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0个条目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国立清华大学(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國立清華大學網站網址:http://www.nthu.edu.tw

目錄

中國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簡介

  中國國立清華大學(英文簡稱:NTHU,中文簡稱:清華清大),是一所位於新竹市的知名國立大學,其前身為1911年利用美國退還庚子賠款之退款在北京設立之清華學堂,並於1928年改製為大學。對日抗戰期間西遷昆明,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國共內戰後,清華大學被分成兩所。北京的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而實際接收庚子賠款的中華民國政府,則請1949年以前清華最具聲望之梅貽琦校長主事,1955年於中國臺灣新竹市覆校。

  覆校之初首設原子科學研究所。1964年恢復大學部。目前共設有理、工、原子科學、人文社會、生命科學、電機資訊及科技管理七個學院;共有十七個學系,十九個獨立研究所。

  在學術研究上,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陽明大學四校共同組成中國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整合各校資源,共同成立研究中心,以提升中國臺灣學術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而在學術外,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在每年的春季會舉辦“梅竹賽”,是兩校間的悠久傳統,比賽項目包含球類、橋藝、棋類、拔河等。

  國立清華大學與中國大陸的學術互訪相當頻繁,並與大陸的頂尖高校如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蘇州大學蘭州大學有校際合作關係,其中各校每年均互派一定數量的優秀本科生前往對方的大學從事專題研究學習。

  2008年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公佈全球大學排名,國立清華大學名列309名[1].

中國臺灣國立大學校史沿革

建校早期

  光緒三十四年(一九0八年)七月十一日,美國核減賠款之文告由駐華公使柔克義送達我國,我外務大臣慶親王答覆上述公文說:“體會新近貴國總統希望鼓勵我國學生赴美入學校及求高深學問之誠意,並有鑒於以往貴國教育對於我國之成效,大清帝國政府謹誠懇表示此後當按年派送學生到貴國承受教育。”同日,外務部致美國公使館函稱:“從賠款退還之年起,前四年我國將次第派送一百學生;迨四年終局,我國將有四百學生在美,從第五年起,直至賠款完畢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學生。”並派唐紹儀為特使赴美表示謝意。 游美學務處和肄業館

  民國前三年(宣統元年,一九0九年)是為美國退還賠款之第一年,外務部與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商定學生游美細則後,會同學部奏請設立“游美學務處”及附設“肄業館”。六月初四日游美學務處奉準設立,派外務部丞參周自齊為總辦,主事唐國安及學部郎中範源濂為會辦,駐美公使館參贊容揆為駐美學生監督。初賃北京東城侯位衚衕民房一所為辦公處,後又遷入史家衚衕。九月奏准將北京西直門外“清華園”作為游美學務處興建“肄業館”館舍之用。是為清華得名之始。清華園原系道光帝賜其第五子敦親王(奕綜)之賜園,俗稱小五爺園。敦親王死後,長子載濂襲爵為王。庚子之亂,拳民曾集於園中設壇,事後載濂被削職,賜園為內務府收回。因外務部在呈奏游美學生辦法內,建議在京城外清曠地方設立肄業館,中堂那桐等頗表贊同,派員各處覓地,認為清華園比較相宜,即撥作館址。面積凡五百三十畝。擇定清華園為肄業館館址後,即著手修理及建築,原希望一九一0年秋可以使用,不料工人罷工數月,耽誤時期。迨至館舍相繼完成,將肄業館改稱“清華學堂”,於民國前一年(一九一一年)四月初一日(陽曆為四月二十九日,是為清華校慶日之由來)正式開學,在工字廳舉行開學儀式。游美學務處亦遷入工字廳辦公。首任教務長為胡敦復。清華學堂成立之初,乃由正副監督三人管理,即是由游美學務處之總辦與會辦擔任。同年十月,武昌起義開始,學生紛紛請假回家,清華學堂被迫停課。

清華學校

  經過一陣驚心動魄的革命,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於一九一二年三月三十日退位,隨即中華民國建立。民國成立之後,將“清華學堂”改名為“清華學校”,於五月一日重行開課,並裁撤“游美學務處”,使之隸屬外交部。任命唐國安為清華學校第一任校長,周詒春為教務長。十月,任命周詒春為副校長。清華學校為將來擴充規模起見,在民國二年春請政府將毗連校西之“近春園”(俗稱四爺園,為道光帝賜第四子咸豐帝奕之賜園)併入校址。近春園西隅有“長春園”,舊名水磨村等鄰近地畝,亦併入。清華之有充裕經費,又得景緻悠美的園林以為校園,學習環境得天獨厚。

