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蒂隆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坎蒂隆效應(Cantillon Effect)
目錄 |
理查德·坎蒂隆是第一個認識到貨幣量增加會導致不同商品和要素價格漲幅程度不一致的經濟學家。他認為貨幣量的變化對實體經濟的不同影響取決於貨幣介入經濟的方式, 以及誰是新增貨幣的持有者。這被後人稱為“坎蒂隆效應(Cantillon Effect)”
舉個例子:
一個班的同學,每人懷揣10塊錢,班主任拿了一簍包子進來,但經濟不好,大家不願意掏錢買包子,班主任說:咱每人再發10塊錢吧,於是第一排學生,最早拿到錢,就直接買了包子,等到後面的同學拿到錢的時候,大家發現了問題......錢多了,包子沒多,當然包子要漲價,按道理要漲二倍,但前排同學已經貪了便宜,因此輪到後排同學時,價格漲的不止二倍。後排同學儘管多拿了10元,但是買到的包子,卻少於不發錢的時候數量。
根據坎蒂隆的理論,貨幣和信貸供應量的變化通過相對價格之變動而會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貨幣增量並不會在同一時間等量地作用於所有價格,而是像在水裡投下一枚石頭一樣,會一圈一圈地擴散,因而,增量貨幣會對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取決於貨幣註入的方式和渠道。增發貨幣未必會有利於所有人,相反,這可能會伴隨一個再分配過程。先獲得貨幣的人會推動商品價格的上漲,產生通貨膨脹,而對於社會上的另一部分人來說,通貨膨脹政策是對他們的一種掠奪。於是通過經濟周期過程,完成了收入的再分配。
當政府新增一批貨幣的時候,新增的貨幣是需要一個出口,然後逐漸流向社會的,這個流動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所以貨幣對整個經濟生活的影響是不均勻的,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夠逐漸在整個社會裡攤勻。這種現象被成為“坎蒂隆效應”(Cantillon Effect)。 這種流動過程,將會對人們的決策和行動產生影響。
1、個體很難判斷物價上漲的原因是相對價格的變動還是物價整體水平的提升。因為物價上漲是從一類物品慢慢延伸到其他類別物品的,這個時候個體的決策就很難說是否正確了。
2、通貨膨脹發生的過程中,人們的財富會發生轉移,因為錢多了,那麼錢相對於物來說就不值錢。錢越多,財富貶值的量就越多。而保有物的人來說,損失就較少。
3、通貨膨脹有變相收稅的作用,貨幣發行是政府進行的,政府購買力提升,那麼民眾的購買力就相應會下降,無形之中是蒸發了民眾手中的貨幣購買價值。
坎蒂隆效應告訴我們,通貨膨脹發生時,人們的感知、感受是各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