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表現者陷阱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高表現者陷阱(High-performer Trap)
目錄 |
高表現者陷阱指的是優秀的人,會有一些獨特的、更容易落入的陷阱。根據2014年美國的一項研究,有超過30%的生產力都是由10-15%的人力創造的,而這部分人被稱為高表現者,被稱為“高表現者”(high performer)的人,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和頂尖人物,時時刻刻走在別人前面、被稱贊為“人生贏家”的人,成功給這些人帶來了選擇和機會,也使得這些人更容易進入一些特殊的困境,也就是“高表現者陷阱”。
高表現者容易認為太多的事情都是重要的,而無法專註於真正重要的目標;會活在他人的眼光中,而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會容易用忙碌的程度來衡量成功,對於過度工作的狀態習以為常,常常感到分身乏術卻無法讓自己停下來,等等。
首先,是以學習成績為核心的對於“優秀”單一標準化的社會文化和教育模式。大部分人的前半段的人生任務其實是由他人指定的(考上好的大學,學熱門的專業),自我價值的衡量標準也是由外界決定的(分數、offer、薪資)。所有這些標準都非常的明確、統一,大部分人幾乎無法參與到為自己設定標準、評判自我價值的過程中。
其次,社會對於“優秀”也存在著某種固化的思維定式。學校把好孩子的標準設定為“三好學生”,不能偏科,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關心師長、愛護同學、成績優異、愛好廣泛。優秀的人必須在每一個方面都是優秀的,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超人。而且,優秀的人有著“持續優秀”的要求:當一個人一旦被證明是優秀的,之後就不允許有任何失敗,比如成績退步,或者無法在某個科目取得高分等。如果存在一點的瑕疵或失敗,那麼評價就會更為苛刻。
從而大部人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仍然習慣由他人來替自己做決定,就逐漸形成了高表現者陷阱。
1.“完美”陷阱
對於那些高表現者來說,追求完美幾乎是一種本能,而表現之一就是“100分成癮”。
這種追求有助於ta們高效、快速地實現一些細小的目標。但與之相應的是,在所有的任務面前,ta們會習慣性地照單全收,認為這些事自己都必須做,而不懂得放棄和取捨。而且,這些人往往由於能力出眾,而會在生活中擁有更多機會——當面臨更加多樣、複雜的人生選擇時,一切看起來都很重要,這些人會難以分清哪件事對自己來說更重要。高表現者都會讓自己盲目地保持忙碌的狀態,而遲遲沒有學會生活。並且會因為要在各項任務上都交出令人滿意的“作業”,而不斷擠壓自己的時間,忽略一些似乎是“不重要”的事情。然而這些人覺得這樣的忙碌是理所當然,甚至於談論忙碌時,常常帶著某種自豪,因為認為這樣的狀態才是成功該有的狀態。但是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說,“沒有比高效地做無用功更無用的事情了。”
2.“冒充者綜合症”(Impostor Syndrome)”
也屬於常常會困住高表現者的狀態。這樣的人雖然成功,但總覺得自己是一個騙子,ta們不能從內心接納那些外界認可的成績,而是更多地關註自己的缺點和消極面。Ta們會將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外部的因素,比如時機、運氣;而將失敗的原因歸結於自己,認為自己的能力與取得的成績並不相符。
3.“野心陷阱”
高表現者還容易陷入的一種圈套是擁有一種盲目的野心。
這種野心不同於競爭精神,在很多時候,ta們會陷入想要“贏”的感覺,這種感覺甚至比真正的目標達成要更為重要。當ta們陷入這種被腎上腺素支配的狂熱中時,會來不及思考每個行為背後的意義,而是迫不及待地要獲得每一場勝利——無論是一筆交易、一場談判還是一次爭辯。
當ta們想要贏的時候,會表現得十分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只要還沒有獲得勝利,就會想方設法堅持下去。然而,ta們總是來不及去享受、慶祝和總結自己的勝利。當達成一個小目標時,ta們會忙著進入迎接下一個挑戰的狀態中。
4.“比較”陷阱
高表現者會有一種習慣性的“考試心態”,即將對自己的評價標準建立在他人的評價基礎上。Ta們擅長在有他人提供“標準試題和答案”的情況下獲得高分,而不是自己提出問題、找到答案。
同時,對於高表現者來說,ta們需要時刻保持“比別人更成功”的狀態,或者,至少在自己的同齡人中,需要是最成功的那一小撥人之一。因此,ta們會將自己時時刻刻都放到和他人比較的維度上,這些“比較”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需要擁有相對更多的金錢,更好看的外表,或者更幽默的見識和談吐。當ta們受到挫折,比如感到自己在某個方面並不如人時,就很容易產生嫉妒、焦慮、自我懷疑。
•《“稅前年入400萬,依然很焦慮。”是凡爾賽,還是掉入了“精英陷阱”?》.KnowYouself.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