  清華學校對學生的要求較當時之其他學校深具特色。譬如:希望學生有強健的體魄,所以對於學生體育特別重視。除平日積極提倡外,當學生畢業前,必須通過最低標準之五項運動(游泳、百碼、跳高、跳遠、擲鐵球),如有任何一項不及格,扣發畢業文憑,取消出洋資格。值得一提的是,民國二年二月曾派選手參加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之第一屆遠東運動會,開我國學校參加國際競技之先河。另外,學校亦不時請名人學者來校講演,像民國三年冬,梁啟超先生來校演講,以“君子”為題。其引述易經中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及“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同學,學校遂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採為校訓。

  民國二年三月初,唐國安校長病逝校內寓邸。外交部令周詒春繼任校長。周校長任內,因財政比較寬裕,故對外設法擴充留美學額;對內一面增加在校學生數目,一面添置設備與建築。而自民國三年起,更間年選派專科女生十名(有時不足額)留美,由公開考試決定。民國七年一月四日周校長以力微任重,勞頓成疾,懇請辭職,外交部批准。在民國十六年由汪鸞翔(字鞏庵)撰詞,何林一夫人作曲,清華始有中文校歌。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未幾平津淪陷。八月,清華大學奉令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長沙合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任命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三校長為臨大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共維校務。十月十日,臨大正式開課,校址設長沙小吳門外韭菜園聖經書院,理工學院在長沙對岸岳麓山嶽麓書院上課,文學院在衡山上課。但是,戰況吃緊,容不下一張書桌。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二十七年一月,上海戰事惡化,南京淪陷,政府遷都重慶,不得已只得再將臨大遷往雲南昆明。第一學期結束後,除器材書籍,已陸續分批運往昆明外。全校師生,分海陸兩途入滇:(一)海線:自長沙乘粵漢鐵路至廣州,以廣州珠江對岸之嶺南大學為招待站,然後分批自廣州乘船至香港,由港乘輪至安南之海防,再自海防乘滇越鐵路,分三日抵達昆明。 (二)陸路:組織“湘黔滇旅行團”,由政府派陸軍中將黃師岳擔任團長,率領師生三百餘人,於二月十九日自長沙出發。由長沙至益陽系搭船,再由益陽步行經過湘西抵達沅陵。由沅陵至晃縣系乘卡車,乘卡車是顧及當時湘西局勢不靖,為師生安全起見,有必要快速通過。嗣後穿越雲貴高原,直達昆明,完全步行。於四月廿八日平安抵達,沿途歷時六十八日。臨時大學遷滇之後,即奉令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民國二十七年五月一日聯大在昆明、蒙自兩地開課。文、法商兩學院在蒙自上課,理、工學院在昆明上課。理學院租借西門外昆華農業學校為校舍,工學院租借拓東路迤西會館、江西會館、全蜀會館,總辦事處設在城內崇仁街,同時在城西三分寺附近購地一百二十餘畝建築校舍。一學期後,文、法商學院遷回昆明,租借昆華工業學校為校舍。新設的師範學院(民國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成立)租借昆華中學為校舍,總辦公室遷至才盛巷二號,繼而遷至昆華工業學校。民國二十八年春校舍落成,總辦公室及文、理、法商學院集中至新校舍。二十九年日軍侵入越南,重慶政府欲聯大遷往四川,而聯大隻在四川敘永暫設分校。一年級新生及先修生在敘永上課,校本部仍留昆明不動。次年夏,局勢趨向穩定,敘永分校便告結束,學生六百餘人遷返昆明上課。

返回北平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日本無條件投降,西南聯大暫時仍在昆明繼續課業。三校複員工作開始籌備。十一月,梅校長飛返北平,接收清華園校舍。日軍占領下之清華園,因以校舍供作軍營,八年蹂躪,面目全非,需大事修繕得以覆校。翌年,五月四日西南聯大結束,特在昆明立碑以紀念三校在抗戰八年中的艱苦合作。而聯大師範學院則改為國立昆明師範學院。三校分別複員,清華園修葺整理,頗費周章,於十月十日才恢覆上課。

在台覆校

  三十七年冬,梅校長適於前一日因公入城,當時城郊交通斷絕,校長只可留在城內,校政暫由校務委員會主持。政府眼見局勢日非,於是派遣專機迎接梅校長去南京。次年,梅校長先赴歐,後往美紐約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會商清華基金保管及運用事宜。自“民國四十年”開始以清華基金利息協助在美學人研究,並以學術書刊儀器贈送中國臺灣專科以上學校。

