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时间分离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时间分离效应(time isolation)

目录

什么是时间分离效应

  时间分离效应是指在系列顺序短时记忆任务中,时间间隔越长的项目越容易被回忆的现象。

  其中,系列顺序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for serialorder)是对连续呈现的一系列内容的记忆。譬如,电话号码记忆、人类语言交流等都涉及到系列顺序短时记忆。

  简单来说就是在记忆任务时,时间分离间隔长一些有助于记忆。

时间分离效应的两种解释[1]

  目前对序列顺序短时记忆任务中出现时间分离效应的原因有两种解释:

  一种从时间理论的角度认为,另一种从事件理论的角度。

时间理论对时间分离效应的解释

  时间理论认为记忆与时间是紧密相联的。人们对时间上分散的项目的回忆要比时间上分布拥挤项目的回忆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时间在编码和提取阶段起到了独立的线索作用。

  Wehe和Laughery以及Neath和Crowder 分别对时间因素在序列项目记忆中的作用进行了验证。研究中都给被试呈现一些项目序列,而项目间时距在序列位置上随机增长(如,A·B··C···D)或随机缩短(如,A··· B· ·C·D)。

  两项研究均发现,间隔时间长的项目的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即在递减序列中项目越靠前回忆效果越好,而在递增序列中项目越靠后项目回忆效果越好。一些模型认为时间上的分离对项目回忆会产生促进作用。譬如,Burgess和Hitch 的模型认为编码和提取过程是由顺时呈现的与事件相关的线索单元所决定的。Brown等 的模型假定通过振荡器(Oscillators)联接来提供一个与呈现项目有关的线索信号。在提取阶段,振荡器恢复到原始状态,通过提取每一时间阶段与振荡器最相似状态的那一项目来完成回忆。因此,时间上相关的项目就会有不同的振荡器活动,从而会降低回忆活动中混淆的可能性。

事件理论对时间分离效应的解释

  事件理论认为项目记忆与时间无关。事件理论将人们对时间上分散项目的回忆要比时间分布拥挤项目回忆效果好的原因归结于项目编码至提取过程中进行的认知操作过程。

  一些研究者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建构了一些模型。譬如Welte和Laughery 运用的项目间时距设定为1 900 ms,这使得被试者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复述或者其它巩固过程来加强对时间分离项目的记忆。Neath 和Crowder 的研究采用较短时距(5项目序列的呈现时间小于1 s)而排除了复述产生的可能性,但是前两个项目间时距是不同的,所以每一序列中的项目间时距还是可预测的,这样就产生了选择编码过程,从而导致被试记住了那些时间上分散的项目。

  Farrell和Lewandowsky 提出的整合序列顺序模型认为事件按照其发生的顺序被存储在合适的分布式记忆中,时问分离对记忆并无影响,回忆所产生的合成痕迹也不包含时间信息,记忆成绩的提高不是由于时间分离的影响,而只是通过运用序列的时间结构来进行某些附加加工以巩固记忆。例如,一个项目与另一个项目的时间分离越大意味着对该项目的复述加工越好,从而提高了编码质量。序列项目问的分离可能会引起主观上的分组效应,而时间的拥挤现象会使得人们从策略上对那些项目的注意力减少。然而,以往研究并未对上述这些机制的确切内涵进行过关注,只是笼统地把它们作为“巩固”过进行分析研究。

  目前,两种理论在解释时间分离效应的困境迫切要求新理论的提出。

参考文献

  1. 尹华站, 李祚山. 系列顺序短时记忆任务中时间分离效应及理论解释[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6(2):135-138.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时间分离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