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格越界品牌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降格越界品牌(Low-Road Brand)
目錄 |
在平價的產品類別中從事競爭,並具有較高的相對市場占有率的品牌,稱之為“降格越界”品牌。大部分的“降格越界”品牌由於價格偏高,而無法獲得可觀的利潤,他們的平均銷售報酬率大約只在5%至10%之間。這種品牌之所以價格偏高,是因為他膨脹的成本結構,而非因他們是具有差異性或更具價值的產品。
在這種商品,其主要目標應該是降低成本,並將節省下來的成本具體地反映到降價措施上。經理人員應密切地註意其成本結構,並刪減那些無法增加價值的步驟。透過這種作法,他們可釋出一些有助於建立品牌權益的資源。這項策略的目的,在於藉由降低高價品牌與平價品牌之間的價差,再加上發揮該品牌的品牌權益,也就是讓消費者在心態上能夠接受這些較高價的商品,以鼓勵那些購買平價品牌的消費者,轉而購買高價品牌。
經理人員可在許多方面降低成本。減少 SKU,便是其中一種作法。許多“降格越界”品牌的經理,常常對其擁有許多 SKU而感到自豪;因為他們認為,顧客很重視產品種類的多寡。但在這個象限之中,琳琅滿目的產品種類並無法保證較高的利潤。常見的情況是,他只會帶來更複雜的生產與運送體系,並因此導致較高的總成本。在高價產品類別中擁有較高顧客權益與地位的“高人一等”品牌,比較需要擁有各式各樣的產品;而“降格越界”品牌則無此需要。
其他刪減成本的措施,還包括產能合理化(關閉廠房設備)、淘汰不適任的經銷商與物料的標準化。經理人員也應該謹慎地考慮產品與包裝的設計。許多製造商似乎逐漸為其“黃金標準”(goldstandard)級的商品,發展出不計成本的設計,並因此為產品或包裝帶來額外的成本,但顧客認為並不值得。他們必須檢視這些額外的成本是否合理。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在平價產品類別中從事競爭的高價品牌之作法,會與地區性平價品牌廠商的作法背道而馳。在20世紀70、80年代之間採取“降格越界”策略的安修瑟布許(Anheuser-Busch)啤酒公司,便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個案。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啤酒市場中充斥著許多地區性的小型平價品牌。在接下來的15年中,安修瑟布許公司降低其成本,並把節省下來的金額用於廣告和降低售價,消費者也開始轉而“升級”購買安修瑟布許公司生產的百威(Budweiser)啤酒。這家曾經只是地區性啤酒市場一員的廠商,在開始進行市場整合之後,最後變成了全國性的公司。
假如“降格越界”策略奏效的話,整個產品類別可能會慢慢地開始轉變,就如同啤酒業發生的情況一樣。走頂級路線的新廠商已進入這個市場。部分市場領導者,包括安修瑟布許公司,目前都把重心放在創新。隨著產品間的差異逐漸受到註意,該產品類別也吸引了一些新的消費者。許多具有價值意識的消費者,也逐漸願意購買高價品牌,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可接受這些較高的價格。今日,整個啤酒的產品類別已逐漸向高價路線靠攏:有愈來愈多的公司以品牌權益,而非價格,來作為競爭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