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森田疗法(Morita Therapy)
目录 |
森田疗法是日本森田正马教授创立、发展的一种治疗神经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森田疗法的创立[1]
森田疗法的创始人为森田正马(1874-1938),是日本著名的精神医学家,他出生在日本高知县的富家村(现为夜市町),幼年时身体虚弱,常有遗尿,但天资聪慧。他本人胃肠功能不良。20岁时又患肠伤寒,夜间常有心悸发作,并有出汗、寒战、对死亡的恐惧等的“发作性神经症”样特点。24岁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习。入学第一年,因家里未及时寄给他学习费用,他很生气,读书也不专心。为了调节情绪,他利用春假出去疗养了一段时间。回来后仍头痛不止,难以继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他横下一条心,不去纠缠这些症状,不吃药,不求治,听之任之。他认为如果死了,也是父亲的责任。为此,他埋头学习,不料却雾散云开,病症消失,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出乎意料。通过这次自身体验,他对“神经质倾向”(疑病素质)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开始摸索特殊的、以后被人称之为森田式的心理治疗方法。
森田疗法是森田正马博士于1920年左右创立的。他通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对神经症的实质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期间尝试了镇静药物、催眠疗法、生活正规法、说服辩论法、安静疗法等,发现这些疗法对神经症的治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于是通过综合、概括和扬弃后创立了这二专门针对神经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他本人将这一方法称之为“对神经质的特殊治疗法”。
森田疗法的发展[1]
自创立森田疗法以来,历时已七十多年,经过森田正马的弟子们的努力,森田疗法在理论上更加系统和完善,方法上也得到了不少改进,形成了所谓新森田疗法(Neo Morita therapy),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对森田正马提出的许多概念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用简明易懂的语言作了解释。如前日本森田疗法学会理事长的大原健士郎教授把森田疗法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即“疑病性素质基调”、“生的欲望”、“死的恐怖”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阐述,并系统地阐明了“森田神经质”的发病机制。
2.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如森田正马的弟子高良武久提出应以“适应焦虑”一词代替“疑病性素质”更为妥当,把森田这一生物学上的概念引申到心理学上来理解。其次,高良还提出了“主观虚构性”、“表面的防御单纯化”等新概念,发展了森田理论。大原健士郎则建议把森田的“神经质”和高良的“神经质症”统称为“森田神经质”,避免了用词混乱。大原还指出用森田的名字来命名一种疗法会使人感到深奥陈旧,可能会阻碍这一疗法的发展,故他建议改称“创造性体验疗法”。田代信维则从心理生理学的角度将森田疗法的各个治疗阶段与人类的自我成长过程相对应进行了研究,并引用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各种治疗机制进行了研究。
3.治疗方法的改进:现代的森田治疗家从各自的实践经验出发,一致认为经典森田疗法为期40天的疗程太短了,多采用3个月左右为一疗程。而家庭式的治疗环境在现在医疗机构中已很难做到了,因此只是合并使用家庭式的治疗。为了更好地开展治疗,北西宪二于1990年提出“森田神经质的诊断用会谈格式”。在整个治疗中,也放宽了对病人的限制,并根据情况引进了音乐、绘画、体育等疗法,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合用抗焦虑药。在实施治疗时,均主张开展Rorsehaeh测验、文章完成法等心理测定,还开展生长激素、催乳素测定等生物学研究;通过睡眠脑电图分析,发现森田疗法可使睡眠障碍的睡眠节律正常化,还推算出绝对卧床至第7天转为轻作业期是最合适的。
4.适用范围的扩大:森田疗法对于神经症的疗效,已经通过大量来自临床心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得到了科学的评定。现在森田疗法还被广泛运用于心身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甚至是心理危机的治疗中。另外,世界各国已成立了许多以森田疗法理论为基础的自助性组织,如神经症病人的自助性组织“生活发现会”,帮助癌症和艾滋病病人的组织等。
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2]
- 1.神经质的发生机制
森田正马在他的任何著作中均不使用“神经症”这个术语。而是把现在认为的神经症分成神经质和癔症。神经质是自我内省、理智、疑病;癔症是情感过敏、外向、自我中心。在神经质素质的基础上,由于某种契机导致的病态成为神经质。在癔症素质的基础上,由于某种契机导致的病态成为癔症。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的根本原因是先天性素质变质。此素质虽然是先天的,但并非固定的,可随着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 2.生的欲望
