能量與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不同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