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論信念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認識論信念是學生對知識本質和知識獲得所持有的一種觀念。認識論信念不但影響人們對知識的理解、學習策略的選擇、學習的過程和結果,而且影響人們一生的學習,併在這個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對認識論信念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它不僅幫助我們改善教學中的缺陷,幫助學生形成合理認識論信念,而且幫助教師瞭解學生學習中的認知機制,為有效的學與教提供理論指導,從而在教學中提高學習成績。
認識論信念的研究取向[1]
當前對認識論信念的研究主要有三種取向:認識論信念的發展研究,認識論信念的系統研究,認識論信念的元認知過程研究。
(一)認識論信念的發展研究。
自Perry的研究後,認識論信念的發展研究獲得了較多的模型與理論。在Perry專門研究了男性對象後,Belenky等人運用訪談方法研究了女性的認識方式。他們的研究表明女性的認識論發展處於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認識模式的整合和協調過程中,這個過程跨越5種不同的情形:靜態性知識、接受性知識、主觀性知識、程式性知識和建構性知識。
Boyes等人運用認識疑慮的訪談方法,研究了從兒童到青少年認識的思維(epistemic thinking)發展。研究表明從兒童到青少年,個體認識思維的發展經過以下不同階段:朴實的現實階段、對現實的防衛階段、介於教條主義與懷疑主義之間的階段、後懷疑的理性階段。
Patricia M.King等人運用反思判斷的訪談方法,通過對2000多名來自不同背景的中學生、大學生等認識論信念進行了長達25年的研究,概括出認識論信念的反思判斷模型(reflective judgmentmode1)。該模型由7個不同的階段所組成,這7個階段可以進一步概括為3個等級水平:前反思階段(prereflective thinging)、準反思階段(quasi—re—flective thinking)、反思階段(reflective thinking)。關於認識論信念的發展研究,儘管存在多種模型或理論,共同的是學者們都在關註認識論信念的發展階段,認為個體認識論信念的發展是一個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逐漸演進的過程。但是所有的研究都缺乏一種從整體把握認識論信念的意向。許多研究沒有把認識論信念作為一個複雜的系統來認識,僅僅把關註點聚焦在某些或單一維度,而且忽視了不同學科對個體認識論信念的發展有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二)認識論信念的系統研究。
Schommer註意到了認識論信念發展研究取向的某些局限,同時她也註意到學科領域關於認識論信念的研究只關註個體認識論信念的某些特定維度,鑒於此,Schommer提出了認識論信念的多維度信念系統。Schommer運用量表來評估多維的信念系統。她編製了一個包括63個題項的認識論信念量表。經探索性因素分析,她提出了認識論信念的4個維度:知識的確定性、知識的簡單性、學習快捷性、能力固定性。每個維度都可看作是一個由低端傾向與高端傾向連成的連續體。隨後一大批研究者基於Schommer的工作,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在一般領域和學科領域修訂了Schommer的四維原始量表,為深入研究認識論信念系統與學習的關係奠定了基礎。
研究個體認識論信念系統的目的除了揭示人們認識論信念的內在結構和各維度的發展規律外,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個體認識論信念系統與其他心理因素的關係、與個體學習的關係。儘管如此,認識論信念的系統研究取向也遭遇到質疑和麵臨一些問題。首先僅僅採用量表評估個體認識論的信念系統,難以反映出個體在具體情境中的認識論信念。其次認識論信念系統各個維度的普適性不強,在不同的學科領域中,認識論信念的維度不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認識論信念系統的維度差異較大。
(三)元認知過程理論的研究取向。
Hofer提出了元認知過程理論。Hofer認為個體認識論信念會受到元認知的作用,從而拓寬了元認知的研究領域,提出了認識的元認知(epistemicmetacogition)概念。
Hofer認同個體認識論信念的多維性。但與Schommer略有不同,Hofer認為認識論信念包括四個維度:知識的確定性、知識的簡單性、知識的來源和知識的證明。這四個維度代表了兩個基本領域:知識的性質(包括知識的確定性和知識的簡單性)和認識(knowing)的性質(包括知識的來源和知識的證明)。每個維度都是一個連續體,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可能位於連續體的不同位置。
Hofer運用的是一個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判斷與監視、自我調節與控制的元認知三成分模型。關於知識性質的信念和關於認識性質的信念分別對應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判斷與監視成分。Hofer的研究開拓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但她的研究只是從證實的角度指出了認識的元認知存在性問題。關於認識的元認知的發展性研究、認識的元認知與其他心理因素的關係、認識的元認知對學業成績的影響以及認識的元認知培養等問題還未展開實質性的研究。
(四)其他的研究思路和模型。
除了上面三種關於認識論信念的研究取向,近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的研究思路,如Louea等提出了認識論的資源(epistemological resources)研究思路,他認為認識論信念可視為一種可以依據靈敏的背景環境而激活的認識論資源,認識論資源的研究思路比起認識論信念的發展和系統模式更具有預測能力而且解釋能力更強。Bendixen等人基於已有的研究取向和思路提出了整合的研究模型,這種整合的研究模型是在多種認識論信念模型的基礎上結合許多顯著理論結果而提出的,目的是想為未來的研究和教育實踐提出一種指導方式。這些思路和模型還不夠成熟,有待進一步證實。
- ↑ 熊宜勤,陳承等.認識論信念研究述評(A).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