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挫折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採取一系列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幫助和引導受教育者正確認識挫折,有意識地防範挫折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挫折面前適時地進行心理調節,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並固化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受教育者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的教育過程。[1]

挫折教育的特點[2]

  (一)引導性。挫折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是在教育者的引導下進行的。學生正處在成長髮育中,心理尚不成熟,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的引導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並逐步從直接引導過渡到間接引導。

  (二)滲透性。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所受挫折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挫折教育不可能僅僅通過某一種形式、在某一個領域,由某些固定的人員採用某種特定的方法就能夠奏效,它應該滲透在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

  (三)實踐性。挫折感是受挫者的主觀體驗,它對個體的影響是直接而又深刻的。這種體驗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只有通過受教育者親身體驗才能有所裨益。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在挫折實踐中去體驗挫折、認識挫折、剋服挫折,鍛煉和提高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

  (四)長期性。挫折是人生的伴侶,是人一生都不可迴避的問題。學生積累挫折經驗,學會應付挫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挫折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通過教師和學生長期共同的努力,才能收到實際效果,決不能急於求成。

挫折教育的實施原則[2]

  (一)滲透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滲透教育是指將挫折教育滲透在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環節之中,利用各種磨練機會,幫助學生積累挫折經驗,逐步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挫折認知和應對挫折的能力。集中教育是指教師按照預定的計劃,創設困難情境,對學生進行集中“訓練”,從而提高學生排除挫折的能力。在挫折教育中,應該以滲透教育為主,以集中教育為輔,將平時積累與階段性的強化活動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主動接受挫折教育,自覺地形成對挫折的正確認識,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挫折,不斷積累挫折經驗,學會用轉移、宣泄、補償、升華等心理防衛機制來消除受挫折後的不良情緒。同時,教師應激勵學生完善和發展自我心理調節機制,加強自我磨練,將挫折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逐漸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提高認識與實際磨練相結合的原則。挫折教育是一種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活動。它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提高認識。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階段性挫折問題,開設不同內容的挫折教育課程,開展各種教育活動,把提高認識與實際的磨練結合起來。教師既要善於利用生活中現成的磨練機會,又要有意識地創造挫折情境,並引導學生自找磨難,增加實際磨練的機會,提高學生抵抗挫折的能力。

  (四)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學校教育在挫折教育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應提出科學的挫折教育方案,並爭取家庭、社會的配合。教師可通過家長座談會等形式,向家長傳授挫折教育的相關知識和方法,並對家長提出具體要求,使家長正確認識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配合學校開展挫折教育。另外,還應形成正確的社會導向,營造良好的挫折教育的社會氛圍。可以通過街道、社區開展挫折教育活動,使學校、家長、社會協調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參考文獻

  1. 侯麗君.淺議挫折教育(J).教育:高教觀察(中旬).2014,7
  2. 2.0 2.1 魏俊.挫折教育的實施原則及措施探討(J).老區建設.2009,1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苏青荇,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挫折教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