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礦標誌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找礦標誌[1]
找礦標誌是指直接或間接指示礦產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現象或線索, 直接找礦標誌如礦體露頭、鐵帽、礦礫、有用礦物重砂異常、舊礦遺跡等, 間接找礦標誌如蝕變岩石、岩石的特殊顏色、特殊地形、特殊植物、地名、物探異常、化探異常、遙感影像異常等。
找礦標誌的內容[2]
1.地質找礦標誌中的直接找礦標誌
地質找礦標誌就是從純地質角度找到的一些標誌,有些礦體被剝蝕掉一部分,未剝蝕的直接裸露地表未經風化或輕微風化形成原生露頭,這是最直接的找礦標誌。有些金屬硫化物礦體的氧化露頭進一步遭受強烈的氧化和風化作用,多數金屬元素在酸性介質條件下,轉化為活動組分而被淋濾流失,殘留下的為不溶性的氧化物一針鐵礦和褐鐵礦在原地沉澱聚集。這種硫化物礦床風化帶上出現的表生鐵質帽狀覆蓋物,通常就稱之為“鐵帽”。是尋找金屬硫化物礦床的重要標誌,國內外許多有色金屬礦床就是根據鐵帽發現的,如果鐵帽規模巨大,還可以作為鐵礦開采利用,但最重要的還是指示其深部原生硫化物礦體。不同的鐵帽構造形態指示不同的礦床。
由於圍岩與礦體的礦物組成和物理化學性質的差異,抗風化能力不同,在礦體和圍岩間可以出現局部性的地形特殊變化。抗風化能力強的礦體,如含金石英脈、磁鐵石英岩、偉晶岩脈等常成正向微地形;抗風化能力弱的礦體,如煤層、許多鉛鋅等硫化物礦體等,常是負向微地形。也是較為有效的一種直接找礦標誌。
2.人工找礦標誌
所謂人工找礦標誌就是古代從事礦冶活動留下的找礦線索。包括舊採煉遺跡,特殊的地名等。例如老礦坑、舊礦硐、煉碴、廢石堆等,它們是礦產分佈的可靠指示。我國古代採冶事業發達,舊採煉遺跡遍及各地。在古代,開采放棄的礦山、或者是由於當時技術落後不能繼續開采,或是由於對礦產共生組合缺乏識別能力,用現代的技術及經濟條件重新評價,有時會發現非常有工業價值的礦床。此外,更多的是以這些舊採煉遺跡為線索、通過成礦規律找礦地質條件的研究而找到更為重要的新礦體。
1.地質找礦標誌中的間接找礦標誌
在地質找礦標誌中,除了上述直接找礦標誌,也存在著一些間接找礦標誌。如在成礦作用過程中圍岩同樣遭受到地下熱水溶液的作用而產生蝕變現象,就是成礦熱液對周圍圍岩的滲透和交代作用。這種蝕變範圍往往比較大,較容易被髮現,間接指示可能有礦的存在,更為重要的是,蝕變圍岩常常比礦體先出露於地表,因而可以指示盲礦的可能存在和分佈範圍。圍岩的顏色變化也是間接的找礦標誌。由於找礦技術的提高,可以直觀而快速地發現有價值的圍岩顏色變化的地區,從而提供找礦靶區。它與圍岩蝕變的研究相聯繫,能獲得較好的效果。這些方法已提高並推廣到預測鉛、鋅、銀、鎢、鋁、鈾、石油、天然氣、地熱電力站和水資源的評價上。
2.生物找礦標誌
生物找礦標誌是間接找礦標誌中一項重要內容,對於預測礦床的所在範圍有著重要作用。生物找礦標誌一般是指植物的找礦標誌,這是因為植物在長期的繁殖發展中,受本地土壤以及水分中各種微量元素的影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現象。即受到地下金屬礦體的影響,會表現出一些異於常態的形態,通過研究植物的這些異常,就可以分析出該地區地下所蘊含的礦產,為找礦提供有利信息。除了植物,某些動物也可以成為生物找礦標誌,但由於動物是活動的生物,很難測定,只有一些微量元素導致動物中毒或死亡後進行檢測,才能發現找礦標誌。
3.特殊地名標誌
是指某些地名是古代採礦者根據當地礦產性質、顏色、用途等命名的,對選擇找礦地區有參考意義。有的地名直接說明當地存在什麼礦產,如安徽的銅官山、浙江平陽的礬山等。有些地名因古代人對礦產認識的局限性,其地名與主要礦產類型有差別,但仍然指示有礦存在的可能性,例如江西德興銀山實際上是鉛鋅礦。還有一種特殊地名標誌是較為模糊的叫法,這是因為古人不知道當地所產的礦產是什麼,就以“寶”等字眼來替代,如在山東五蓮的七寶山找到銅金礦等。因此在找礦工作中,工作人員應當註意到這些特殊地名的找礦標誌。
4.地球物理找礦標誌
地球物理找礦標誌是間接找礦標誌之一,主要是指各種物探異常,包括磁異常、電異常、重力異常、放射性異常、人工地震等。研究地球物理標誌的地球物理探礦法,對用深部具有不能取代的穿透蓋層而取得信息的能力,對於預測各種地表和地下盲礦都是極其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航空物探、衛星物探的快速發展,更使物探在找礦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地球物理找礦標誌由於是間接找礦標誌,不能單獨依靠它圈定礦體,評價礦體,必須配合地質解釋才能更好的應用各類物探異常。
找礦標誌的類型[3]
1.地質找礦標誌
所謂地質找礦標誌就是從純地質角度找到的一些標誌,主要有礦體的原生露頭和氧化露頭、鐵帽、近礦圍岩蝕變、圍岩的顏色變化、礦物學一地球化學標誌和特殊的地形標誌等。
