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軌學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雙軌學制(Dual School System)
目錄 |
什麼是雙規學制[1]
雙軌學制是指一個國家的學校體系基本上是由兩個不同的學校系統構成的,其中一個系統是面向統治階級的,另一個系統是面向平民大眾的,它們在教育目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入學資格上都有顯著的不同,兩者在制度上分立並存、互不關聯。歷史上,實行這種學校制度的國家以英、法、德等歐洲國家為典型代表,因此這種學校體系又被稱為“歐洲型”或“西歐型”學制。
雙規學制的產生與發展[1]
20世紀以前,在英、法、德等歐洲國家的近代學校制度中,最先發展起來的是面向統治階級的學校系統,這個學校系統以貴族、僧侶等社會上層階級的子弟為對象,教育內容以拉丁語、希臘語等古典語言為中心,教育目的是培養國家的官吏及其他高級人才。這一學校系統一般由大學和中學組成(中學以前在家庭接受教育或者上中學預備班),先有大學,中學是應升大學的需要而設立的;大學是整個學校系統的頂點,中學實際上是大學的預備學校。這樣看來,這個學校系統是自上而下地形成的,這種情形下的中學被稱為“下構型中學”,英國的文法中學、法國的學院和國立中學、德國的文科中學都屬於這種類型的中學。當時的中等教育雖然沒有前期、後期或者初級、高級的分段,但當時的中學實際上發揮的是今天後期中等教育機構(特別是普通高中)的功能。
從另一軌(即面向平民大眾的學校系統)的情況看,它主要是由實施初等教育的小學和實施職業技術教育的中學構成的。小學的歷史比較久遠,最早可追溯到西歐中世紀晚期新興市民階層為其子弟設立的城市學校,而中學則是在第一次產業革命前後,薪興資產階級開始為其子弟設立教授本國語、基礎性的現代科學知識和現代外語的學校,比較典型的有德國的實科中學和英國、法國的現代中學。但是,這些中學在20世紀初之前,在制度上基本沒有被認可為正式的中等學校,其畢業生沒有升人大學的資格。這種與小學相銜接、主要實施職業教育的機構屬於“上構型中學”,其學術水平是與上述“正規”的中學所無法比擬的。從這個角度講,它們很難說能與今天的後期中等教育機構相提並論。
進人20世紀以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教育機會均等理念得到廣泛的實踐,雙軌制學校體系所帶有的貴族性、階級性、非民主性遭到了激烈的批判,於是在英、德、法等國家相繼掀起了統一學校運動,這場運動雖然在表現形式和實現程度上各國不盡一致,但一般而論,首先在初等教育階段實現了學校體系的統一化和單一化,這一趨勢後來擴展到了中等教育階段。其結果,雙軌制學校體系得到了部分改變,逐步演變成為分支型學制。而且,隨著中等教育學校實行綜合制,歐洲許多國家的分支型學校體系又逐步地向單軌學制過渡。
解釋的比教育學基礎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