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資本利得稅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Capital Gain Tax)

資本利得稅(Capital Gains Tax,簡稱CGT)

目錄

什麼是資本利得稅

  資本利得是指資本商品,如股票債券、房產、土地或土地使用權等,在出售或交易時發生收入大於支出而取得的收益,即資產增值。資本利得稅是對資本利得所徵的稅。簡單而言就是對投資者證券買賣所獲取的價差收益(資本利得)徵稅。

  資本利得作為一種所得,仍然屬於所得稅的徵稅範疇,是公司、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的組成部分。

  在對資本利得是否徵稅,以及如何徵稅問題上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大致可概括為以下三種:

  1. 視同普通所得徵稅。

  2. 征收資本利得稅。

  3. 對資本利得免稅。

  資本利得行業就是指成長型行業,即有較大升值潛力的小公司和一些新興行業;鑒於資本利得往往是經過若幹年才積累起來的,或偶爾才發生一次,因而對資本利得課征所得稅的國家一般都採用低稅率

資本利得與資本利得稅基本問題辨析

  從資本利得產生的那一天起,各種對資本利得是否應該徵稅的爭論就已經產生,而且許多爭論都持續到了現在。美國等國對資本利得徵稅已經持續很久,但對資本利得的稅收待遇經常改變,只不過在每一次改革中,資本利得繼續被定義為所得,並且為了更準確地滿足越來越多的競爭性目標,而不斷地對稅率、資本虧損的扣除、資本資產的定義和其它的條款進行修改。為什麼許多國家一定要將資本利得作為所得並對之征收資本利得稅呢?本文試作探討。

  一、如何理解資本利得構成所得

  有學者不同意將資本利得作為所得的觀點,主張資本利得和利虧並不符合廣泛使用的真正所得概念。傳統的所得概念僅僅包括或多或少的規則和連續的收入,或者僅僅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可以預測的收入。一筆偶然的收入或虧損,特別是在未主動尋求並且不可預測的情況下,並不像一般所得那樣引導行為或者決定經濟資源的分配。因此,許多經濟學家出於他們的一般分析目的而不是專門出於稅收目的,將所得定義為或多或少的可預測和經常性的收入。還有學者認為資本利得並不構成一個國家整體的可支配所得。在許多情況下,它們不代表國家整體財富的增加,而僅僅改變了其中一些財富字面上的價值。例如,公司所得稅率的降低很可能幾倍於年度減稅量地提高普通股的整體市價,但這並不同量地增加國家的財富。而且許多資本利得是虛幻的,僅僅反映價格水平利息率的變化,而投資者的實際所得並沒有發生變化,因此不該將其和真正意義上的所得放在一起。

  資本利得真的不構成所得嗎?可以做如下分析:

  1. 所有的定義都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理論和現實目標而確定的,所得的概念同樣是如此。雖然不同的所得概念很可能對其他目的是有效的,但是出於稅收目的對所得的準確衡量標準應該是基於實際經濟行為的事後結果,而不是基於主觀的預測或者是假定。應稅所得應該衡量個體支付稅收的相對能力,這體現為他們的經濟行為帶來的年度財富凈增並加上他們的消費。資本利得就像其他的個人所得一樣增加了投資者購買消費性商品或投資的能力。至於上面提到的所得是可預測的觀點,筆者是贊同的,但認為這種預測是相對的,即使是一般的商業利潤,本身也是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複合體。況且資本利得並不是完全不可以預測的,多數的資本利得與其他形式的個人所得形式之間在根本的經濟特征方面並不存在區別,它們也經常被考慮為一種利潤。

  2.資本利得和利虧與一般所得之間存在著某種微妙的關係,它們經常作為一般所得的一種偽裝形式。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當一個公司持有所得經過一段時期之後,公司的股票就會增值,公司的股東出售股票實現資本利得,就能夠獲得這些本來可以是公司利潤分紅形式實現的所得,或者為了避免這些再投資收益增值應交納的資本利得稅而將這些股票遺傳給他們的繼承人。顯然,這樣的轉換關係使得如果不對資本利得和利虧徵稅,不將其作為應稅所得的一部分,那麼不合意的避稅將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扭曲。

  3.價格水平和利息率變化造成的資本利得和利虧的虛幻性需要辨證分析:

