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碎片化閱讀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碎片化閱讀

  所謂碎片化閱讀是指一種通過手機、電子書電腦等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這種閱讀模式的最大受眾是與電子產品有著天然的“親緣關係”的廣大青年群體。碎片化閱讀作為時代的產物,作為一種全新的閱讀趨勢,它不可避免的參與塑造了正處於社會化過程中的廣大青年的認知機制。

碎片化閱讀的界定[1]

  關於“碎片化”一詞,源於英文fragmentation,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碎為諸多零碎狀。也有人將“碎片化”譯為片斷化。最早見於2O世紀80年代對“後現代主義”的研究文獻當中。美國當代著名的文化理論家傑姆遜曾有言:“如今,各個社會層面成了‘文化移人’,在這個充滿奇觀、形象或海市蜃樓的社會裡,一切都終於成了文化的——上至上層建築的各個平面.下至經濟基礎的各種機制。‘文化’本體的製品已成了日常生活隨意偶然的經驗本身。”他還進一步指出,後現代文化包括電視、電影、廣告、建築、小說等在內的多種文化現象,其首要特征就是碎片化、零散化。之後該理論被用來研究社會、政治經濟、管理以及人文學科等多個領域。在當下,碎片化已經成為大眾社會傳播語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的一個重要標誌。恰如中國人民大學喻國明教授所言:“‘碎片化’表現在傳播領域,一方面指傳統媒體市場份額收縮,話語權威和傳播效能不斷降低;另一方面則是指新興媒體的勃興,媒介通路的激增,海量信息的堆積及表達意見的多元——這便是現階段傳播力量構建所面臨的語境。”碎片化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多種文化和價值觀的融入、多元利益和意見的產生,並不只是簡單的、深與淺的範疇爭論,而是人們從字面上對概念本身的誤讀與理解上有所偏差。

  碎片化閱讀作為新媒體融合語境下比較突出的一種閱讀形式,人們通常主要有兩種理解:一是指傳統意義上的閱讀形式。即在紙質媒介獨領風騷時期。人們利用上下班乘車、餐前飯後、休閑娛樂之餘的碎片化時間,通過報紙、雜誌所進行的碎片化內容的閱讀習慣;二是指人們通過手機瀏覽新聞信息及各種資訊,或者通過微信朋友圈中的內容分享、訂閱感興趣的公眾賬號話題以及下載一些閱讀類APP(應用程式)、購買電子圖書等所進行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當下被大多數人所認同的解讀。則取後者之意。據相關資料統計,我國超九成有數字化閱讀行為的公民是49周歲以下群體,中青年群體是數字化閱讀的主力。其中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為21.7分鐘.比2012年的16.52分鐘增加了5.18分鐘。畢竟現代社會生活的快節奏已經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很少有大量時間認認真真地讀完一本書,因而只能忙裡偷閑地利用各種便捷工具,在零碎的時間里進行快餐化閱讀,即“時間的碎片化導致了閱讀的碎片化,閱讀形式的碎片化又加速了碎片化閱讀的演化”。於是,人們在碎片化時間中來彌補閱讀。由以往那種較為輕鬆的閱讀習慣(閑暇時還能夠潛心通讀完整的文本典籍)漸漸演變成了近乎徹底碎片化的閱讀方式。

參考文獻

  1. 王艷玲.讓碎片化閱讀成為經典導讀的有效途徑[J].新聞愛好者:上半月.2015,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苏青荇,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碎片化閱讀"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