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供給曲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要素供給曲線是指消費者為達到效用最大化,或者廠商為達到利潤最大化,根據要素特點及要素擁有者自身的區別選擇合適的供給量,顯示了要素價格和資源之間的關係。
消費者的收入有兩個來源,一是非要素收入,如贈送收入;二是要素收入。假設非要素收入為Y,消費者初始時擁有L單位的既定資源,要素價格為W,那麼消費者總的收入為在圖1(要素供給的無差異曲線分析)中(要素供給的無差異曲線分析)。消費者的要素供給量為,而這是由要素價格W決定的。在消費者偏好、初始非要素收入Y和資源數量L既定的情況下,W決定了預算約束線的斜率,從而決定了與消費者偏好相切的切點E。而要素供給量恰恰是由E點的位置來決定的,給定一個W,便會得到相應的要素供給量。所以,圖1給出了一種畫出要素供給曲線的方法。
參見圖2(價格擴展線)。與圖1不同的一點是圖2給出了三條預算約束線,分別與U0,U1,U2相切於E0,E1,E2,餘皆一樣。與三條預算約束線相對應的工資分別是W0,W1,W2,且W0 < W1 < W2(註意,在這裡要素價格是引起預算約束線順時針轉動的唯一原因)。我們將這三個點及其他可能的切點-如果W連續變動的話-連接起來,便得到價格擴展線PEP。價格擴展線反映了隨著要素價格的不斷變化,自用資源數量的變動情況。
從價格擴展線很容易得出要素供給曲線。給定要素價格W0,由圖2中可知,預算線為AB,最優自用資源量為L0,於是要素供給量為,這樣就得到了要素供給曲線上的一點,即圖3(要素供給曲線)中的K0點。相應地還可得到點K1,K2(分別對應於W1、W2)以及供給曲線上的其他各點(對應於W的其他可能值)。將這些點連接起來就可得到要素的供給曲線S。
需要指出的是,圖2和圖3中給出的要素供給曲線具有正的斜率,但具體到某種要素卻並不一定如此。事實上,要素供給曲線可以向右上方傾斜,也可以垂直,甚至向右下方傾斜。這取決於無差異曲線形狀和初始狀態或者效用函數U=U(Y,L)的特點。一般而言,在效用函數中,無論是什麼要素或途徑帶來的收入都是一樣的,只要數量相同就有一樣的效用;但效用函數中的L卻可能因為其性質不同而對效用的影響大相徑庭。在後而,我們將依照各種要素不同的特點來分別描述它們的供給曲線。儘管如此,圖2和圖3中給出的要素供給曲線仍然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因為通常情況下,人們總是願意就更高的價格提供更多的要素。
該式可用圖形來加以描繪,見圖4(單個消費者和整個市場的要素供給曲線)。(a)圖是單個消費者的要素供給曲線Sj,(b)圖是整個市場的要素供給曲線S。當要素價格為W^*時,該消費者的要素供給量為,整個市場的要素供給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