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變色龍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變色龍效應

  變色龍效應是指人們經常無意識模仿其他人(包括交際中)的姿勢、怪癖和麵部表情心理學現象。

變色龍效應的相關實驗

  心理學家巴奇(Bargh)和查特朗(Chartrand)識別了他們叫做“變色龍效應”的部分肢体語言,發現,如果有人模仿了你的手勢或者身體姿勢,你往往會更喜歡他們。

實驗一

  人們會無意識地模仿他人麽,甚至是陌生人?

  測驗所謂的“變色龍效應”。在第一個研究當中,78名試驗參與者會與試驗知情者或者說是“同謀”坐下交談,這些同謀事先已被告知有計劃地使他們的肢体小動作各不相同:有的老是微笑,有的老是抓臉,有的則不斷晃腳。

  結果:的確,通過測量參與者抓臉,晃腳以及微笑的的情況,我們發現試驗參與者自然地會模仿試驗同謀(他們剛剛纔認識)的肢体語言。抓臉僅僅增加了20%,但晃腳的比例卻驚人地增加了50%。

實驗二

  模仿增進好感?

  在第二個試驗當中,沙特朗和巴夫想要知道這些晃腳或者抓臉的動作有否實際作用,還僅僅是社交互動的副產品

  試驗設計:這78名參與者會被安排到一間房間與一名陌生人(另一名試驗同謀)談論一張攝影作品。在交談過程中,這名同謀會模仿一部分參與者的肢体動作,其他的則不然。試驗結束以後這些參與者會被詢問對這名同謀的好感程度並對交流的順暢性進行打分,兩項的分數都在1到9分之間。

  結果:模仿確有其效。肢体動作被模仿的參與者,對同謀的打分平均是好感度6.62,順暢性6.76,而其他的參與者打的平均分則是好感度5.91,順暢性6.02.你可能會說,差別也不大麽,但對於人們幾乎都覺察不到的這種微妙的行為的變化,這種效應已經是非常明顯的了。

實驗三

  對他人觀點接納程度高的人會表現出更多的變色龍效應麽?

  因為我們都是獨特的個體,有的人會自然地比其他人更容易去模仿。但什麼樣的心理層面的性情會對此有影響?沙特朗與巴夫考察了觀點接納:人們自然地接納他人觀點的程度。

  試驗設計:55名學生在完成了觀點接納調查問卷和移情測量之後,坐到試驗同謀的對面,同謀如前例行常規。

  結果:與觀點接納得分低的相比,那些分數高的參與者抓臉的比例增加將近30%,晃腳增加將近50%。而人們的移情關懷程度的區別,對此卻沒有影響。這表明,觀點接納的認知成分,而非情感成分對促進模仿起著重要作用。

變色龍效應的產生原因

  是什麼導致了“無意識的模仿”?

  從行為本身來看,無意識模仿的過程十分簡單:當人們交流時,一方做出的動作(或表情)被另一方無意識地複製出來。人們經常這樣做,並且做得毫不費力。在認知心理學的模仿研究中,有一個“對應問題”,即當個體無意識模仿某個動作時,大腦是如何將這兩種完全不同的表徵聯繫在一起的?這個疑惑在對鏡像神經元的發現和研究中得到了線索。

  研究表明,模仿行為的產生受一種叫做鏡像神經元的細胞影響。當鏡像神經系統的功能受損時,人類的模仿能力會大大下降;當經顱磁刺激(TMS)抑制人類鏡像神經系統的活動時,人的無意識模仿也會嚴重受損。這些實驗結果都表明人類鏡像神經系統是無意識模仿的神經基礎。

  總的來說,鏡像神經元為無意識模仿提供了一個十分理想的理論架構:當人們觀察他人動作時,鏡像神經元被激活,由於這些鏡像神經元本身也是自身執行那些動作的神經基礎,所以動作的感知通過鏡像神經元的活動直接激活動作的執行,無意識的模仿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變色龍效應對個體社會學習和生存發展的影響

  人作為社會性的動物,需要通過社會學習,來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所謂社會學習,是指動物個體或者群體通過跟隨其他動物或者觀察其他動物的行為或者行為結果,獲得相關的環境信息,改變行為表現的過程。

  動物和人類的許多行為都是經過社會學習,通過對其他人的觀察來獲得的。通過社會學習,觀察別人的行為動作,模仿他人的行為,使自己形成與團體相似的行為,減少自己犯錯誤或者被群體排斥的概率,能夠使個體能夠被包含在社會群體之中,更好地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

  比如,研究發現目光追隨現象在一歲半的嬰兒中就已經產生;再比如,在成年人的社會中,甚至是當自己的目標和別人的目標完全相反的時候,個體也會去追隨別人的目標,並且個體對自己的這種追隨別人的目標的行為全是無意識的。個體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無意識的追隨他人的目標的行為,是由於社會環境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刺激,我們需要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來區分物體和環境的好壞,從而決定採取遠離或者接近這個環境或者物體的行動。

  在另一個實驗中,如果你正在和兩個人交談,其中一個人一直在模仿你的肢体動作,而另一個人完全不模仿你,雖然你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模仿行為可能已經改變了你對兩人的態度,你會對模仿你的人更有好感!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是容易去模仿。模仿能夠增加相互作用者之間交往的頻率,而交往能夠增加彼此之間的親密感,親密感能夠增加彼此之間的喜歡。這一個無止境的迴圈能夠使個體與他人很好的相互作用,促進彼此關係的融洽、和諧。

  比如,有“夫妻相”的伴侶通常關係更加親密;比如,當老師和學生之間具有更多共同姿勢,他們之間的喜歡程度會更大,課堂的氛圍也更加融洽和諧;再比如,在人員招聘中,如果應聘者模仿了面試官,那麼模仿面試官的應聘者更可能被錄用。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苏青荇.

評論(共5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變色龍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M id b48f065c0f1a6d0523bd1642adae123b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月28日 15:32 發表

所以說:人都是善變的

回複評論
M id 279ac92e1d9daf98e205de65a5e33b86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月28日 16:07 發表

有點道理

回複評論
M id a6918a82c9fefa241beb7b0619f7f19b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5月11日 18:23 發表

有人模仿我我會更討厭他

回複評論
M id 9b5b7c6cc78aa934c3853dc68678a120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8月1日 09:40 發表

一般感興趣的人才會模仿,不是刻意的好吧

回複評論
my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8月1日 13:52 發表

同意一層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