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試驗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環境試驗"是將產品或材料暴露到自然或人工環境中按規定條件進行試驗,從而對它們在實際上可能遇到的貯存、運輸和使用條件下的性能做出評價。
環境試驗有自然暴露實驗、現場試驗和人工模擬試驗三類。前二類試驗所需費用高,耗時也較長,試驗的重覆性和規律性也較差,但是試驗中所發現的問題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實際使用狀態,因此這兩種試驗是人工模擬試驗的基礎。在質量檢驗中廣泛應用人工模擬環境試驗。為使試驗結果具有可比性和再現性,現在產品的基本環境試驗方法已經標準化。環境試驗的常用方法如下:
(1)高低溫試驗:用來考核或確定產品在高、低溫環境條件下貯存和(或)使用的適應性。
(2)溫度衝擊試驗:確定產品在一次或連續多次溫度變化條件下的適應性及結構的承受能力。
(3)濕熱試驗:主要用於確定產品對濕熱的適應性(不論是否出現凝露),特別是產品的電氣性能和機械性能的變化情況;也可用於檢查試驗樣品耐受某些腐蝕的能力。
①恆定濕熱試驗:一般用於受潮機理以吸附或吸收作用為主、只有滲透(或擴散)而無呼吸作用的產品,目的是評價這些產品在高溫高濕條件下能否保持其所要求的電性能和機械性能,或密封絕緣材料等能否起到足夠的防護作用。
②交變濕熱試驗:這是一種加速環境試驗,用於確定產品在溫度迴圈變化的濕熱環境中並通常在其錶面上產生凝露時的使用和貯存的適應性。它是利用產品隨溫度、濕度改變而產生的呼吸作用以改變產品內部的濕度,受試產品在交變濕熱試驗箱內依次進行升溫、高溫、降溫、低溫四個階段試驗而構成一次迴圈,並按技術條件規定進行若幹次迴圈的試驗。
③常溫濕熱試驗:產品一般在常規溫度和相對濕度較高的條件下進行試驗。
(4)防腐試驗:檢查產品對含鹽水分或工業大氣腐蝕的抵抗能力,廣泛用於電工電子、輕工、金屬材料等產品。防腐試驗分為大氣暴露腐蝕試驗和人工加速腐蝕試驗。為了縮短試驗周期,多採用人工加速腐蝕試驗,其中應用較多的有中性鹽霧等試驗。鹽霧試驗主要用於測定防護裝飾性鍍層在鹽霧環境中的抗蝕性能,評價各種鍍層的質量優劣。
(5)黴菌試驗:產品長時間在溫濕度較高的環境下貯存和使用,錶面均可能有黴菌生長,其菌絲易於吸收潮濕氣體,分泌有機酸性物質,使產品的絕緣性能遭到破壞,強度下降,光學玻璃的光學性能下降,加速金屬零件的腐蝕,惡化產品外觀,有時還伴有令人厭惡的霉味。為此,要進行產品的黴菌試驗以評價長霉範圍或長霉對產品的性能和使用情況的影響。
(6)密封試驗:確定產品防塵、防氣體、液體滲漏的密封能力。密封可理解為產品外殼的一種防護能力。國際上電工電子產品外殼防護能力有二類:第一類是防固體微粒的(如防塵);第二類是防液體、氣體的。防塵試驗是檢查產品在風沙、灰塵環境中防塵結構的密封性能和工作可靠性。氣體、液體密封試驗是檢查產品在嚴於工作條件下防止氣、液滲漏的能力。
(7)振動試驗:檢查產品對正弦振動或隨機振動的適應性以及評價其結構的完好性。試驗時將產品固定在振動的試驗臺上,使其在三個互相垂直的軸向依次振動。
(8)老化試驗:考核高分子材料製品抵抗環境條件影響的能力。根據環境條件的不同,有大氣老化試驗、熱老化試驗、臭氧老化試驗等。
①大氣老化試驗是將試樣置於室外大氣環境下暴露,一定時間內經受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後,觀察試樣的性能變化,評價其耐候性。試驗應在露天的暴露場地內進行,該暴露場地的環境應能代表某類氣候特征的最嚴酷條件或近似於實際應用的條件。
②熱老化試驗是將試樣放在熱老化試驗箱內保持一定時間,取出試樣在規定環境條件下放置後測定其性能,並與試驗前的性能進行比較。
(9)運輸包裝試驗:凡進入流通領域的產品大都涉及運輸包裝問題,尤其是各類精密機電、儀器儀錶、家用電器、化工、農副產品、藥品、食品等產品的運輸包裝更為重要。運輸包裝試驗是評定包裝件承受動壓力、衝擊、振動、摩擦、溫度和濕度變化的能力及包裝對內裝物保護能力的綜合試驗。
環境條件試驗後一般在符合下列要求時可認定其通過。
(1)產品的技術性能符合技術標準或試驗的作業指導性文件規定要求,產品功能正常,無任何故障和缺陷。電氣產品及組件絕緣性能正常。
(2)產品及可解體組成部分檢查不應有脫落、鬆動、裂紋、折斷、損傷、變形、非正常磨損及其他不應有的缺陷。
(3)產品組成部分外觀檢查,金屬件錶面塗層不出現剝離、起泡、鏽蝕、變色等;非金屬件錶面不出現膨脹、起泡、開裂、脫落、麻斑等;橡膠製品無軟化、粘結、老化、龜裂等。
環境試驗對產品有極大的損壞和破壞作用,一般試驗後的產品不能直接使用,需要按規定的程式進行處置、整修並經檢驗合格後才能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