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密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城市人口密度(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目錄 |
城市人口密度是指一定時期城市單位土地面積上居住的人口數。計算公式: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城市面積。
我們可以從人口密度的分佈來看世界人口分佈的情況。一般把人口的密度分為幾個等級:
- 第一級 人口密集區 >100人/平方千米
- 第二級 人口中等區 25~100人/平方千米
- 第三級 人口稀少區 1~25人/平方千米
- 第四級 人口極稀區 <1人/平方千米
影響城市人口密度的因素[1]
城市化進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城市的經濟社會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因此不考慮,城市退化使得城市人口規模減少的方面。由上文城市人口密度的定義可知,影響城市人口密度的因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城市人口規模。
1.城市人口增加的內部因素。
首先,經濟發展城市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條件改善,在出生率相同的情況下,兒童的死亡率大幅降低降低。其次,由於生活條件改善,教育水平提高等原因,犯罪率降低,非正常死亡的人數也大量減少。最後,由於城市經濟水平提升,城市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城市人口營養水平提高,醫療設施改善,延長城市人口壽命,降低城市人口的正常死亡率。綜合這三方面因素,我們可知城市化進程中,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提高,死亡率降低,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增加的外部因素。
一是城市發展帶來的就業機會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收入水平的增加對外來人口具有較大的吸引力,於是大量外來人口涌入城市。二是城市發展的需求必須引進大量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這些引入的人才也是城市人口增加的因素。三是由於城市發展過程中用地規模擴大,不得不向外擴張,因此大量徵用土地,由政府徵地引致失地農民變成了城市居民。外來人口的增加值和技術人才的增加值不一定為正,它是一個雙向的流動過程。由於上學、升遷等原因使得外來人口流入城市的同時,也有城市人口向外流出。而徵地引致的人口增加是凈流入,對城市人口的增加的影響一定為正。另外,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區域性差異較大,特別是城鄉二元經濟形成的城鄉分割,更使得城市與農村之間在收入水平、就業機會以及生活質量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正是這種原因使得大量農村人口涌入。
二是城市土地規模。
城市土地規模增加的內部因素。整合資源,提高生活區利用效率,提高工業園區土地使用率。城市規劃者對建成區內的利用效率較低的土地進行優化,使得城市有效利用土地增加。城市規劃者對城市土地資源進行整合,對生活區、生產區進行合理分割,建設生活小區、工業園區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雖然這兩個方面沒有直接增加土地面積,但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如生活區的高層住宅樓,使得生活用地向上方向發展,從整個空間來看是間接增加了城市土地面積。
- ↑ 趙露飛,趙敏.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學術探討.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