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意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標意圖(target intention/goal intention)、目標性意圖
目錄 |
目標意圖是只指定個體需要表現出的行為或事件需要出現的結果,表現為“我打算達到狀態Z”形式,並沒有給出實現目標所需的具體計劃。[1]
目標意圖,即:我要做什麼——我要成為什麼——
寫在紙上,建立目標意圖
不斷地對自己強調自己的目標,和目標達成後能活得的利益。放在隨處可以看見的地方,最好以圖文的形式,這樣記憶會更加具體,因為大腦對圖形的記憶是比較深刻和持久的。
目標意圖與執行意圖的比較[2]
研究表明, 執行性意圖在目標實現方面較目標性意圖表現出明顯優勢,它聯結情境性線索與目標指向性行為背後的心理過程, 促進目標實現。形成執行性意圖意味著個體需對關鍵性情境線索進行選擇, 遇到特定情境需辨別並專註於其中, 因此執行性意圖中“ 如果… …” 部分將有效增強執行目標的可行性。
啟動情緒下調執行性意圖的被試在情緒喚醒度評價上更具適應性。執行性意圖組被試對負性圖片的喚醒度顯著低於目標性意圖組和控制組。 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一致。Gallo 等人( 2009) 研究表明, 執行性意圖能有效控制厭惡情緒。當目標性意圖得到執行性意圖的幫助時,厭惡圖片的喚醒水平便較僅僅形成目標性意圖或完全沒有目標性意圖有所下降。
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 執行性意圖從屬於目標性意圖, 它會在需要實現目標性意圖的情況下出現併發揮作用, 同時將重點放在從目標到具體行為的轉化上。研究證明, 執行性意圖有助於啟動目標指向性行為反應, 保持目標執行的持續性, 脫離無效的目標執行過程, 並採取進一步的目標執行的行為, 從而增加個體目標性意圖實現的幾率
( 1) 執行性意圖組被試在被動觀看負性和中性圖片時對自身情緒喚醒度的評價均顯著低於目標性意圖組, 在觀看負性圖片時其情緒喚醒度也顯著低於控制組即不啟動情緒調節意圖的被試。
( 2) 執行性意圖組被試在各項生理反應指標上均顯著低於目標性意圖組和控制組被試。主要表現為形成執行性意圖的個體在皮膚電導增加量、指溫降低量和指脈增加量上顯著低於形成目標性意圖或不形成任何意圖的個體。
( 3) 相較於僅僅給出情緒體驗下調目標的目標性意圖, 與表達抑制結合在一起的執行性意圖能有效下調個體的負性情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