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型漁業經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文化型漁業經濟是漁業經濟的發展趨勢,具有文化主導、形態多樣、地域特色、重視創新等特點。
1.文化主導
文化型漁業經濟,無庸諱言是以文化為主導的漁業經濟發展模式,是通過相關文化活動的策劃,達到拉動漁業經濟發展的目的。比如通過宣傳觀賞魚文化、提倡水清魚游的居住環境,推動觀賞魚漁業發展;通過貝類文化節,促進人們對貝類食品的瞭解和消費;通過宣傳水產品的健康和營養,吸引人們消費水產品等。
2.形式多樣
文化型漁業經濟以文化為著力點,必然會研究受眾的不同文化心理和需要,有針對性地通過對相關文化活動的設計拉動水產品消費,因此,可以衍生出水族館、漁業博物館、漁村旅游、魚文化節等多種文化形式。比如,上海人愛吃大閘蟹,每年入秋之時就可以圍繞蟹文化,通過報紙、電視、廣告、文化活動等傳媒吸引、刺激市場,從而有效推動養蟹業的發展;再比如針對愛釣魚的群體,可以設計海釣等項目;針對愛旅游的受眾,可以策劃漁村體驗、漁家飯;對廣大青少年,可以通過建設水族館、漁業博物館、魚文化館等增進他們對水產品的瞭解,提高對水產品消費的興趣。
3.地域特色
文化存在地域差異,不同地域的人們有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消費習俗,且由於生態環境的關係。水產品本身具有地域特色,因此,作為滿足受眾需求的一種經濟形態,文化型漁業經濟不可避免地具有地域特征。比如魚類資源豐富的舟山,海洋魚文化節成了一年一度的盛事;臺灣高雄的石斑魚很有名氣,與此相應的有石斑魚文化節;湖北武漢武昌魚天下揚名,其武昌魚國際文化節亦為人矚目等。2005年6月16日,首屆中國海洋文化節在浙江岱山舉行,舉辦了千帆(漁船)回港、祭海謝洋、休漁養海、民俗踩街等文化活動,繁榮了當地漁業經濟。
4.重視創新
文化型漁業經濟是一種更加註重知識和文化創新的經濟形態。這種創新包括文化活動的推陳出新和水產科技的自主創新。文化活動不推陳出新,就會失去對受眾的吸引力。水產科技不自主創新,就難以持久地支撐因文化活動而被激發的水產品需求,減少這批受眾成為習慣性消費群體的可能。與漁業有關的文化活動之所以搞得起來,其基礎是有高品質的水產品供應市場與海鮮漁家等設施保障,而要保證高品質的水產品供應,離開了科技支持勢必難以持久。
日本是進入文化型漁業經濟範式的先驅國家之一。與其先進的水產業伴隨發展的是卓具特色的日本生魚片料理、壽司文化、休閑漁業、漁村體驗與旅游等。日本不僅重視與水產有關的科學技術事業,而且十分重視魚文化。比如將鯉魚定為國魚,在世界率先設立了東京水產講習所(東京海洋大學前身)。而且在日本至今有一個風俗,即在每年4月端午節(又名男兒節),家中凡有小於16周歲男孩的,都會在自家屋前的旗桿上懸掛魚幡,少的5、6條,多的l0餘條,有紅、藍、橙、綠等色,異常矚目。每年此時五顏六色的魚幡和積有皚皚白雪的富土山,形成一道充滿民族特色和詩情畫意的優美風景。此時魚幡生產廠家往往忙得不亦樂乎。一生產就是數十萬條,銷往四國、九州等西日本地區。
目前我國的舟山、岱山、嵊泗等地也陸續推出魚文化節、貝類文化節、海洋文化節等充滿濃郁文化氣息的活動,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大大推進了水產業發展。每逢舟山的魚文化節,其夜排擋燈火通明,人山人海,繁榮了經濟。在長三角一帶,同里、周莊、烏鎮、朱家角等往日魚米之鄉,如今成為廣受大家喜愛的旅游地。不僅帶動了當地水產品消費,而且因為旅游帶來了經濟效益,也促成對當地傳統風俗和文化遺跡更好的保護。
- 寧波,金章等.關於知識型壟斷與我國高等教育的新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