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可加性效用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非可加性效用模型(non-additivity utility mode)
目錄 |
非可加性效用模型模型主要針對埃爾斯伯格悖論,認為概率在其度量上是不可加的。假設存在可相消性(或取代性)的多種確定性形式,並提出一個雙線性表述,用非累加概率或概率的非線性變換作為結果的效用的權重。對消除性或替代性施加了多種限定,構造出一種雙線性的函數,用不可加的概率測度的非線性轉換,加權各種結果的效用。
舉例說明:
假設在你面前有兩個都裝有100個紅球和黑球的缸I和缸Ⅱ,你被告知缸Ⅱ裡面紅球的數目是50個,缸I裡面紅球的數目是未知的。如果一個紅球或者黑球分別從缸I和缸Ⅱ中取出,那麼它們分別被標為紅I、黑I、紅Ⅱ和黑Ⅱ。
現在從這兩個缸中隨機取出一個球,要求你在球被取出前猜測球的顏色,如果你的猜測正確,那麼你就獲得$100,如果猜測錯誤,那麼什麼都得不到。
為了測定你的主觀偏好次序,你被要求回答下麵的問題:
(1)你偏愛賭紅I的出現,還是黑I,還是對它們的出現沒有偏見?
(2)你偏愛賭紅Ⅱ,還是黑Ⅱ?
(3)你偏愛賭紅I,還是紅Ⅱ?
(4)你偏愛賭黑I,還是黑Ⅱ?
由例子可得出,對某些公理化假定的放鬆或進行技術上的修補。
首先,對某些公理化假定的放鬆或進行技術上的修補,只是讓現象適應理論,而不能使理論解釋現象。
其次,這些理論模型在諸多實驗結果面前往往顧此失彼和相互矛盾。因為這些現象幾乎違背了預期效用模型的所有公理化假定。
再者,這些模型本身在進一步的實驗面前也經不住驗證[1]。
- ↑ 李延喜.付潔等.風險偏好試驗研究綜述〔M〕,科技與管理,2009年9月第五期: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