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奧多·紐科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西奧多·紐科姆(Theodore Mead Newcomb)目錄 |
西奧多·紐科姆(Theodore Mead Newcomb 1903.07.24-1984.12.28),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在個體的社會化、大學對學生的影響、問題青年的矯正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東北部的阿什塔比拉市(Ashtabula)鄉村 - 岩溪(Rock Creek)。
父親是公理會會長。他在克利夫蘭念完高中,1924 年從奧伯林學院大學畢業,期間立志成為基督教傳教士。畢業後當了一年高中老師以清償大學所欠學費,隨後進入紐約聯合神學院從沃德(Harry Ward)學習倫理學,期間也跟隨古德溫·華生(Goodwin Watson)學習教育心理學,在 G.墨菲門下學習普通心理學。在神學院學習兩年後,他發現自己成為心理學家的想法甚於成為傳教士,於是他轉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心理學,1929 年獲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1929 年秋,他在裡海大學心理學系獲得教職,期間因所出示的一份調查報告不合校方意圖而離職。隨後到克利夫蘭大學、凱斯西儲大學任職。1931年8月,他和瑪麗(Mary E. Shipherd)結婚,1934 年受聘於佛蒙特州本寧頓學院。7年後,受密歇根大學之邀成為該校教授,在上任前幾個月發生珍珠港事件,他前往華盛頓同許多社會學家共同研究戰爭成就,他也服務於美國對外廣播情報部門及戰略情報局,戰後,他回到密歇根大學安阿伯分校,在他的提議下成立了聯合博士班,吸引了許多社會學和心理學家。
紐科姆從20世紀40年代初就致力於社會心理學研究。在這之前,存在著兩種類型的社會心理學:一種偏向於心理學,另一種偏向於社會學。紐科姆在1950年出版的《社會心理學》一書,科學地揭示了個體內部(心理學)和人際關係(社會學)這兩大因素是如何相互依賴的,認為任何一方都是影響另一方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因素。紐科姆的研究屬於典型的縱向性研究,主要是在實地而非實驗室里開展的。紐科姆的社會心理學的研究關註社會影響、態度發展、團體行為和小團體現象。他的第一個研究項目(1943),是關於本寧頓學院的部分學生在4年學校生活期間對公共事務態度的轉變。該項研究表明,個體的性格與其團體成員之間是如何互相作用而影響其態度變化的。無論是在校就讀的4年左右時間里,還是在離校達 15 年以上的時間里,都存在著這種影響。
紐科姆(1950)指出群體由兩個以上的相互分享有關特定事物的規範並扮演密切制約的社會角色的個體組成。1953年,紐科姆在《心理學評論》上發表“一個傳播行為的研究途徑”一文,提出對稱理論。對稱理論(Symmetry Theory)的重點是解釋群體形成的A-B-X模型或稱共向模型(A-B-X or Coorientation Model)。A-B-X 模型認為,人們之間相互吸引是基於他們對與雙方共同相關的目標具有相似的態度。個體之所以相互交往並建立關係,形成群體,是因為他們具有共同的態度和價值觀,一旦這個關係形成,參與者將努力在吸引和共同態度之間保持對稱的平衡。如果不平衡出現,這個關係將會瓦解。相近性和交往都在 A-B-X 模型中發揮著作用。因此,A-B-X 模型強調信息的發出者利用“相似性”的人際吸引為中介,通過溝通,與接受者產生認同,達到協調的目的,A-B-X 模型適用於個人之間或小團體間。
紐科姆對美國心理學會的事務十分關心,物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之後。他曾擔任社會問題心理學研究學會的主席(1946)、個體和社會心理學分會主席(1950),以及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55-1956)。1974 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1976 年獲得美國心理學會傑出科學貢獻獎。1981 年獲得美國心理學會的年度金質獎章。
- 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 1950
- 大學對學生的影響:Impact of College on Students. 1968
-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y: integrating individual and social approaches.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