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話語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國際話語權是指以國家利益為核心、就國家事務和相關國際事務發表意見的權利。它體現了知情權、表達權和參與權的綜合運用。
國際話語權的內容[1]
國際話語權主要涉及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話語施行者、話語內容、話語對象、話語平臺和話語反饋。
第一,話語施行者(或傳播者)可以是主權國家的官方機構,也可以是非官方組織或群體,其所用符號可以是語言的,也可以是非語言的。
第二,話語內容是反映一個主權國家所關註的與自身利益相關或所承擔的國際責任義務相關的觀點和立場,可以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等方面。但從國際關係發展的現實來說,話語內容往往是由一個主權國家的實力及其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擁有的影響所決定。
第三,話語對象是一個“有話對誰說”並涉及如何選擇聽眾以爭取或擴大話語效果的問題,而這與話題所處的國際環境和聽眾所在國的政治生態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話語對象可以是外國政府和國際官方組織(如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也可以是國際非官方組織(如國際非政府組織)、外國民間組織(如所在國的非政府組織)和民意力量(如議員或議會)等。
第四,話語平臺是指話語憑藉何種載體或渠道被表達,從而實現話語施行者的權利。就國際環境而言,現代社會中可以使用多種話語平臺來凸顯國際話語權。以國際舞臺為背景的話語平臺主要表現有:一是公眾媒介,包括傳播媒體、互聯網和出版物,如電視、報紙、雜誌、書籍和網路等;二是國際會議 包括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活動;三是主權國家的對外交流、合作和援助計劃,包括政府和民間項目;四是國際間的正式和非正式官方互訪活動;五是民意機構,主要是相關國家的議會,可通過電話、傳真、傳統郵件和電子信箱等及時與這些相關國家的議員進行溝通,或面對面探討相互所共同關心的問題並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六是民間特別活動,可以是因某一個特定的國家主體利益問題與國際環境相關所引發的公眾集會或游行等活動。
第五,話語反饋是指話語所表達的立場、主張和觀點等獲得的某種結果。這種反饋可以表現為:一是話語沒有得到任何實際上的反應,毫無效果;二是話語在某種程度上被關註或得到相應互動,這涉及到話語最終起到了什麼作用的問題。前者是與話語權能否實現相關,而後者則是和話語權的增強與否相連。從話語反饋的結果上可以看到,沒有作用或結果的話語,就等於是沒有話語權 “說話權”和“話語權”不同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說話權可以體現為尋找發出聲音的權利,而話語權要追求其所表達的話語能被確認。如2008年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誕生了一個被認同的新集體(“五國”集團),而中國被認為在其形成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因為經濟規模,中國的聲音是自然更大。 然而重要的是,中國的國際話語權不是靠恩賜得來的,而主要是靠有效和靈活的中國政府決策與行動,還要靠中國非官方組織的努力以及中國公民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運用多種話語平臺作為入口,讓世界通過這些平臺瞭解中國對國際事務的意見。
擴大中國國際話語權的途徑[1]
第一,增強中國對外傳媒力度,支持海外華人話語
當今世界公眾媒體仍然是國際關係發展中極為流行的公開而重要的信息通道,而中國在爭取國際公眾媒介的話語權上面臨著嚴重挑戰。在如何增強中國對外傳媒力度的問題上,除涉及到硬性因素之外令人更為迫切關註的是軟性因素。中國對外傳媒要充分瞭解自己的“話語對象”,避免以“套話”、“空話”或“官話”來爭取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爭取更多的國際話語權也離不開海外華人話語的有力支持,中國應加大力度對他們提供切實和有效的支持。海外華人及其媒體的話語與中國官方、在中國的非官方組織和群體相比具有不同凡響的作用。
海外華人爭取中國話語權的有利條件包括:一是中華文化早已成為共同認可的凝聚力,這是全世界華人的文化血脈、精神之河和立身之本;二是當前的全球化浪潮使中國快速地。跳躍式地向世界大國的目標靠近,中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實力首先或更多的是表現為中華文化理念的延伸和充分張揚。世界關註中國,中國需要世界理解。在這種環境下,世界華人發出的話語,不僅是在弘揚祖國的中華文化,而且更重要的還在於展示理性中國、責任中國的形象。中國應從多方面、多形式和多渠道運用併發揮海外華人在爭奪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方面的影響與作用。
第二,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拓展國際話語權的話語平臺
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中國對外關係的具體實踐上,開闢和建設以“和諧世界”為特色的國際話語平臺來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問題上的話語權。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對西方人本主義思想的借鑒和批判吸收,以人為本思想與西方的人本主義在肯定人的力量、弘揚人的價值上有相同性,同時兩者都認為相對經濟社會發展來說,人是目的。當中國把“人”字放大到足夠大時,西方大多數普通民眾就開始理解中國,接受中國。2008年的四川救災是一個典型例子。在救災過程中,“以人為本”成為了從中國政府到普通百姓的行為準則,從而贏得了世界民眾的普遍贊譽。因此,中國在國際話語權的話語平臺方面,除了走“官方渠道”(國家間政府)外,還要特別註意“民意渠道”(中國外部和內部的民意力量)。
第三,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展示責任中國的大國風範
中國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和貿易大國,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併在國際社會開始扮演重要角色。中國希望在國際事務上擁有更多話語權,是順理成章的。隨著中國以經濟力量為主的綜合國力愈加強大,其話語權也必將得到不斷擴展。與此同時,中國必然也會面臨主要是來自一些西方國家的對自己的和平崛起所進行的“骨頭挑刺”或“百般挑剔”,而這些衝突表明瞭“整個世界都會歡迎中國的崛起”的想法實在是無異於天真。 身處這種國際環境,中國一方面要以繼續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為原則進行堅定而有力的反擊,另一方面也要註重展示責任中國的大國風範和形象。
我們還需要時間去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