  (1)反對將資本利得和利虧作為所得的人認為價格水平變化產生虛幻利得和利虧。資本利得只是反映一般價格水平的上漲——單位貨幣的貶值,資本利虧則僅僅反映一般價格水平的下降——貨幣購買力的增加。而獲取這些利虧和利得的人們的實際狀況並沒有改變。必須承認從某個具體個體出發分析,價格水平的變化只是同等程度地影響到該個體擁有的資產的價值,他的經濟地位並沒有什麼變化。因此這個角度講資本利得和利虧是虛幻的。但是筆者認同價格水平的上漲或降低通常對不同的資產的影響是不同的,也就在實際上改變了個體的相對經濟地位,況且一般所得的影響也是相對的。因此,價格水平變化引起的資本利得和利虧不可能完全是虛幻的,而且在現實經濟中發生的利得和利虧到底多大程度上是虛幻的,並不能精確地量化,對價格水平變化引起的資本利得和利虧的虛幻性只能是在這種價格水平變化急劇的情況下發生。對此我們要採取指數化的方式予以調整,但這種虛幻性不構成將資本利得和利虧排除在應稅所得之外的理由。

  (2)這些反對者還認為當利息率變化時,投資者實現利得或者利虧並且用實現所得重新進行另外一種投資的時候,它們留給投資者的實際所得並沒有發生變化,因此利息率變化造成的利得和利虧也是虛幻的。他們分析如下:假設某投資者開始購進面值100000美元票面利率 4.5%的債券時的市場利率是4.5%,由於票面利率和市場利率相等,所以當時可以按面值購進。後來假設市場利率降低到3.75%,此時票面利率是 4.5%的債券就升值了,賣到120000美元,此時似乎是實現了利得20000美元,但是如果進行再投資就會發現若想獲得與原先一樣的利息就必須投資於更高面值的債券(100000×4.5%=120000×3.75%)。在這個例子中就得買面值120000美元、票面利率3.75%的債券(這個分析是簡單化了,現實中未必有如此合適的交易,但肯定是存在這樣性質的交易)。從整個過程來看,該投資者實現的20000美元的資本利得是有點虛幻性質的,若反過來提高市場利率也是一樣的結果。否定這個分析很簡單,因為在利息率降低後,該投資者賣掉他的債券並且實現了20000美元的利潤,此時他就增加了支配真實商品的能力。相對於其他個體,他已經獲得了凈價值,已經實現了資本利得,儘管再投資後他獲得的利息不變。從這個意義上講,此時的資本利得和利虧完全歸集為虛幻是不成立的。

  此外美國所得稅收收入表中的數字表明每一個納稅人的平均資本利得量以及申報資本利得的納稅人的比例都像美國的所得規模一樣在急劇上升。在某些年裡,對那些申報所得超過100000美元的納稅人來說,資本利得作為一種所得資源已經超過了股息。所以當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時,即使從財政角度考慮,也是不可以將資本利得排除在應稅所得外的。

  二、如何理解資本利得稅的合理性

  有人認為資本利得稅總體上看來產生了許多負效應,而且長期來看沒有財政效應,因此征收資本利得稅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如何來認識這些觀點,有必要逐個進行分析。

  1.資本利得稅構成對資本利得和利虧的雙重徵稅嗎?反對征收資本利得稅的人認為將資本利得作為所得課稅對收入者是雙重徵稅。首先是對未來所得的資本現值課稅,其次對未來收到的所得本身課稅。一個人如果將其資本利得進行再投資,他再投資所得就會承擔所得稅;而對他的利得的本金價值也徵稅就是對他的雙重徵稅。舉例來看對轉讓股票實現價值的徵稅。人們購買股票註意的主要不是該股票所屬上市公司凈資產現值,而是該公司預期凈資產的期望值,也就是說是著眼於公司未來的期望收益。股票價格是公司未來一切收益的貼現值,現在的股票價格是公司未來收益的一個反映,這樣目前股票出售者的資本利得實際上包含著該公司未來的收益成分,對此徵稅已含有了對未來收益所徵的稅。但是公司的未來收益還得繳納所得稅,即使分給股東也要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就形成了所謂的雙重徵稅。同樣的,當資本價值發生虧損並且年度所得減少造成的應稅所得減少時,就存在對資本虧損的雙重扣除。