  “民國四十四”年,“中美合作研究原子能和平用途協定”正式簽字,“政府”決定設立原子科學研究機構,發展原子科學之研究,乃電召梅貽琦校長返國籌議。並於同年十二月,由“行政院”組設清華大學研究院籌備委員會,以“教育部長”張其昀,中國臺灣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國防”、“外交”、財政、經濟四部代表,暨蔣夢麟、浦薛鳳、錢昌祚,陳雪屏、錢思亮、金開英、洪紳諸先生為委員。

  翌年一月,即在臺北成立籌備處,以陳可忠為主任;清華在台覆校工作由此開始。名為“覆校”,實為建校,因為除了梅校長本人外,並無一物自北平搬來。擇地、建屋、購置圖書儀器、裝配實驗室,一切都得從頭做起,歷盡艱辛。

  清華“覆校”的校址設於新竹,是由中國石油公司所撥讓的新竹市赤土崎土地約四十二畝,連同新竹縣政府贈送土地約三十四畝,又陸續收購民地,總校址面積達八十六畝有奇,約合一千三百市。接收之後,即著手興建校舍,其建築先後依次為辦公大樓及東院教授宿舍、天然氣櫃、物理館、新南院教授宿舍、單身教授宿舍、反應器館、核工館、科儀館。建設校舍之同時,亦著手準備招生授課。四十五年九月,即招考原子科學研究所首屆研究生,錄取廿一人,先假中國臺灣大學上課。課程為二年制,畢業授理學碩士學位。次年,首批校舍(辦公室、教授住宅及職員、學生宿舍)完工,秋季即開始在新竹上課。

  在籌備儀器設備方面,梅校長於“民國四十五年”赴美洽聘教授的同時,亦洽訂原子反應器及訂購儀器,並洽撥基金年息。同年,向美國訂購範氏加速器,於“四十七年”七月開始安裝,次年春安裝完成。當時原子科學研究所最重要的設備為清華開池反應器,於“五十年”四月十三日達到臨界。這座反應器繫於”四十七年”三月和美國奇異公司簽約,“四十七年”冬開始興建,五十年十二月二日在臺北舉行正式落成典禮,共耗資美金一百零五萬元。值得一提是此項水池式反應器(俗稱原子爐)土木工程由華泰建築師張昌華設計,裝置工程乃由清華自行設計施工,機件裝置時,由中國石油公司、中國臺灣電力公司、台FW鋁業公司分別派員操作,並得經濟部聯合工業研究所之協助,為省內工業界與學術界首次密切合作之成果。對於原子爐之興建,梅校長不遺餘力,所以梅校長於“五十一年”五月十九日病逝於臺大醫院後;為紀念梅校長,特命名反應器實驗館為“梅貽琦紀念館” 。

  “九十年”八月,增設天文研究所碩士班、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碩士班。“九十一年”八月,增設微機電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博士班、中國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人文社會學士學位學程,生命科學院調整為生命科學系、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碩、博士班、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碩、博士班、生物科技研究所碩、博士班。”九十二年”八月,資訊工程學系學士班新增第3班、物理系學士班增設光電物理組、成立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博士班及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九十三年”八月,成立經濟學系博士班及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九十四年”,該校獲教育部補助“邁向頂尖大學計劃”前兩年每年新臺幣10億元;二月,電機資訊學院產業研發碩士積體電路設計專班成立,八月,宜蘭園區籌備處成立;增設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博士班、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工學院產業研發碩士光電科技專班;經濟學系由人文社會學院改至科技管理學院。“九十五年”六月,材料科學中心與奈米微系統中心合併為奈微與材料科技中心;八月,原子科學系更名為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成立中國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理學院學士班、科管院學士班。“九十六年”八月,微機電系統工程研究所更名為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成立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國際專業管理碩士班、工學院院招生、人文社會學院院招生;增設計量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九十七年”二月,該校獲教育部補助“邁向頂尖大學計劃”後三年每年新臺幣12億元。