森田正马在这里主要指心灵深处的反省。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不想生病,不想死,想长寿;②想更好地活着,不想被人轻视,想被人承认;③想有知识,想学习,想成为一个伟人,想幸福;④想向上发展。总之,生的欲望是不同层次种种愿望的综合。
- 3.疑病性基调
森田正马曾研究过神经质的发病,他不认为这种患者的动机有什么特殊性,因此他认为导致神经质发病的最重要的乃是患者的素质,所以便把它叫做疑病性基调。疑病性基调是森miE马的一种假说式的概念,虽说它是一种先天性的素质,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能随着环境(如父母的养育态度)的变化而变化。
- 4.精神交互作用
对神经质发病有决定作用的是疑病性基调,对症状的发展有决定作用的是精神交互作用。如对某种感觉过度注意,感觉就会变得敏感,敏感的感觉更容易引起注意,感觉与注意相互作用,越来越形成感觉过敏的精神过程。
森田疗法的治疗要点[2]
森田正马根据其对神经质的认识,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着眼点在于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其治疗要点是“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
- 1.顺其自然
森田正马把顺其自然看作是相当于佛教和禅宗中的“顿悟”状态。所谓“顿悟”状态就是让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体验到对超越自己能力的自然现实存在的抵抗是无用的.这样才能具备一种与自然事物相协调的生活态度。对其症状而言,就是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回避或压制都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要对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
- 2.为所当为
森田正马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两大类别。可控制的事物是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控制与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森田疗法要求患者学习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那些不可控制的事物;但还要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的事物。也就是要求患者一方面对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听之任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来固有的上进心,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除此以外,由于人格是个体行为的核心,森田疗法还要求患者面对现实,陶冶性格。发扬神经质性格中的长处:认真、勤奋,富有责任感等;摈弃神经质性格中的致病之处:极端的内省与完善欲。
森田疗法的治疗过程[2]
在治疗的准备阶段,首先让患者阅读森田疗法的小册子;其次与患者进行一次商谈,使患者对自己的病症有一定的认识,对森田疗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消除患者的疑虑,积极配合治疗。如果有必要可采取签订协议的方法,以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
森田疗法的住院环境与一般医院有所不同。要求单人房间,房间布置像家庭环境一样。患者在住院期间可以发现许多与其症状类似的患者,认识到不是只有自己有这样的问题。
森田疗法的治疗分为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两种方式。住院治疗是森田疗法常用的治疗形式,其主要治疗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1.绝对卧床期
要求患者安静卧床1周。除了吃饭及去卫生间外不得起床,但可考虑问题及睡眠。不允许读书、看报、吸烟、谈话及娱乐等,也不允许家属探视及书信往来。治疗者每天仅短暂地与患者会面一次,主要是了解患者的情况。由于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患者每天直面自己的焦虑,故焦虑升级,达到顶点,症状可能加重。但持续一段时间后,患者会逐渐接受焦虑,使焦虑与自己融为一体。
- 2.轻工作期
让患者带着症状参加一些轻体力工作,如扫地、浇水、洗衣服,时间约为1周。这期间仍要禁止交谈、看书、游戏等活动。
- 3.重工作期
患者可参加一些重体力工作,如砍柴、种菜、培植花木、烹饪、喂养小动物等,时间也是1周左右。这期间不要求患者谈论自己的症状,只教导患者专注于当前的工作活动。通过这样的实践与体验,患者的态度会逐渐发生变化,不再与自己的焦虑症状做斗争,学会带着症状去生活。
- 4.生活训练期
时间约为1~2周。允许患者外出购物、会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但不允许会见家人、不允许和家人通电话,晚上必须回医院住宿,为出院后的实际生活做准备。
从绝对卧床期以后,要求患者每天晚上写日记。治疗者每天要读患者的日记,并写出意见,次日归还患者。
在住院期间,患者不可避免地会诉说自己的症状及询问病情。治疗者只是要求患者生活于现实之中,即使患者反复询问,也不做任何回答。这样患者会逐渐不注意自己的症状而把兴趣转移于外部工作活动中,这叫做“无回答疗法”。患者尽管有些焦虑症状,但能够参加必要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可以出院。出院后可定期回院交流经验。
有、东西 中国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普及率低及发展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