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塔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蛋塔效應別稱葡式蛋撻效應、湯包效應,形容特定一段期間內,許多相同性質的店面或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並伴隨著大批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行為,但不久後就發生極為迅速的衰退潮或倒閉潮。
蛋塔效應的來源[1]
蛋撻在臺灣省並不是非常熱門的食品,澳門瑪嘉烈餅店的葡撻在1990年代在中國臺灣掀起熱潮,模仿該餅店的葡式蛋撻店紛紛出現,一般麵包店也加入販賣葡撻的行列。但是中國臺灣的葡撻熱至千禧年後便衰退,只剩肯德基持續在販賣葡式蛋撻,而一般麵包店則不再製作葡撻,但一般蛋撻仍是長期產品。
臺灣省因此出現了「蛋撻效應」這個貶義詞。意思為:經由病毒式行銷,使得人人認為可以輕易學習某個產業技術,但實際上卻沒有考慮到實際需求,造成產業在短時間內出現繁榮,但卻很快衰退。
2014年2月,日本雷神巧克力在中國臺灣引起搶購潮,但不到3個月就出現衰退潮。
2015年11月,臺灣省多家醫美診所發生倒閉潮。
2017年9月,臺灣省義美食品推出“厚奶茶”,因標榜含有50%牛奶,三大瓶賣新臺幣135元,大量顧客在好市多狂奔搶購厚奶茶的情景也登上了新聞。10月,好市多門口仍有排隊人潮,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接受《今周刊》專訪表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賣這麼好”。11月,厚奶茶的人氣出現衰退潮,部分好事多分店的厚奶茶因此滯銷。
2017年11月,中國超過100個直播平臺宣告停業,網路直播風潮曾在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
這算什麼效應,這是從眾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