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療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森田療法(Morita Therapy)
目錄 |
森田療法是日本森田正馬教授創立、發展的一種治療神經症的心理治療方法。
森田療法的創立[1]
森田療法的創始人為森田正馬(1874-1938),是日本著名的精神醫學家,他出生在日本高知縣的富家村(現為夜市町),幼年時身體虛弱,常有遺尿,但天資聰慧。他本人胃腸功能不良。20歲時又患腸傷寒,夜間常有心悸發作,並有出汗、寒戰、對死亡的恐懼等的“發作性神經症”樣特點。24歲考入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學習。入學第一年,因家裡未及時寄給他學習費用,他很生氣,讀書也不專心。為了調節情緒,他利用春假出去療養了一段時間。回來後仍頭痛不止,難以繼續學習。在這種情況下,他橫下一條心,不去糾纏這些癥狀,不吃藥,不求治,聽之任之。他認為如果死了,也是父親的責任。為此,他埋頭學習,不料卻霧散雲開,病癥消失,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出乎意料。通過這次自身體驗,他對“神經質傾向”(疑病素質)有了深刻的認識,並開始摸索特殊的、以後被人稱之為森田式的心理治療方法。
森田療法是森田正馬博士於1920年左右創立的。他通過二十多年的時間對神經症的實質和治療方法進行了研究,期間嘗試了鎮靜藥物、催眠療法、生活正規法、說服辯論法、安靜療法等,發現這些療法對神經症的治療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於是通過綜合、概括和揚棄後創立了這二專門針對神經症的心理治療方法,他本人將這一方法稱之為“對神經質的特殊治療法”。
森田療法的發展[1]
自創立森田療法以來,歷時已七十多年,經過森田正馬的弟子們的努力,森田療法在理論上更加系統和完善,方法上也得到了不少改進,形成了所謂新森田療法(Neo Morita therapy),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1.對森田正馬提出的許多概念進行了歸納和整理,並用簡明易懂的語言作瞭解釋。如前日本森田療法學會理事長的大原健士郎教授把森田療法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即“疑病性素質基調”、“生的欲望”、“死的恐怖”之間的相互關係作了闡述,並系統地闡明瞭“森田神經質”的發病機制。
2.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如森田正馬的弟子高良武久提出應以“適應焦慮”一詞代替“疑病性素質”更為妥當,把森田這一生物學上的概念引申到心理學上來理解。其次,高良還提出了“主觀虛構性”、“錶面的防禦單純化”等新概念,發展了森田理論。大原健士郎則建議把森田的“神經質”和高良的“神經質症”統稱為“森田神經質”,避免了用詞混亂。大原還指出用森田的名字來命名一種療法會使人感到深奧陳舊,可能會阻礙這一療法的發展,故他建議改稱“創造性體驗療法”。田代信維則從心理生理學的角度將森田療法的各個治療階段與人類的自我成長過程相對應進行了研究,並引用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對各種治療機制進行了研究。
3.治療方法的改進:現代的森田治療家從各自的實踐經驗出發,一致認為經典森田療法為期40天的療程太短了,多採用3個月左右為一療程。而家庭式的治療環境在現在醫療機構中已很難做到了,因此只是合併使用家庭式的治療。為了更好地開展治療,北西憲二於1990年提出“森田神經質的診斷用會談格式”。在整個治療中,也放寬了對病人的限制,並根據情況引進了音樂、繪畫、體育等療法,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合用抗焦慮藥。在實施治療時,均主張開展Rorsehaeh測驗、文章完成法等心理測定,還開展生長激素、催乳素測定等生物學研究;通過睡眠腦電圖分析,發現森田療法可使睡眠障礙的睡眠節律正常化,還推算出絕對卧床至第7天轉為輕作業期是最合適的。
4.適用範圍的擴大:森田療法對於神經症的療效,已經通過大量來自臨床心理學和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得到了科學的評定。現在森田療法還被廣泛運用於心身疾病、抑鬱症、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賴,甚至是心理危機的治療中。另外,世界各國已成立了許多以森田療法理論為基礎的自助性組織,如神經症病人的自助性組織“生活發現會”,幫助癌症和艾滋病病人的組織等。
森田療法的基本理論[2]
- 1.神經質的發生機制
森田正馬在他的任何著作中均不使用“神經症”這個術語。而是把現在認為的神經症分成神經質和癔症。神經質是自我內省、理智、疑病;癔症是情感過敏、外向、自我中心。在神經質素質的基礎上,由於某種契機導致的病態成為神經質。在癔症素質的基礎上,由於某種契機導致的病態成為癔症。森田正馬認為神經質的根本原因是先天性素質變質。此素質雖然是先天的,但並非固定的,可隨著環境發生明顯變化。
- 2.生的欲望
森田正馬在這裡主要指心靈深處的反省。可以包含以下幾個方面:①不想生病,不想死,想長壽;②想更好地活著,不想被人輕視,想被人承認;③想有知識,想學習,想成為一個偉人,想幸福;④想向上發展。總之,生的欲望是不同層次種種願望的綜合。
- 3.疑病性基調