中國臺灣國立清華大學院系設置

  • 電機資訊學院
    •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電子工程研究所
    • 通訊工程研究所
    • 光電工程研究所
    • 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
  • 理學院
    • 數學系暨研究所
    • 物理學系暨研究所
    • 化學系暨研究所
    • 統計學研究所
    • 天文學研究所
    • 理學院學士班
  • 工學院
    •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化學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 納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
  • 生命科學院
    • 生命科學系
    • 生物科技研究所
    • 分子醫學研究所
    • 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
    • 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
  • 人文社會學院
    • 人文社會學系
    • 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
    • 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
    •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 歷史研究所
    • 語言學研究所
    • 人類學研究所
    • 社會學研究所
    • 哲學研究所
    • 中國臺灣文學研究所
  • 原子科學院
    • 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原“原子科學系”)暨研究所
    • 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原“原子科學研究所”)
    • 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暨研究所
  • 科技管理學院
    • 經濟學系暨研究所
    • 計量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
    • 科技管理研究所
    • 科技法律研究所
    • 科管院學士班
  • 共同教育委員會
    • 軍訓室
    • 體育室
    • 藝術中心
    • 通識教育中心
    • 教育學程中心

中國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研究中心

  • 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
  • 奈微與材料科技中心
  • 電腦與通訊科技研發中心
  • 生物工程中心
  • 科學儀器中心
  • 貴重儀器中心
  • 國科會國家理論科學中心
  • 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研發中心
  • 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 納米與微系統研究中心
  • 光電研究中心
  • 清大/工研院聯合研究中心
  • 當代中國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 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
  • 腦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的校園文化

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該校校訓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源於周易乾坤二卦,卦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緣民國三年冬,梁啟超先生來校演講,講題為“君子”,即以此辭為中心內容,激勵清華學子發憤圖強,並把此二卦辭作瞭如下的詮解:

  “乾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學者立志尤須堅忍強毅,雖遇顛沛流離,不屈不撓;若或見利而進,知難而退,非大有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子世猶舟之航海,順風逆風,因時而異。如必順風而後帆,登岸無日矣。”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君子責己甚厚,責人甚輕。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蓋惟有容人之量,處世接物,坦然無所芥蒂,望之儼然,此所以為厚也,此所以為君子也。”

  接著,梁先生又引申勉勵清華學生說,“清華學子,薈中西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所謂君子人者,非清華學草,今日之清華學子,將來即為社會之之鴻儒,集四方俊秀,為師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表率,語、默、作、止,皆為國民所仿效,設或不慎壞習,慣之傳行,急如暴雨,則大事僨矣。深願及此時機,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輓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砥柱,則民國幸甚矣!” 這次演講以後,學校即以此八字為校訓,作圖制徽,永久流傳

校旗

  校旗與校色,在英文本為一辭(Color),意即以一定顏色制定的,代表學校的旗幟,綬帶,徽章等。

  大陸易手前清華一直以紫,白二色作為自己的(Color),是否經過學校正式決議,21世紀初尚未查知,但在最早的英文校歌上(1916年以前)即已有了這樣的句子: O Tsing Hua, fair Tsing Hua, college bright, May we be loyal to the purple and the white.

  當時的中文譯文是:“噫清華,嘻清華,吾校巋巍,美哉吾校旗,願日增汝之光輝。 ”

  早在一九一七年以前,學校曾把白色的“自強不息”校徽,印製在紫色的質地上作為校旗,在各種慶典上懸掛,而在一般埸合,特別是印刷品上,則恆以長三角形紫白二色參半,印以中英文校名的旗幟為多用。早年,校友們都把忠誠於自己校旗作為自己神聖的職責。並經常謳歌贊頌。

校花

  人們習慣把紫荊和丁香視為清華的校花,但未見諸典籍,可能只是一種約定俗成,民國五年除夕,聞一多在的中等科曾以“Much Ado about Nothing"為劇名參加校內演劇競賽,獲優勝獎,這個劇的中文題名即為“紫荊魂”,可能也與贊頌紫荊的品性有關。 把這兩種花視為校花,首先是由於它們與校旗,校色的顏色一致,(紫荊花為紫色,丁香花分為紫白二色);其次是由於這兩種花都是在校慶日前後盛開。陶瀛孫34學長,就曾在校友通訊上為文建議,定紫荊或丁香為校花。

  紫荊西方叫“紅穗樹”(Judas Ear Tree),綽號又叫“猶大之耳”屬豆科,其特性是先花後葉,莖條節節綴以紫紅色之豆花簇,故亦稱“滿江紅”,葉為心臟形,葉質厚,所結豆莢,扁平光澤,為黃褐色,丁香西方叫Lilac,屬木犀科(Oleaeae),花四瓣二蕊,作漏斗形,集合成簇,當冬季葉落,每可以枝稍所綴黃色二裂之果辨之。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2008年上海交大全球大學評比結果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山林,Zfj3000,Frawewdccder,Mis铭,Llyn,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臺灣國立清華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