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時間分離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時間分離效應(time isolation)

目錄

什麼是時間分離效應

  時間分離效應是指在系列順序短時記憶任務中,時間間隔越長的項目越容易被回憶的現象。

  其中,系列順序短時記憶(Short—term memory for serialorder)是對連續呈現的一系列內容的記憶。譬如,電話號碼記憶、人類語言交流等都涉及到系列順序短時記憶。

  簡單來說就是在記憶任務時,時間分離間隔長一些有助於記憶。

時間分離效應的兩種解釋[1]

  目前對序列順序短時記憶任務中出現時間分離效應的原因有兩種解釋:

  一種從時間理論的角度認為,另一種從事件理論的角度。

時間理論對時間分離效應的解釋

  時間理論認為記憶與時間是緊密相聯的。人們對時間上分散的項目的回憶要比時間上分佈擁擠項目的回憶效果好,這主要是因為時間在編碼和提取階段起到了獨立的線索作用。

  Wehe和Laughery以及Neath和Crowder 分別對時間因素在序列項目記憶中的作用進行了驗證。研究中都給被試呈現一些項目序列,而項目間時距在序列位置上隨機增長(如,A·B··C···D)或隨機縮短(如,A··· B· ·C·D)。

  兩項研究均發現,間隔時間長的項目的記憶效果要好一些,即在遞減序列中項目越靠前回憶效果越好,而在遞增序列中項目越靠後項目回憶效果越好。一些模型認為時間上的分離對項目回憶會產生促進作用。譬如,Burgess和Hitch 的模型認為編碼和提取過程是由順時呈現的與事件相關的線索單元所決定的。Brown等 的模型假定通過振蕩器(Oscillators)聯接來提供一個與呈現項目有關的線索信號。在提取階段,振蕩器恢復到原始狀態,通過提取每一時間階段與振蕩器最相似狀態的那一項目來完成回憶。因此,時間上相關的項目就會有不同的振蕩器活動,從而會降低回憶活動中混淆的可能性。

事件理論對時間分離效應的解釋

  事件理論認為項目記憶與時間無關。事件理論將人們對時間上分散項目的回憶要比時間分佈擁擠項目回憶效果好的原因歸結於項目編碼至提取過程中進行的認知操作過程。

  一些研究者為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並建構了一些模型。譬如Welte和Laughery 運用的項目間時距設定為1 900 ms,這使得被試者有足夠的時間通過覆述或者其它鞏固過程來加強對時間分離項目的記憶。Neath 和Crowder 的研究採用較短時距(5項目序列的呈現時間小於1 s)而排除了覆述產生的可能性,但是前兩個項目間時距是不同的,所以每一序列中的項目間時距還是可預測的,這樣就產生了選擇編碼過程,從而導致被試記住了那些時間上分散的項目。

  Farrell和Lewandowsky 提出的整合序列順序模型認為事件按照其發生的順序被存儲在合適的分散式記憶中,時問分離對記憶並無影響,回憶所產生的合成痕跡也不包含時間信息,記憶成績的提高不是由於時間分離的影響,而只是通過運用序列的時間結構來進行某些附加加工以鞏固記憶。例如,一個項目與另一個項目的時間分離越大意味著對該項目的覆述加工越好,從而提高了編碼質量。序列項目問的分離可能會引起主觀上的分組效應,而時間的擁擠現象會使得人們從策略上對那些項目的註意力減少。然而,以往研究並未對上述這些機制的確切內涵進行過關註,只是籠統地把它們作為“鞏固”過進行分析研究。

  目前,兩種理論在解釋時間分離效應的困境迫切要求新理論的提出。

參考文獻

  1. 尹華站, 李祚山. 系列順序短時記憶任務中時間分離效應及理論解釋[J]. 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26(2):135-13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時間分離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