森田正馬曾研究過神經質的發病,他不認為這種患者的動機有什麼特殊性,因此他認為導致神經質發病的最重要的乃是患者的素質,所以便把它叫做疑病性基調。疑病性基調是森miE馬的一種假說式的概念,雖說它是一種先天性的素質,但卻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能隨著環境(如父母的養育態度)的變化而變化。
- 4.精神交互作用
對神經質發病有決定作用的是疑病性基調,對癥狀的發展有決定作用的是精神交互作用。如對某種感覺過度註意,感覺就會變得敏感,敏感的感覺更容易引起註意,感覺與註意相互作用,越來越形成感覺過敏的精神過程。
森田療法的治療要點[2]
森田正馬根據其對神經質的認識,提出了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治療的著眼點在於陶冶疑病素質,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其治療要點是“順其自然”和“為所當為”。
- 1.順其自然
森田正馬把順其自然看作是相當於佛教和禪宗中的“頓悟”狀態。所謂“頓悟”狀態就是讓患者認識並體驗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體驗到對超越自己能力的自然現實存在的抵抗是無用的.這樣才能具備一種與自然事物相協調的生活態度。對其癥狀而言,就是要老老實實地接受癥狀,真正認識到對它抵制、反抗、迴避或壓制都是徒勞的,不要把癥狀當作自己心身的異物,要對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帶著癥狀學習和工作。
- 2.為所當為
森田正馬把與人相關的事物劃分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兩大類別。可控制的事物是個人通過自己的主觀意志可以控制與改變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個人主觀意志不能決定的事物。森田療法要求患者學習以順應自然的態度不去控制那些不可控制的事物;但還要註意為所當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的事物。也就是要求患者一方面對自己的癥狀和不良情緒聽之任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來固有的上進心,努力去做應該做的事情。除此以外,由於人格是個體行為的核心,森田療法還要求患者面對現實,陶冶性格。發揚神經質性格中的長處:認真、勤奮,富有責任感等;擯棄神經質性格中的致病之處:極端的內省與完善欲。
森田療法的治療過程[2]
在治療的準備階段,首先讓患者閱讀森田療法的小冊子;其次與患者進行一次商談,使患者對自己的病癥有一定的認識,對森田療法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以消除患者的疑慮,積極配合治療。如果有必要可採取簽訂協議的方法,以保證治療的順利完成。
森田療法的住院環境與一般醫院有所不同。要求單人房間,房間佈置像家庭環境一樣。患者在住院期間可以發現許多與其癥狀類似的患者,認識到不是只有自己有這樣的問題。
森田療法的治療分為住院治療和門診治療兩種方式。住院治療是森田療法常用的治療形式,其主要治療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1.絕對卧床期
要求患者安靜卧床1周。除了吃飯及去衛生間外不得起床,但可考慮問題及睡眠。不允許讀書、看報、吸煙、談話及娛樂等,也不允許家屬探視及書信往來。治療者每天僅短暫地與患者會面一次,主要是瞭解患者的情況。由於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患者每天直面自己的焦慮,故焦慮升級,達到頂點,癥狀可能加重。但持續一段時間後,患者會逐漸接受焦慮,使焦慮與自己融為一體。
- 2.輕工作期
讓患者帶著癥狀參加一些輕體力工作,如掃地、澆水、洗衣服,時間約為1周。這期間仍要禁止交談、看書、游戲等活動。
- 3.重工作期
患者可參加一些重體力工作,如砍柴、種菜、培植花木、烹飪、喂養小動物等,時間也是1周左右。這期間不要求患者談論自己的癥狀,只教導患者專註於當前的工作活動。通過這樣的實踐與體驗,患者的態度會逐漸發生變化,不再與自己的焦慮癥狀做鬥爭,學會帶著癥狀去生活。
- 4.生活訓練期
時間約為1~2周。允許患者外出購物、會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基本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但不允許會見家人、不允許和家人通電話,晚上必須回醫院住宿,為出院後的實際生活做準備。
從絕對卧床期以後,要求患者每天晚上寫日記。治療者每天要讀患者的日記,並寫出意見,次日歸還患者。
在住院期間,患者不可避免地會訴說自己的癥狀及詢問病情。治療者只是要求患者生活於現實之中,即使患者反覆詢問,也不做任何回答。這樣患者會逐漸不註意自己的癥狀而把興趣轉移於外部工作活動中,這叫做“無回答療法”。患者儘管有些焦慮癥狀,但能夠參加必要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可以出院。出院後可定期回院交流經驗。
有、東西 中國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普及率低及發展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