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品同質性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國際產品同質性 [1]
國際產品同質性,又稱相同產品,產品間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彈性極高,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消費偏好完全一樣。
國際貿易中出現同質產品的買賣,往往來自如下原因:
第一,許多原材料(如黃沙、水泥等)單位價值低而運輸成本相對很高,消費者應該儘可能靠近原料供應地來獲得它們。所以一國可能同時進口和出口大宗原材料。例如,中國在東北出口水泥而在華南進口水泥便屬於這種情況。
第二,一些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香港)大量開展轉口貿易和再出口貿易,其許多進出口商品的形式自然基本不變。這時同類產品將同時反映在轉口國的進口項目與出口項目中,便會形成統計上的產業內貿易。
第三,由於一些產品(如水果、蔬菜)具有季節性特點,一個國家會有時進口而有時出口這類商品。如歐洲一些國家之間為了“削峰填谷”而形成的電力進出口。
第四,政府干預產生的價格扭曲,尤其是相互傾銷,會使一國在進口的同時,為了占領其他國家的市場而出口同種產品,從而形成產業內貿易。另外在存在出口退稅、進口優惠時,國內企業為了與進口貨物競爭,就不得不出口以得到退稅,再進口以享受進口優惠,造成產業內貿易。
第五,出於經濟合作或特殊技術條件的需要,有些國家也進行某些同質產品的交易。如各國銀行業、保險業走出去引進來的情況。例如,中國吸引外國銀行在華投資,卻又在世界其他國家投資建立分行。
第六,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也會形成產業內貿易,因為同種商品的產品與中間產品和零部件大都歸入同組產品,因而形成產業內貿易。
這些同質產品貿易只要加入運輸成本等一類因素的分析,都仍然能用赫一俄學說加以說明。因此,差異產品貿易分析是產業內貿易理論的主要內容。
國際產品同質性的產業內貿易形式[1]
1.不同國家間大宗產品的交叉型產業內貿易,如水泥、木材、玻璃和石油的貿易。如果運輸成本在總成本中占的比重很大,那麼使用國便會從使用者最近處的國外生產地購人,而不會在國內遠距離地運輸,以國產產品去供應使用者。中國在東北出口水泥而在華南進口水泥便屬於這種情況。
2.經濟合作或因經濟技術因素而產生的產業內貿易,如各國銀行業、保險業走出去引進來的情況。例如:中國吸引外國銀行在華投資,卻又在世界其他國家投資建立分行。
3.大量的轉口貿易。這時同類產品將同時反映在轉口國的進口項目與出口項目中,便會形成統計上的產業內貿易。
4.政府干預產生的價格扭曲,尤其是相互傾銷,會使一國在進口的同時,為了占領其他國家的市場而出口同種產品,從而形成產業內貿易。另外在存在出口退稅、進口優惠時,國內企業為了與進口貨物競爭,就不得不出口以得到退稅,再進口以享受進口優惠,造成了產業內貿易。
5.季節性產品貿易,為調劑市場而在不同時間進出口。如歐洲一些國家之間為了“削峰填谷”而形成的電力進出口。
6.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也會形成產業內貿易,因為同種商品的成品與中間產品和零部件大都歸入同組產品,因而形成產業內貿易。
同質性的說明為什麼是差異化啊?概念到底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