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流通時間規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節約流通時間規律是指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社會再生產過程包括生產和流通兩個過程,任何一個商品不僅要經歷生產過程,而且還要經歷流通過程。作為在一切有勞動生產的地方和在所有經濟領域都發生作用的節約勞動時間規律,在這裡就不僅表現在生產領域,也要表現在流通領域。我們把流通領域發生作用的節約勞動時間規律,稱之為節約流通時間的規律。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轉移所經歷的時間就是流通時間,它是社會再生產總時間的組成部分。在社會再生產總時間既定的條件下,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是此消彼長的。流通時間越長,生產時間就越短;相反,流通時間越短,生產時間就越長。在社會再生產周期已定時,流通時間縮短,就等於生產時間的延長,生產增長速度就快,生產效率就高。生產時間既定時,流通時間減少,就等於生產周期縮短。正如馬克思在分析資本流通時指出的,“流通時間越等於零或近於零,資本的職能就越大,資本的生產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值就越大。”所以,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流通時間節約規律是一種客觀必然。
節約流通時間規律的客觀要求,就是用最短的時間,花最少的費用,使商品從生產領域進入消費領域。商品流通時間的長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有:商品適銷對路;現代化的組織商品流通的技術設施;交通運輸業發達,倉儲配送業合理,即物流業迅速發展。但是,商品流通業的組織形式和從事商品流通業人員的質與量是否適應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從歷史上看,商品流通業之所以產生,正是因為它集中了許多生產者的買賣活動、充分利用了流通人員熟悉市場、熟悉產銷情況、熟悉經營管理等有利條件,能夠節約流通資金,擴大銷售範圍,從而能夠縮短或節約商品的流通時間,促進生產的發展。事實上,中小集鎮、大都市以及傳統商品產銷關係都是在商品流通的客觀規律的作用下,特別是在節約流通時間規律的作用下形成的。今後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之所以要按經濟區域組織商品流通,發揮城市的經濟中心作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要符合節約流通時間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