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空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貨幣空轉是指這樣一種現象,貨幣資本不經過產業過程,從出發點又回到出發點。
1.“安定團結”貸款。有些國有企業虧損嚴重,甚至停工停產,由於發不出工資,職工生活困難,為了緩和矛盾,地方政府及其領導人指令銀行發放“安定團結”貸款,以解企業燃眉之急。這些貸款從銀行出去後,未經產業過程,就變成職工的收入,其中一部分用來消費,另一部分又變作儲蓄回到銀行。
2.投資性炒作。有的金融分支機構和企業違背證券交易規則,用銀行貸款進行投機性炒股、拆借、挪用等,做的都是短線,很多資金未經過產業迴圈,而其中部分資金卻以各種名目的收益分配流入個人手中,形成新的儲蓄來源。
3.工程款中的“回扣”。審批項目,發包工程,是很有油水的肥差。人們早已知道其中的貓膩。眼下僧多粥少,活不好找,誰能攬著項目,誰就有賺錢的機會。因此,各種項目申請人和大小包工頭不惜借用“回扣”手段賄賂項目審批人和工程發包人。在這一交易中,工程款還未到位,就被截流吃去一塊。暴發戶自然又把其中的一部分存入銀行自己的名下。
4.亂收入中的黑灰收入。很多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巧立名目亂收費,搜刮民財,在國家正規財政系統之外又建立起了五花八門的“土財政” 和“小金庫”。這些“收入”其中相當一大部分變成了小團體或少數人的黑色或灰色收入存人銀行。這部分貨幣脫離了資本的正常迴圈軌道,具有明顯的腐蝕性和寄生性特點,其運行結果不增加社會財富總量,只是改變財富的分配格局。
5.儲蓄和稅收大搬家。儲蓄所職員的業績考核大都是與吸儲數量掛鉤,如果吸儲達不到一定數額就要扣獎金。很多儲蓄員為了完成指標,為了多拿獎金,在年底時拼命拉儲戶,造成儲蓄大搬家,存款在不同儲蓄所之間頻繁轉移。在此過程中,儲戶的經辦人得到了“回扣”、高息等好處,儲蓄員也拿到了一份豐厚的年終“獎金”,大家彈冠相慶了。
6.假合資。為了吸引外資,各地都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有些人為了得到優惠政策的好處,搞起了假合資。虛擬外資賬戶矇騙海關等管理部門,外商資金蜻蜒點水,辦完手續隨即抽走,並沒有真實地外資引進,中方有限的資金始終處於投機性虛轉狀態。這一經過過程如果說有意義的話,只是為少數人大發不義之財提供了一個渠道。這是銀行賬面儲蓄額虛增的又一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