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統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災害統計是對災害發生、發展和變化情況的量化統計,是做好防災減災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實施災害救助的經常性工作。災害統計的及時性、準確性、規範性和完整性既是救災工作的基本標準和要求,也是領導決策和指導救災的主要依據。
災害統計的研究對象[1]
災害統計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災害現象教量方面的原理、原則和方式、方法的。其目的是探索災害現象教量方面的規律性。它是統計基本理論和方掛在研究災害現象中的具體應用。其理論基礎除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外.還包括一一些與之相關的實質性科學,如災害經濟學、火山學、災害氣象學等。災害統計的研究方法除了統計科學的一般方法論外,應註重吸收和應用現代科學的最新成果。其統計資料的搜集,應以抽樣調查為主,輔之以其它統計調查方法,這是由災害理象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隨機性的特點所決定的。
我國災害統計中存在的問題[2]
1、災害統計管理體制上實行條條分割、各行其是。目前,我國災害統計管理體制實行的仍是部門分割式統計,如火災由消防部門統計,水災由水利防汛部門統計,交通事故由交通管理部門統計等等。各部門關心的重點不同,標準不一。這種體制的缺陷在於:一是各部門的災害統計指標設計、計算口徑和統計範圍等互不統一,造成了數出多門或重覆計算或被遺漏;二是災害統計指標及其體系僅具部門統計性質.既造成了指標及其體系不配套的混亂局面,又造成了災害統計資料共用程度低,開發利用差,更無法進行災害之間的關聯性分析;三是災害統計不能滿足國家巨集觀災害研究及制訂國家減災計劃及減災決策的需要。
2、災害統計隊伍不健全,業務素質比較低,很難適應複雜的災害統計需要。由於災害影響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這就需要一支業務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的專業統計隊伍。目前來看,我國從上到下還沒有形成這樣一支專業隊伍。
3、災害統計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指標體系,難以滿足抗災救災和災情評估、分析的需要。災害統計是一門科學,必須有一套科學的指標體系和統計方法制度,從指標設置、統計範圍、計算方法等方面必須作出嚴格的規範、要求和原則,否則就不可能獲得準確情況並作出科學的災情判斷。
4、災害統計數據失真。災害統計數據失真主要表現在採集處理、信息傳遞、雜訊干擾三個方面。首先,各級災害管理人員採集和處理信息時,因各種主客觀因素影響會出現信息失真情況.鄉鎮和縣級災害管理人員到受災現場勘查災情,其業務素質、對統計制度理解程度、工作責任心狀況等對所採集信息的準確度會產生直接影響:省地級處理信息的方式方法、技術設備狀況等因素也會使災情信息發生偏差。其次,災害信息傳遞所經過的空間路線越長,失真現象越明顯.二者呈正向比例關係,在民政救災系統,災害信息傳遞一般要經多個層次,路線過長必然會造成部分信息量被消耗掉,使反映災害情況的信號強度衰減、清晰度降低。第三,信息報送的理想狀況是災害信源發生的信息與民政部接收的信息是相同的,也就是由通道兩端(鄉鎮至民政部)輸入與輸出信息的清晰度相同,可靠性相同,即信息量相同,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主客觀因素,災害信息傳輸過程中常有異型信號插入,造成信息失真,如個別地區虛報、瞞報災情問題。
我國災害統計的改變措施[2]
1、確立國家統計職能部門對災害進行集中統計的職責,建成橫縱結合的災害統計網路。為此.各級政府的統計職能部門應設立專門的自上而下的災害統計機構.由政府授權對各種災害問題進行集中統計,並負責統一公佈全國的災情資料及重要災害的數據等;同時,各專業部門在原有分工的基礎上加以調整,繼續承擔本部門的各種災情:這種集中統計與分工統計相結合、縱向統計與橫向統計相結合的組織體系.既分工明確.又職責分明,將有助於災害統計工作走出目前的組織誤區。
2、儘快建立一元化的災害統計制度。一元化的災害統計制度是災害統計走向科學化的基本保證,在這方面,國家統計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儘快制定統一的災害統計法規。作為全國各種災害統計工作的具體數據.其內容應當包括建立一套由若幹具體指標組成的完整的、相互協調且結構嚴密的災害統計指標體系,重新規範各種災害統計與報告的程式,制定科學的災害統計方法與計算公式,明確劃分統計職能部門與各分管部門的許可權與責任,堅決杜絕災害統計中人為擴大或縮小災情的現象。如果實現了這一目標,則我國的災害統計工作就一定能夠走出目前的混亂局面。
3、將災害統計數據納入法治軌道,避免災害統計數據失真。災害統計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嚴格按照《統計法》的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在上報災情統計數據時不得遲報、瞞報、偽造、篡改。
4、推廣科學的災害統計資料搜集方法。如受災地區、受災單位上報災情統計數據與統計機構抽樣調查、重點或典型調查相結合,就有利於提高災害統計資料的真實準確性;運用各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衛星監控、遙感技術等手段,將極大地提高災害統計信息反饋的時效性。
5、加強災害統計科學的研究。災害的日趨嚴重決定瞭解決災害統計問題已經成了我國乃至國際社會的共同主題,而要解決諸如災害統計指標設計、模型推斷、損失計算公式等,就必須加強對災害統計科學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對災害的統計理論與方法問題已經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錢樂祥總結了災害的幾種分類方法(《災害系統分類初探》,1994年《自然災害學報》第三期)。何艷芬等提出,農業旱災可以從成災因數、孕災環境、承災體與災損角度等幾個方面設置統計指標體系去反映(《農業旱災及其指標系統研究》,見《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8年9月)。李家銀在《廣西洪澇災後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探討》中總結了廣西洪澇災害統計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見《中國防汛抗旱》,2008年第4期)。這些研究主要是從特定的自然災害出發,探討各自的統計理論或統計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沒有將所有自然災害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具有共同規律性的統計理論和方法。探討全面、科學、高效的反映防災、災情、救災、損失、補償等方面的數量情況的統計理論和分析方法,是統計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