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雙谷經濟衰退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双底衰退)

雙谷經濟衰退(Double Dip Recession)

目錄

什麼是雙谷經濟衰退

  雙谷經濟衰退國內生產總值經過一兩個季度的增長後再次出現負增長。換言之,首次經濟衰退後出現一次短暫的複蘇,然後再度衰退。雙谷經濟衰退又稱“雙谷衰退”。

雙谷經濟衰退的應對策略[1]

  家庭、政府以及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要逐漸推行,並且輔以貨幣貶值。為了防止全球總需求不足,那些仍舊有能力維持財政刺激政策且需要降低儲蓄、增加消費的國家要通過調整貨幣、增加開支,為全球經常賬戶調整做出貢獻

  事實上,無論決策者們現在是否進行財政緊縮,他們都會遭到斥責。如果他們過早撤回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私營經濟的需求仍舊不穩定——那麼經濟將有重新陷入衰退和通貨緊縮的風險。雖然一些有著大量赤字和債務的國家可能需要財政緊縮,但是提高稅收、減少政府支出可能會惡化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

  另一方面,如果決策者們過久地維持刺激政策,那麼失控的財政赤字可能會演變成政府債務危機(市場正懲罰那些財政上無度且提供更大政府債券價差的國家)。或者,如果這些債權人對這些債務進行套現的話,高通脹率可能會抬高長期的利息率,中斷經濟複蘇

  令問題更為嚴重的是,在過去的10年,美國和其他赤字國(包括英國、西班牙、希臘、葡萄牙、愛爾蘭、冰島、迪拜以及澳大利亞)一直是最初和最後消費者。這些國家的支出大於它們的收入,因而堆積了經常賬戶赤字。與此同時,新興的亞洲經濟體(尤其是中國)和日本、德國,以及其他少數國家一直是最初和最後生產者。這些國家的收入比支出要多,積累了許多經常賬戶盈餘。

  如今,由於要減少私營經濟和公共領域的開支,過度消費的國家正削減進口量,降低它們的對外赤字,並且實施去杠桿化。但是如果在赤字國縮減開支的同時,盈餘國沒有通過減少儲蓄、擴大支出來彌補需求的話(尤其是私有領域和公共領域的消費),那麼原先的生產量會因為總需求不足而變得過剩,導致全球經濟再度陷入低迷。

  那麼決策者們該怎麼做呢?

  首先,那些需要提早施行財政緊縮來防止財政危機的國家應該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通過調低利率,加強量化寬鬆政策——以抵消財政緊縮引起的經濟衰退通貨緊縮。總的來說,大多數發達經濟體需要保持接近零的利率,以支持經濟複蘇

  第二,在諸如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由於國內的債券市場警戒者尚未蘇醒,它們要繼續維持財政刺激政策,同時制定可靠的財政整頓中期計劃,供未來實施。

  第三,儲蓄過度的國家,如中國和其他新興的亞洲國家、德國、日本,它們應該推行降低儲蓄和經常賬戶盈餘的政策。具體來說,中國和新興的亞洲國家應該進行改革,降低預防性儲蓄,讓它們的貨幣升值;德國應該把它的財政刺激政策維持到2011年,而不是現在就開始實施構想拙劣的財政緊縮計劃;而日本則應尋求減少經常賬戶盈餘的措施,增加實際收入消費

  第四,有著經常賬戶盈餘的國家應該升值它們估值過低的貨幣。與此同時,歐洲央行需要推行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以適應逐步貶值歐元,從而重建歐元區競爭力經濟增長

  第五,有些國家應通過降低私有領域消費和投資,進行私有領域去杠桿化。這些國家應維持財政刺激政策,直到金融市場不再認為它們的債務是不可維繫的。

  第六,儘管通過監管改革增加金融機構流動比率和資本比率是必要的,但為了防止信貸危機進一步惡化,必須逐步採用更高的比率。

  第七,有些國家的私有領域債務和公共債務水平是不可持續的——這些國家由於房產繁榮的破滅,它們不僅僅陷入了非流動性負債,而且無法償還家庭債務和政府債務(如希臘)。這些國家則應重組債務,減少債務額,以防止嚴重的債務通貨緊縮和支出的收縮。

  最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以及其他多邊機構需要提供大量支持,幫助最終貸款者,以防止那些需要進行私有領域和公共領域去杠桿化的國家發生由通縮引起的嚴重衰退。

  總的來說,如果我們想要避免雙谷衰退和通縮加劇的話,家庭、政府以及金融機構去杠桿化要逐漸推行,並且輔以貨幣貶值。為了防止全球總需求不足,那些仍舊有能力維持財政刺激政策且需要降低儲蓄、增加消費的國家要通過調整貨幣、增加開支,為全球經常賬戶調整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Dan,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雙谷經濟衰退"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