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類推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戰略類推(Analogical Strategic Reasoning)
目錄 |
Giovanni Gavetti and Jan W. Rivkin在2005年4月號的《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非常精彩的論文,詳細闡述了戰略類推(Analogical Strategic Reasoning)理論。儘管兩位作者並沒有十分肯定他們發明瞭一個新理論,然而他們的闡述對於如何運用戰略類推的詮釋,以及如何在決策制定過程中更好地運用該方法,無疑貢獻卓著。 按照兩位作者的說法,如果管理人員懂得如何類推,他們將受益匪淺。 面對不熟悉的、新奇的問題或機會,高級管理人員經常回顧過去經歷的或聽說的相似情境,從中汲取經驗教訓,然後應用、轉嫁於眼前的新情況。 如果運用得當的話,戰略類推法的威力無窮,不幸的是,它同樣具有一些較大的缺陷。 根據Gavetti and Rivkin所說,在制定戰略時,戰略類推法較之演繹法(deduction)和試錯法(trial and error)有明顯優勢,因為戰略問題往往並不是新奇複雜的問題,也不是千篇一律模式化的問題,因此,試錯法和演繹法很難派上真正的用場。 以下是戰略家運用戰略類推法的一些主要原因:
- 現實戰略情境中的可用信息類似於戰略類推法所需信息。
- 豐富的管理經驗恰好為戰略類推所用。
當戰略類推最先用於政治領域的時候,政治學家Ernest May和Richard Neustadt卻發現,它經常將政策制定者引入歧途。
1. 作為工具,用於戰略方案的選擇(但必須按照下文提到的步驟進行)。
2. 作為催化劑,用於制定創新戰略(跳出來思考)。
3. 作為橋梁,用於複雜信息的快速溝通(人們比較容易理解簡單的類比)。
- 根據Gavetti and Rivkin所說,在制定戰略時,戰略類推法較之演繹法(deduction)和試錯法(trial and error)有明顯優勢,因為戰略問題往往並不是新奇複雜的問題,也不是千篇一律模式化的問題,因此,試錯法和演繹法很難派上真正的用場。
- 現實戰略情境中的可用信息類似於戰略類推法所需信息。
- 豐富的管理經驗恰好為戰略類推所用。
- 類推能力、創新能力是制定富有創造力的企業戰略的需要。
- 如果戰略類推建立在錶面相似性之上,而非根源的有因果聯繫的相似特征,那就非常危險。
- 現實中,區別深層相同點與錶面相似性並非易事, 而人們又往往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因此,戰略類推存在很大風險。 這部分歸因於錨定特性(Anchoring,一旦類推結果產生,便不易改變或捨棄),部分歸因於肯證偏誤(Confirmation Bias,決策者習慣於尋找支持他們判斷的有利信息,而忽略不利信息)。
為了避免戰略類推落入陷阱, Gavetti和Rivkin推薦運用以下四個類推步驟:
1. 首想戰略類推,明確類推目的。 可以運用類推法嗎?可以的話,該如何運用?
2. 占有資源,理解信息。 為什麼此戰略在先前環境下能夠發揮作用?
3. 評估相似性。 不僅僅是錶面的相似吧? 區別又在哪裡?
4. 轉換、決策與調整。 經由轉換、類推而來的戰略能夠正常運作嗎?
- 戰略問題既不是新奇複雜的問題,也不是千篇一律模式化的問題,試錯法與演繹法無能為力。
- 過去經驗對制定新的戰略極為有用。
- 正確類推與膚淺類推是可區別的。
- 作者只提及試錯法與演繹法作為戰略類推法的比較對象, 很顯然還有其他方法存在, 如下所列的各比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