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平均雨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流域平均雨量又叫面雨量,是整個區域內單位面積上的平均降水量,能較客觀地反映整個區域的降水情況。因而開展面雨量計算和麵雨量預報能更好地為各級政府組織防汛抗洪以及水庫等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又可為水利部門的洪水預報提供非常重要的參數,是氣象與水利部門加強合作為防災抗災和經濟建設服務的一個重要手段[1]。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個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算術平均法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邊形法),也有用繪製等雨量線圖來推求的[2]。
流域平均雨量的計算[3]
- 算術平均法:流域內各站同一時段的雨量進行算術平均。
即
-- 某一指定時段的流域平均雨量,mm;
n-- 流域內的雨量站數;
Pi-- 流域內第i站指定時段的雨量,mm, i=1,2,...n
- 泰森多邊形法:
該法假定流域上各點的雨量以其最近的雨量站的雨量為代表,因此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推求各站代表的在流域中距其最近的點的面積,這些站代表的面積圖稱泰森多邊形。
其作法是:先用直線(圖中的虛線)就近連接各站為許多三角形,然後作各連線的垂直平分線,他們與流域分水線一起組成n個多邊形,每個多邊形的面積,就是其中的雨量站代表的面積。設第i站代表的面積為 fi, 雨量為Pi, 則該法計算流域平均雨量的公式為
fi/F-- 第i站代錶面積占流域面積的比值,稱權重。
- 等雨量線法:
根據流域及附近的雨量站觀測的同一時段的雨量值,參考地形影響,類似繪製地形等高線那樣,畫出雨量等值線圖,然後量出相鄰等值線間的流域面積fi,即可按下式計算流域平均雨量
-- Pi上的平均雨量,等於相鄰的2條等值線數值的平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