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資養護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物資養護指物資的保養和維護,亦指研究物資在儲存過程中的質量變化規律和科學防護技術的學科。物資在儲存過程中,由於本身的自然屬性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其質量總要發生一定的變化。從廣義上說,物資從離開生產領域而未進入消費領域之前這段時間的保養與維護工作,都稱為物資養護。
物資養護的內容[1]
物資只能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定的條件下,保持其質量的穩定性。物資經過一定的時間,則會發生質量變化,這種情況在運輸和儲存中都會出現。而且物資的不同,其質量變化的快慢程度也不同。由於物資本身和儲運條件決定物資質量的變化程度,同時也決定了物資流通的時間界限。物資越容易發生質變,它對儲運條件要求的就越嚴格,它的空間流通就越狹窄,它的銷售市場就越帶有地方性。因此,易發生變質的物資,對它的流動時間限制就越大,就越需要物資養護。
物資養護的主要內容是,防水防潮,防熱防寒、防風吹日曬,防塵防震、防蟲防霉,防火防爆、防鏽蝕、防毒害、防老化、防揮發,防溶化、防風化,防熔化、防散失,防乾燥等。物資養護的重點是進行溫濕度控制,主要措施是通風,密封和吸濕。
物資養護的目的就是要維護物資的質量,保存其使用價值。物資養護的基本任務就是研究物資的自然屬性,結構和外界影響的種種因素,掌握儲存期物資質量變化的規律,以便儘可能創造適合物資儲存的必要條件和採用科學養護技術,最大限度地降低物品損耗,保證物品安全。
物資養護是流通領域各部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之一。應在此過程中貫徹“以防為主、防重於治、防治結合”的方針,達到最大限度地保護物資質量,減少物資損失的“四保”要求。防是指不使物資發生質量上的降低和數量上的減損,治是指物資出現問題後採取救治的方法,防和治是物資養護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必要的規章制度
為做好物資的養護工作,應建立健全相應的規章制度。如崗位責任制,以便明確責任,更好地按照制度的要求,完成養護工作。
二、加強物資的入庫驗收
物資入庫驗收時,一定要將物資的品種、規格和數量與貨單核對是否相符;同時檢查物資的包裝是否完好,有無破損;檢驗物資溫度與含水量是否符合入庫要求;檢驗物資是否發生蟲蛀、霉變、鏽蝕、老化等質量變化。
三、適當安排儲存場所
應按照物資的不同特性,適當安排儲存場所。易霉變及易生鏽物資應儲存在較乾燥的庫房;易揮發及易燃易爆物資,應儲存在低溫乾燥的地下或半地下庫房;貴重物資要儲存在樓上防潮條件優越的庫房內,談吐房要有空調與去濕機等設備。
四、有效地苫墊堆碼
據物資的性能、包裝特點和氣候條件做好苫墊堆碼工作。應將物資的垛底墊高,有條件的可以用油氈紙或塑料薄膜墊隔潮層。堆放在露天貨場的物資,貨區四周應設有排水渠道,並將貨物嚴密苫蓋,防止積水與日曬雨淋。選擇適當的堆碼方式,如採用行列式、丁字形、井字形、圍垛式等堆成通風垛,垛高一般不超過12層。
五、加強倉庫溫濕度的管理
要想管理好溫濕度,必須掌握氣溫變化規律,做好庫內溫濕度的測定工作,以便更好地對倉庫的溫濕度進行控制和調節。
六、搞好環境衛生
為使物資安全儲存,必須保持環境衛生。庫區要鏟除雜草,及時清理垃圾;庫房的各個角落均應清掃乾凈,做好物資入庫前的清倉消毒工作,將庫房的清潔衛生工作持久化、制度化,杜絕一切蟲鼠生存的空間,做好有效的防治工作。
七、做好在庫物資的檢驗工作
對在庫物資,應據其本身特性及質量變化規律,結合氣候條件和儲存環境,實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及時掌握物資質量變化的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 ↑ 周旭昌.財貿經濟實用知識大全.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