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年限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綜合年限法(Integrated age limit method)
目錄 |
綜合年限法是根據機器設備投資是分次完成、機器設備進行過更新改造和追加投資,以及機器設備的不同構成部分的剩餘壽命不相同等一些情況,經綜合分析判斷,並採用加權平均計演算法,確定被評估機器設備的成新率[1]。
綜合年限法的運用[1]
1、綜合已使用年限的確定。一臺機器設備由於分次投資、更新改造追加投資等情況,使不同部件的已使用年限不同,要確定整個設備的已使用年限,應按各部件重置成本的構成作權重,對各部件參差不齊的已使用年限進行加權平均,確定使用年限。
2、綜合尚可使用年限的確定。同已使用年限一樣,一臺設備各部件的尚可使用年限也可能有長有短,在評估時,可按重置成本對各部件的尚可使用年限進行加權平均,求得整個設備的尚可使用年限。各部機件上可使用年限可用簡單年限法進行評估。
綜合年限法的案例分析[2]
被評估設備購於1987年,原始價值50000元,1990年和1992年進行兩次更新改造,主要是添置一些自動化控制裝置,當年投資分別為3000元和2500元,1995年進行一次大修,更換了一些原來的部件,投資額為18500元。假設從1987年至1997年每年的價格上升率為10%,試估測該設備1997年評估時的已使用年限。
計算步驟及過程如下:
A.用價格指數法計算被評估設備的現行成本。具體做法是用各年的原始投資額乘以相應的價格變動繫數,得出各年投資的現行成本,再把各年投資的現行成本相加,即得到該設備的現行成本,見下表。
投資日期 | 原始投資額(元) | 價格變動繫數 | 現行成本(元) |
1987年 | 50000 | 2.60 | 130000 |
1990年 | 3000 | 1.95 | 5850 |
1992年 | 2500 | 1.61 | 4025 |
1995年 | 18500 | 1.21 | 22385 |
合計 | 74000 | — | 162260 |
B.扣減重覆計算的原始成本,調整現行成本。計算重置成本(現行成本)應以資產各部件的現實存在為基礎,當各期投資更替了投入的部件時,應扣減該部件投入期的原始成本。本例中1995年大修時換掉的那部分部件的成本計算了兩次,為了對此進行調整,可採用逆向價格變動趨勢分析,把重覆投資部分去掉。把1995年大修理費用按1987年價格重新計算如下:
(元)
重新計算調整後的原始成本及現行成本見下表。
投資日期 | 原始投資額(元) | 價格變動繫數 | 現行成本(元) |
1987年 | 41390 | 2.60 | 107614 |
1990年 | 3000 | 1.95 | 5850 |
1992年 | 2500 | 1.61 | 4025 |
1995年 | 18500 | 1.21 | 22385 |
合計 | 65390 | — | 139874 |
C.計算加權投資成本。即用價格指數法得出的各次投資的現行成本乘以各次投資的年限,見下表。
投資日期 | 現行成本(元) | 投資年限(年) | 加權投資成本(元·年) |
1987年 | 107614 | 10 | 1076140 |
1990年 | 5850 | 7 | 40950 |
1992年 | 4025 | 5 | 20125 |
1995年 | 22385 | 2 | 44770 |
合計 | 139874 | — | 1181985 |
D.確定設備的綜合已使用年限。用設備的加權投資成本除以設備的現行成本得:
設備綜合已使用年限(年)
承上例,現評估該設備的尚可使用年限。評估人員經現場勘察分析認為,該設備的主體框架比較合理,在正常使用及維護保養條件下,尚可使用12年,自控裝置已使用了5年和7年,預計2年後就要替換,還有約值最初投資20%的結構部件在5年後要更換。則整個設備的綜合尚可使用年限估算為9.89年,見下表。
項目 | 重置成本(元) | 投資百分比(%) | 尚可使用年限(年) | 加權尚可使用年限(年) |
主體框架 | 102024 | 72.94 | 12 | 8.75 |
自控裝置 | 9875 | 7.06 | 2 | 0.14 |
結構部件 | 27975 | 20.00 | 5 | 1 |
合計 | 139874 | 100 | 9.89 |
簡述綜合年限法的計算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