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信心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消費者信心(Consumer Confidence)
目錄 |
消費者信心(也有人稱為消費者情緒Consumer Sentiment)是指消費者根據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形勢,對就業、收入、物價、利率等問題的綜合判斷後得出的一種看法和預期。在許多國家,消費者信心的測度被認為是消費總量的必要補充。
消費者信心的心理學解釋[1]
消費者信心是消費者主觀心理的一種狀態。Katona在研究中將這種心理狀態稱為消費者情緒(Sentiment)。按照心理學的解釋.“情緒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情緒的動力性包括增力與減力兩極,需要得到滿足時產生的積極情緒就是增力: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消極情緒就是減力。”那麼,消費者情緒可以解釋為:消費者在一定的經濟環境下對影響其消費一儲蓄的諸種因素的態度體驗以及行為反應。當現實經濟環境符合消費者的願望或者消費者對未來收入增加持樂觀的預期時,他就會心情愉快、情緒樂觀,消費動機增強;反之,如果消費者對現實經濟環境不滿意,就會感到沮喪,表現出消極的心態。如果他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很差.消極的情緒會壓抑他的消費動機,轉向增加預防性儲蓄。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消費者情緒可以成為其消費行為的動力或阻力。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消費者情緒是主宰消費者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Katona是最早研究消費者行為的心理基礎的學者之一。他認為。消費支出決不簡單的只是收入的函數.“消費支出也是‘購買意願’的函數,受消費動機和消費態度的影響。”日他指出,預期是消費者消費一儲蓄決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預期預示著有積極樂觀的消費計劃.持續的樂觀預期會促進這些積極的消費計劃實施。所以,消費者情緒也是影響巨集觀經濟的重要變數。對消費者情緒進行測度是對消費變動測度的一個必要的補充。在1946年下半年由Katona主持的美國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中,他根據心理學的測量方法,通過問卷調查首次對消費者的主觀看法和判斷進行了測量。並將這一測量結果稱為消費者情緒指數ICS(Index of Consumer Sentiment),用ICS作為反映消費者情緒樂觀與否的一個指標。後來人們又將消費者情緒稱做“消費者信心(Confidence)”,故ICS又稱消費者信心指數(Index of Consumerconfidence)。
美國密歇根大學SRC測度消費者信心至今已堅持了近60年。理論和實證分析表明,消費者信心指數是一個有效的先行指標——它可以在大量的巨集觀經濟數據統計出來之前,提前顯示經濟變化的趨勢。它所揭示的消費者預期的變化,與巨集觀經濟指標的變動存在著高度關聯性和預見性,因此這一指標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監測經濟運行的景氣指標體系的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已有包括我國在內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定期的編製並公佈各自的消費者信心指數。
消費者信心的測量工具[1]
消費者情緒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難以直接觀察到併進行量化描述。Katona在測度消費者情緒時採用了心理學研究中的測量量表這一工具。
“由很多題項構成,並且這些題項構成一個複合分數,試圖揭示不能輕易用直接方法來觀察的理論變數的水平,這樣的測量工具常常被稱為量表。當我們想測量那些憑藉我們對世界的理論理解而相信其存在但又無法直接感知的現象時,我們就編製量表。”量表是心理學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測量工具。那麼,在研究消費者情緒時量表是如何設計的?理論假設是什麼?有哪些題項組成、結構如何呢?
由經濟理論可知.影響消費一儲蓄的因素包括收入、就業(失業)、物價、利率及稅收等經濟政策、證券市場走勢、巨集觀經濟形勢等。在一定的經濟環境里,消費者以各自特有的方式獲取、整合變化多端的經濟信息。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使他們形成了或是積極樂觀、或是消極沮喪的情緒反應。雖然消費者情緒無法直接觀測,但是消費者對上述經濟條件的滿意程度和預期,可以成為解釋消費者情緒的一種依據。因此,可以通過對消費者的滿意程度和預期的測量來間接的估計消費者情緒。
密歇根大學SRC的消費者調查問卷包括近5O個問題.主要圍繞消費者個人財務狀況、對短期經濟發展和長期經濟發展的看法。題項內容涉及經濟發展形勢、就業、收入、物價、利率、耐用消費品的購買意願等。這些內容又進一步分為消費者目前看法和對未來的預期兩個維度。在此基礎上,根據其中5個題項的調查數據計算消費者信心指數。[51這五個題項寫成量表形式就是:
①個人及家庭目前收入與1年前比較有何變化
(提高口 不變口 減少口)
②對1年後個人及家庭收入有何預期
(提高口 不變口 減少口)
③對未來1年裡國家經濟狀況有何預期
(變好口 不變口 變差口)
④對未來5年裡國家經濟形勢變化有何預期
(變好口 不變口 變差口)
⑤目前大件耐用商品的購買時機如何
(好口 一般口 差口)
這是一組反映消費者對個人收入、經濟發展形勢的評價和預期以及購買意願的問題。在具體的時間地點,根據一個被調查者的選擇答案就可以計算出其在這五個問題上的得分。這一得分值就是對他情緒的測量值。值的高低代表了個人情緒在量表上的位置。
各國家(地區)在消費者調查問卷的內容上看基本相同。但是在計算指數的量表題項以及規則形式上與密歇根大學的題項有差別。例如,歐盟的指數量表題項有4個,分別是對未來1年裡的“收入”、“國家經濟形勢”、“失業”的預期以及“儲蓄意願”:萬事達卡消費者信心指數的量表題項有5個:“就業”、“經濟形勢”、“固定收入”、“股票市場”和“生活質量”。在量表規則上,目前多數國家的量表選項採用了五重選項的規則,即在上述三重選擇基礎上,對兩端選項再順序細分為“很大提高”、“有所提高”、“有所減少”、“減少很多”。五重選項的優點是將主觀看法的差別程度做進一步區分。問題是.同樣是對消費者信心的測量,為什麼量表題項的內容會不一樣?如何認識這種差異?
前述分析中曾經提到.由於消費者信心是潛在的理論變數,對它的測度是通過對消費者看法的測度間接實現的。這種方法的成立隱含著理論上的假設:消費者在收入、就業(失業)、物價、利率、經濟發展形勢等因素上的看法,與潛在的消費者情緒之間存在著相關關係——在特定時期里,是消費者對這些因素看法的得分,導致了消費者情緒具有某個值。但是在不同的國家(地區)由於社會文化、經濟發展水平、消費習慣和結構存在明顯差異,上述各因素對消費者情緒影響力也各有所不同。選擇哪些因素作為測量的題項,取決於研究者的理論假設,即消費者對這些因素的看法及預期能夠顯著地擁有一個共同的潛在因素——消費者信心,對這些題項的測量能夠一致地測量消費者情緒的樂觀還是悲觀。從這個意義上,儘管各國家(地區)計算消費者信心指數的題項內容有所不同,但對自身來說,這些題項內容一定是與本國(地區)消費者的情緒相關程度最高、影響最密切的那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