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灾害统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灾害统计

  灾害统计是对灾害发生、发展和变化情况的量化统计,是做好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施灾害救助的经常性工作。灾害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完整性既是救灾工作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也是领导决策和指导救灾的主要依据。

灾害统计的研究对象[1]

  灾害统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灾害现象教量方面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的。其目的是探索灾害现象教量方面的规律性。它是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挂在研究灾害现象中的具体应用。其理论基础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外.还包括一一些与之相关的实质性科学,如灾害经济学、火山学、灾害气象学等。灾害统计的研究方法除了统计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外,应注重吸收和应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其统计资料的搜集,应以抽样调查为主,辅之以其它统计调查方法,这是由灾害理象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随机性的特点所决定的。

我国灾害统计中存在的问题[2]

  1、灾害统计管理体制上实行条条分割、各行其是。目前,我国灾害统计管理体制实行的仍是部门分割式统计,如火灾由消防部门统计,水灾由水利防汛部门统计,交通事故由交通管理部门统计等等。各部门关心的重点不同,标准不一。这种体制的缺陷在于:一是各部门的灾害统计指标设计、计算口径和统计范围等互不统一,造成了数出多门或重复计算或被遗漏;二是灾害统计指标及其体系仅具部门统计性质.既造成了指标及其体系不配套的混乱局面,又造成了灾害统计资料共享程度低,开发利用差,更无法进行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三是灾害统计不能满足国家宏观灾害研究及制订国家减灾计划及减灾决策的需要。

  2、灾害统计队伍不健全,业务素质比较低,很难适应复杂的灾害统计需要。由于灾害影响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专业统计队伍。目前来看,我国从上到下还没有形成这样一支专业队伍。

  3、灾害统计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指标体系,难以满足抗灾救灾和灾情评估、分析的需要。灾害统计是一门科学,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制度,从指标设置、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必须作出严格的规范、要求和原则,否则就不可能获得准确情况并作出科学的灾情判断。

  4、灾害统计数据失真。灾害统计数据失真主要表现在采集处理、信息传递、噪声干扰三个方面。首先,各级灾害管理人员采集和处理信息时,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会出现信息失真情况.乡镇和县级灾害管理人员到受灾现场勘查灾情,其业务素质、对统计制度理解程度、工作责任心状况等对所采集信息的准确度会产生直接影响:省地级处理信息的方式方法、技术设备状况等因素也会使灾情信息发生偏差。其次,灾害信息传递所经过的空间路线越长,失真现象越明显.二者呈正向比例关系,在民政救灾系统,灾害信息传递一般要经多个层次,路线过长必然会造成部分信息量被消耗掉,使反映灾害情况的信号强度衰减、清晰度降低。第三,信息报送的理想状况是灾害信源发生的信息与民政部接收的信息是相同的,也就是由信道两端(乡镇至民政部)输入与输出信息的清晰度相同,可靠性相同,即信息量相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灾害信息传输过程中常有异型信号插入,造成信息失真,如个别地区虚报、瞒报灾情问题。

我国灾害统计的改变措施[2]

  1、确立国家统计职能部门对灾害进行集中统计的职责,建成横纵结合的灾害统计网络。为此.各级政府的统计职能部门应设立专门的自上而下的灾害统计机构.由政府授权对各种灾害问题进行集中统计,并负责统一公布全国的灾情资料及重要灾害的数据等;同时,各专业部门在原有分工的基础上加以调整,继续承担本部门的各种灾情:这种集中统计与分工统计相结合、纵向统计与横向统计相结合的组织体系.既分工明确.又职责分明,将有助于灾害统计工作走出目前的组织误区。

  2、尽快建立一元化的灾害统计制度。一元化的灾害统计制度是灾害统计走向科学化的基本保证,在这方面,国家统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统一的灾害统计法规。作为全国各种灾害统计工作的具体数据.其内容应当包括建立一套由若干具体指标组成的完整的、相互协调且结构严密的灾害统计指标体系,重新规范各种灾害统计与报告的程序,制定科学的灾害统计方法与计算公式,明确划分统计职能部门与各分管部门的权限与责任,坚决杜绝灾害统计中人为扩大或缩小灾情的现象。如果实现了这一目标,则我国的灾害统计工作就一定能够走出目前的混乱局面。

  3、将灾害统计数据纳入法治轨道,避免灾害统计数据失真。灾害统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上报灾情统计数据时不得迟报、瞒报、伪造、篡改。

  4、推广科学的灾害统计资料搜集方法。如受灾地区、受灾单位上报灾情统计数据与统计机构抽样调查、重点或典型调查相结合,就有利于提高灾害统计资料的真实准确性;运用各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卫星监控、遥感技术等手段,将极大地提高灾害统计信息反馈的时效性。

  5、加强灾害统计科学的研究。灾害的日趋严重决定了解决灾害统计问题已经成了我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而要解决诸如灾害统计指标设计、模型推断、损失计算公式等,就必须加强对灾害统计科学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灾害的统计理论与方法问题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钱乐祥总结了灾害的几种分类方法(《灾害系统分类初探》,1994年《自然灾害学报》第三期)。何艳芬等提出,农业旱灾可以从成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与灾损角度等几个方面设置统计指标体系去反映(《农业旱灾及其指标系统研究》,见《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9月)。李家银在《广西洪涝灾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中总结了广西洪涝灾害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见《中国防汛抗旱》,2008年第4期)。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特定的自然灾害出发,探讨各自的统计理论或统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没有将所有自然灾害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具有共同规律性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探讨全面、科学、高效的反映防灾、灾情、救灾、损失、补偿等方面的数量情况的统计理论和分析方法,是统计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参考文献

  1. 赵喜仓.试论灾害统计的几个基本问题(J).江苏工学院学报.1993,3
  2. 2.0 2.1 罗建梅,朱胜.加强我国灾害统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2009,2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灾害统计"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