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斯密的分工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在工業生產中大量實踐的分工理論。分工主要指為了實現工業生產目標而進行的對具體工作內容的分配。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能夠實現各種生產目標的分配準則稱為分工理論。

  1776年3月,亞當·斯密《國富論》中第一次提出了勞動分工的觀點,並系統全面地闡述了勞動分工對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進國民財富的巨大作用。

  斯密說:一個勞動者,如果對於這職業(分工的結果,使扣針的製造成為一種專門職業)沒有受過相當訓練,又不知怎樣使用這職業上的機械(使這種機械有發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結果),那末縱使竭力工作,也許一天也製造不出一枚扣針,要做二十枚,當然是決不可能了。但按照現在經營的方法,不但這種作業全部已經成為專門職業,而且這種職業分成若幹部門,其中有大多數也同樣成為專門職業。一個人抽鐵線,一個人拉直,一個人切截,一個人削尖線的一端,一個人磨另一端,以便裝上圓頭。要做圓頭,就需要有二三種不同的操作。裝圓頭,塗白色,乃至包裝,都是專門的職業。這樣,扣針的製造分為十八種操作。有些工廠,這十八種操作,分由十八個專門工人擔任。固然,有時一人也兼任二三門。我見過一個這種小工廠,只雇用十個工人,因此在這一個工廠中,有幾個工人擔任二三種操作。象這樣一個小工廠的工人,雖很窮困,他們的必要機械設備,雖很簡陋,但他們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針十二磅。從每磅中等針有四千枚計,這十個工人每日就可成針四萬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針四千八百枚。如果他們各自獨立工作,不專習一種特殊業務,那末,他們不論是誰,絕對不能一日製造二十枚針,說不定一天連一枚針也製造不出來。他們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適當分工合作而製成的數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連這數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製造不出來。

  亞當·斯密最早提出了分工論,在當時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所以到20世紀初亨利·福特就把生產一輛車分成了8772個工時。分工論成為統治企業管理的主要模式。

  勞動分工理論對於管理理論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後來的專業分工、管理職能分工社會分工等理論,都與斯密的這一學說有著“血緣關係”。

  斯密有句名言:“請給我以我所要的東西吧,同時,你也可以獲得你所要的東西。” 斯密認為:人們在經濟活動中追求個人利益,正因為每個人都有利己主義,所以,每個人的利己主義又必然被其他人的利己主義所限制,這就迫使每個人必須顧及他人的正當利益,由此而產生了社會利益,社會利益正是以個人利益為立腳點的。這就是所謂“經濟人”觀點,後來成為整個資本主義管理的理論基礎。“葫蘿蔔加大棒”的管理方式便是在這種理論基礎上產生的。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斯密的分工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11.144.122.* 在 2011年3月16日 14:24 發表

分工理論也是為後來“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的管理理論奠定了基礎。

回複評論
180.160.228.* 在 2011年11月30日 18:09 發表

謝謝,學到了很多

回複評論
222.211.175.* 在 2016年7月10日 14:20 發表

211.144.122.* 在 2011年3月16日 14:24 發表

分工理論也是為後來“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的管理理論奠定了基礎。

準備拜讀一下泰勒的作品,謝謝親提供線索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