有些礦體被剝蝕掉一部分,未剝蝕的直接裸露地表未經風化或輕微風化形成原生露頭,這是最為直接的找礦標誌。有些金屬硫化物礦體的氧化露頭進一步遭受強烈的氧化和風化作用,多數金屬元素在酸性介質條件下,轉化為活動組分而被淋濾流失,殘留下的為不溶性的氧化物一針鐵礦和褐鐵礦在原地沉澱聚集,這種硫化物礦床風化帶上出現的表生鐵質帽狀覆蓋物,通常就稱之為“鐵帽”,是尋找金屬硫化物等礦床的重要標誌。國內外許多有色金屬礦床就是根據鐵帽發現的,如果鐵帽規模巨大,具有較高的品位,還可以作為鐵礦開采利用;但其最重要的還是指示其深部原生硫化物礦體,不同的鐵帽構造形態可能指示深部賦存著不同的礦床。
一般而言,圍岩蝕變是在成礦作用過程中圍岩遭受到地下熱水溶液的作用而發生的蝕變現象,就是成礦熱液對周邊圍岩的滲透和交代作用。這種圍岩蝕變範圍往往比較大,較容易被髮現,{司接指示可能有礦的存在。更為重要的是,蝕變圍岩常常比礦體先出露於地表,因而可以指示盲礦的可能存在和分佈範圍。
圍岩的顏色變化也是間接的找礦標誌。由於找礦技術的提高,可以直觀而快速地發現有價值的圍岩顏色變化的地區,從而提供找礦靶區。它與圍岩蝕變的研究相聯繫,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由於圍岩與礦體的礦物組成和物理化學性質的差異,抗風化能力不同,在礦體和圍岩問可以出現局部性的地形特殊變化。抗風化能力強的礦體,如含金石英脈、磁鐵石英岩、偉晶岩脈等常成正向微地形;抗風化能力弱的礦體,如煤層、許多鉛鋅等硫化物礦體等,常是負向微地形。這也可以作為一種較為有效的找礦標誌。
2.生物找礦標誌
所謂生物找礦標誌主要是指植物的找礦標誌。植物的生長主要受到土壤和氣候的影響,而土壤中水份的微量元素成分對植物有較大的影響,若土壤下賦存礦體,則可利用與礦有關的植物標誌來預測礦產。如有些植物因含有某種元素而產生生態變異現象和植物群的發育特征也可作為一種間接的找礦標誌,某些植物具有在富含某些金屬元素的土壤中生長的特殊習陛,因而可以用作找礦的標誌。植物的種屬、類別和上述發育特征,排列和分佈在遙感圖片上都能通過各種技術處理而更為清晰,為大面積測定植物異常標誌提供快速和有價值的信息。例如我國的香蓿(銅草)被認為是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找(銅)礦的一種指示植物。
3.人工找礦標誌
所謂人工找礦標誌就是古代人類從事礦冶活動留下的找礦線索,包括舊採煉遺跡,特殊的地名等。例如老礦坑、舊礦銅,煉碴、廢石堆等,它們是礦產分佈的較為可靠的標誌。我國古代採冶事業較為發達,曾經放棄的礦山用現代的技術及經濟條件進行重新評價,有時會成為非常有工業價值的礦床。此外,更多的是以這些舊採煉遺跡為線素、通過成礦規律找礦地質條件的研究而找到更多、更為重要的新礦體。
特殊地名標誌是指某些地名是古代採礦者根據當地礦產性質、顏色、用途等命名的,對選擇找礦地區有參考意義。如安徽的銅官山、浙江平陽的礬山等。有些地名因古代人對礦產認識的局限性,其地名與主要礦產類型有差別,但仍然指示有礦存在的可能性,例如江西德興銀山實際上是鉛鋅礦、甘肅白銀廠實際上是銅礦。
4.地球物理找礦標誌
地球物理找礦標誌是間接找礦標誌之一,其主要是指利用各種現代化物理勘探手段測量出的物探異常,包括磁異常、電異常、重力異常、放射性異常、人工地震等。在進行深部探礦過程中,研究並選擇合理的地球物理勘探法,對礦產勘查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並對於預測各種地表和地下盲礦都是極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物探方法在找礦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磁異常在尋找磁鐵礦及其它磁性礦產,激電異常在尋找有色金屬、貴金屬礦產,放射性異常在尋找鈾、鐳等放射性礦產,人工地震在尋找油氣田、煤田等礦產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在同一工作區或礦區,通常採用各種不同的物探方法進行勘測與評價,進而圈定出物探異常,如在有色金屬礦產勘查中,經常應用磁法、電法等。根據不同的物探異常,進行綜合分析對比,研究引起異常的原因,再配合地質解釋、化探異常等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將大大提高找礦效果。
- ↑ 薛春紀,祁思敬,隗合明等編著.第十三章 礦產預測和勘查評價 基礎礦床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6
- ↑ 陳鵬,陳忠秀.談直接找礦標誌與間接找礦標誌的關係[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9)
- ↑ 找礦標誌.山東省地質調查院,2006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