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涌流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涌流理論

  涌流理論是指美國的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理論,認為:人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才真正體會到長久的快樂,這與技能和挑戰的匹配程度有關。涌流就是一種類似思如泉涌的感覺,人由於自身的原因而完全參與在某項活動中,此時自我意識消失、時光飛逝,每個行為、動作和想法必然會一步接著一步,就像爵士樂演奏一樣,整個人都沉浸其中,且將自己的技能發揮到極致。

涌流理論的運用

  “涌流現象”是一種專註或沉浸其中的心理狀態,很早就被人們在宗教、冥想、瑜伽、藝術、體育等活動中發現。

  契克森米哈認為人們的日常行為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涌流(Flow)、覺醒(Arousal)、掌控(Control)、放鬆(Relaxation)、焦慮(Anxiety)、煩惱(Worry)、冷漠(Apathy)、厭倦(Boredom)。

  圖中坐標軸一是人們在某一刻所面臨的挑戰的難度,另一個是那一刻人們的技能熟練程度。圖表中的中線代表平均值,那是平均挑戰難度以及技能熟練程度。這個每個人的都不一樣。同樣,在中間的地方會有一個固定的點,假如能夠知道這個固定的點在哪裡,就能大致預測出你何時會走進“涌流”的狀態。那就是挑戰大於平均值、技能熟練程度也大於平均值的狀態。

  對於每一個人,涌流通常都是在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的時候才出現的。比如彈鋼琴、跟好友在一起、甚或是工作。相比之下,其他的區域則變得相對更加消極。

  在“涌流”狀態下,能夠將自身的狀態發揮到極致,工作效率也有顯著提高:

  1、每一步都有明確的目標

  2、對行動有迅速的反饋。行動自然得到矯正。

  3、在挑戰和技巧之間有一種平衡。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力相對於挑戰弱,我們會沮喪和焦慮;如果潛能大大高於表現機會,我們會乏味。恰好處在乏味和焦慮二者之中,才能真正的愉悅。

  4、行動和意識相融合。註意力集中在我們的行動上。由於挑戰和技巧相匹配,因而要求一門心思。由於目標很明確,又能不斷得到反饋,就能夠做到這一點。

  5、摒除雜念。由於高度集中註意力,使我們擺脫了日常生活中導致壓抑和焦慮的害怕。

  6、根本不擔心失敗。集中心思工作,根本想不到失敗。內在的原因是:涌流狀態下,我們很清楚該乾什麼,而我們的技巧又正好足以迎接挑戰。

  7、自我意識消失。太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往往是日常生活中的負擔。涌流中,我們太專註於所作的事,根本沒有心思來關心自我。但當一個階段的涌流狀態過去之後,我們一般會以一種更強烈的自我概念出現,知道已超越了自我,甚至會覺得自己擺脫了自我的界限,至少暫時地成為了一個更大實體的一部分。(這種狀態很多人都應該體驗過)自我通過遺忘自我的行動得到了擴展。

  8、時間感被扭曲。一般會忘掉時間。

  9、行動具有自身的目的。一旦上述情況出現,我們就開始享受由此產生的這種體驗。我們的行動變成一種autotelic,希臘詞,意思是本身具有目的:從事活動的理由在於能感覺到由這些活動提供的體驗。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涌流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