  上面的分析似乎是對的,但問題是在投資者擁有資本利得的時候,它就可以自由地消費和再投資他們的資本利得。他們和那些從其他一般所得中積累儲蓄的人們處於一樣的地位。儲蓄者所得的儲蓄部分和接下來投資這些儲蓄所得產生的收益也都承擔所得稅。兩種情況下,目前所得(包括新的儲蓄和資本利得)能衡量納稅人按照他自己的意願支配經濟資源的能力。設計所得稅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將這種能力中的一部分轉移到政府手中。當然將應稅所得限製為消費所得,就不會存在這樣的“雙重徵稅”,但是那樣就會使得整個個人所得中很大一部分被豁免。因此認為構成了雙重徵稅的觀點是不成立的。

  2.資本利得稅降低了證券市場的吸引力且阻礙了風險投資嗎?有人認為在普通股和其他的證券市場上,當價格上漲而資產所有者有可避免的資本利得稅時,他們就不會實現這種利得,這使得價格居高不下;而當價格下降時,所有者為了享受資本利虧的扣除而出賣資產,這使得本來就低的市場價格變的更低,因此這樣的市場中任何方向價格的變動都將被誇大。這種被加重了的價格波動降低了證券投資市場的吸引力。此外,既然風險投資很大程度上依賴對異常收益的期望,而這種異常收益通常僅表現為資本利得,因此對資本利得實施重稅阻礙了風險投資。

  但認為將資本利得和利虧包括在應稅所得中對資本市場造成的負效應被極大地誇大了。有經驗證據表明利得和利虧的實現主要是與股票價格的波動相關,並不是隨稅收待遇而波動。實際上許多資本利得的實現受阻,其原因主要是人們通過持有增值資產到死後就可以完全地避免這種稅收(在美國等許多國家對遺產資本利得不予課稅)。消除這些阻礙因素的有效辦法是消除所有可以避稅的可能性,即對任何時候不管是活著還是死亡時轉移資產都要計算並課征資本利得稅。另外,認為對資本利得享有的優惠稅收待遇導致了風險投資不公平和不充分的觀點是不成立的,因為風險投資的大部分且經常狀態下的收益是從一般利潤、股息和租金中獲得的。如果我們關註稅收應該促進風險投資,那麼我們應該從稅收體系的各個角度研究,而不能只是考慮到資本利得稅的這種負效應。

  3.長期來看資本利得稅沒有財政收益嗎?有人主張來自資本利得任何實質性的凈收益以及相關的資本利虧的扣除從長期來看都是可忽略的,因為利得和利虧的發生在長期內被相互抵消了,況且實現利虧得到鼓勵而實現利得卻受到抑制。在現實經濟中投資者都有權自由選擇是否實現和何時實現利得和利虧,所以他們都會出於最小化稅負目的而適當安排他們的交易。聰明的納稅人一定會在有抵補所得情況下實現利虧以減輕稅負;在有抵補虧損的情況下實現利得以最小化他的稅收;或者根本不考慮利虧直接將利得遺傳給他的繼承人以逃避稅收(在沒有征收遺產和贈予稅的情況下)。因此,他們認為將資本利得和利虧排除在外會提高個人所得稅收入的穩定性。

  但是事實並不像這些人想的那麼簡單。即使可以相信從長期來看納稅人的資本利得和利虧總體上互相抵消了,可對某單個投資者來講並不是這樣。而實際上即使是整體看來,這種利得和利虧的抵消也是存在差距的。因為某些納稅人的資本損失不能完全享有稅收豁免而其他人的資本利得不能享受資本利得的優惠稅率。不考慮優惠稅率,我們的資本利得稅已經產生了實質上的效應,其中只有一部分資本利得可以和限制扣除的凈資本利虧相抵消。況且不能只是考慮資本利得稅的直接財政效應,還應該考慮它的間接財政效應。因為如果對全部或部分資本利得不予課稅,納稅人就會通過各種途徑將其他所得轉化為資本利得形式,以逃避稅收,這樣就會導致以其他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所得稅收入減少。這裡的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公司的保留利潤不分配從而將這部分利潤轉化為公司股票增值實現的資本利得。所以征收資本利得稅在調節經濟和收入方面都是會產生作用的。

  總之,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資本利得還是資本利得稅都是爭論的焦點,但是,通過分析知道,將資本利得作為所得並對之征收資本利得稅在理論上是成立的。至於現實經濟中實行的資本利得稅存在許多不合宜的扭曲效應,則是如何結合各國實際情況完善資本利得稅制的問題了。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山林,Zfj3000,Angle Roh,Kane0135,Dan,Cabbage,Steven,东风,连晓雾,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資本利得稅"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